贈(缺)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贈(缺)原文

羨爾考槃者,幽棲不問年。

青雲看世業,白雪入朱弦。

看竹辭鳩杖,尋芝伴鶴眠。

玉堂傳誥日,誰識地行仙。

詩詞問答

問:贈(缺)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贈(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缺)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2. 缺

參考注釋

考槃

亦作“ 考盤 ”。亦作“ 考磐 ”。成德樂道。《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毛 傳:“考,成;槃,樂。” 陳奐 傳疏:“成樂者,謂成德樂道也。”《漢書·敘傳下》:“ 竇後 違意,考盤於 代 。”《考槃序》則言此詩為刺 莊公 “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故後即以喻隱居。 晉 陸雲 《逸民賦》:“鄙 終南 之辱節兮,韙 伯陽 之考槃。”《晉書·隱逸傳·張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 唐 岑參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詩:“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槃。” 宋 蘇轍 《次韻秦觀見寄》:“考槃溪山間,自獻恥乾謁。” 清 姚鼐 《獲嘉渡河》詩:“想見幽人尚考盤,安得同歸脫鞿絆。”一說,“考,扣也;槃,器名。葢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見 宋 朱熹 《詩集傳》引 陳氏 說。近人亦或從之,以為是奴隸出亡反抗之辭。見 高亨 《詩經今注》及 鮑昌 《釋考槃》。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 *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世業

世代相傳的事業

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資治通鑑》

白雪

(1).潔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紅樓夢》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陳毅 《延安寶塔歌》:“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張鷟 《遊仙窟》:“黑雲裁兩鬢,白雪分雙齒。” 宋 蘇舜欽 《次韻和師黯》:“青雲失路初心遠,白雪盈簪壯志閒。”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白雪黃雲》:“詩人喜 荊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之句,莫不極口稱誦,而不知其有斧鑿痕。竊謂雪不成繰,雲不可割,請易繰為捲,易割為收,則絲麥自見。” 元 盧摯 《沉醉東風·春情》曲:“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

(3).古琴曲名。傳為 春秋 晉 師曠 所作。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師曠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為之下降。”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揚《白雪》,發清角,理正聲,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詩:“《白雪》亂縴手,《緑水》清虛心。” 清 曹寅 《冬蘭》詩:“此即希聲曲,應和《白雪》彈。”

(4).喻指高雅的詩詞。 唐 羅隱 《秋日有酬》詩:“腰間印佩黃金重,卷里詩裁白雪高。” 前蜀 韋莊 《對酒》詩:“白雪篇篇麗,清酤盞盞深。” 宋 王禹偁 《次韻和仲鹹送池秀才西遊》:“青霄路在何難到,白雪才高豈易酬。”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同遠公和友人贈答之作》詞:“況白雪連箱,讀之氣盡;紅牙一曲,聞者心灰。”

(5).詞調名。 宋 楊無咎 創作。雙調九十五字。《詞譜》卷二四:“《白雪》,調見《逃禪集》, 楊無咎 自製曲題,本賦雪,故即以‘白雪’名調。”

(6).道教語。指水銀。一說指唾液。 唐 呂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宋 蘇軾 《辨道歌》:“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西遊記》第十七回:“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鍊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看竹

晉 王徽之 愛竹,曾過 吳中 ,見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遂欲出門。主人令左右閉門不聽出,乃留坐,盡歡而去。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後因以“看竹”為名士不拘禮法的典故。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詩:“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宋 黃庭堅 《寄南陽謝外舅》詩:“看竹辟強宅,閲士 黃公 壚。”

鳩杖

杖頭刻有鳩形的拐杖。《太平御覽》卷九二一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俗説 高祖 與 項羽 戰,敗於 京 索 ,遁藂薄中, 羽 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鳥在,無人,遂得脫。後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以賜老者。”《新唐書·玄宗紀》:“丁酉,宴京師侍老於 含元殿 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千叟宴》:“ 乾隆 乙巳, 純皇帝 以五十年開千叟宴於 乾清宮 ,預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賜鳩杖。”

鶴眠

據 清 呂留良 等《〈和靖詩鈔〉序》載: 林逋 隱居 西湖 孤山 ,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種梅養鶴以自娛,有“梅妻鶴子”之稱。故以“鶴眠”指隱居,孤眠。 清 姚燮 《暗香·仙》詞:“儂儻三生證業,還只願、鴛鴦雙羽。也勝得、梅影里、鶴眠冷苦。”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地行仙

(1).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難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絶於人境。”後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閒適的人。 宋 蘇軾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詩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壽南澗》詞:“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題自畫守耕圖》詩:“昨日三山降除日, 長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遠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懷則堂實堂》詩:“中夜想應發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詩詞推薦

贈(缺)原文_贈(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