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原文

清論從來滿士林,君王今日為虛襟。

謀維已熟言難廢,勢位雖隆望亦深。

可否謹須要至理,窮通知不異丹心。

北風會到江南路,日上城頭聽好音。

詩詞問答

問: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清論

(1).公正的評論,亦指公正的輿論。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清論所不能復制,繩黑所不能復彈。”《北齊書·陳元康傳》:“﹝ 陳元康 ﹞受納金帛,不可勝紀,放責交易,徧於州郡,為清論所議。”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執政在中書十餘年,無正言直諫聞於外,清論鄙之。”

(2).清雅的言談。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後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聽清論,盡所欲言。”

(3).閒談,談天。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論閒陛坐夕陽。”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朕嘗見儒人談兵,不過講之於樽俎硯席之間,於文字則引 孫 吳 ,述形勢皆閒暇清論可也。”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士林

學術界、知識界

他交遊甚廣,認識不少士林中的人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虛襟

(1).虛懷,虛心。《晉書·姚興載記下》:“太子詹事 王周 亦虛襟引士,樹黨東宮。”《魏書·高道悅傳》:“是以置鼓設謗,爰自曩日;虛襟博聽,義屬今辰。”《隋書·辛德源傳》:“ 齊 尚書僕射 楊遵彥 、殿中尚書 辛術 皆一時名士,見 德源 ,並虛襟禮敬,因同薦之於 文宣帝 。” 唐 賀遂亮 《贈韓思彥》詩:“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虛襟。”

(2).淡泊的胸懷。 明 顧夢遊 《夜投祖堂勗公房》詩:“老僧具客主,入夜披虛襟。”

謀維

猶謀慮。維,通“ 惟 ”。 宋 韓琦 《涇州謝差中使宣諭表》:“臣與 范仲淹 日極謀維,麤詳方略,願少寬於銜勒,得自竭於歲時。”參見“ 謀惟 ”。

勢位

權勢地位。《荀子·正論》:“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夫有誰與讓矣!” 宋 王安石 《與王禹玉書》:“閣下親屈勢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樂與之為善。” 魯迅 《墳·論“ * !”》:“勢位聲氣,本來僅靠了‘祖宗’這惟一的護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毀,便什麼都倒敗了。”

隆望

享有極高的聲望。 明 文徵明 《相城沉氏保堂記》:“至於今,而 石田先生 遂以布衣之傑,隆望當代,薄海外內,莫不知誦之。” 明 夏完淳 《六君詠·史太師可法》:“隆望震華夷,嘉名澤風雅。”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與 裨諶 乘以適野,使謀可否。”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上》:“是不審事之可否,不計功之成敗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無論是非可否,悉宜聽之。” 陶鈍 《第三件棉襖》七:“妹妹雖然沒對 王成義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離婚。”

須要

客觀情況要求一定要

寫文章須要真實、準確

至理

(1) 最正確或最根本的道理

團結禦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通知

通告事情的文字或口信

隨時更改,不另行通知

不異

沒有差別;等同。 晉 羊祜 《讓開府表》:“雖歷內外之寵,不異寒賤之家。” 唐 杜甫 《兵車行》:“況復 秦 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宋 朱熹 《劉十九府君墓志銘》:“蓋與先生不異,而溫厚謹良則又過之。”

丹心

(1) 忠誠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誠”、“丹慊”、“丹懇”、“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風會

(1).風氣;時尚。《明史·喬允升曹於汴等傳贊》:“雖其材識不遠,耳目所熟習,不能不囿於風會,抑亦一時之良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二:“ 西山 本姓 慎 ,避 孝宗 諱,改姓 真 。此在當時,風會如此,而不知其背於義也。”

(2).時勢;時政。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卷二一:“藩鎮既由兵士擁立,其勢遂及於帝王,亦風會所必至也。”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複議何學士如璋奏設水師書》:“此乃轉移風會之樞紐,釐正水師之關鍵。”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四五:“因為一時代自有一時代的文體,並且在這方面的造詣,這是風會所限,難以自超的。”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城頭

城牆的頂頭;城樓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魯迅《七律》

好音

(1).悅耳的聲音。《詩·魯頌·泮水》:“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漢 禰衡 《鸚鵡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詩:“惟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2).也特指樂聲。 清 李漁 《風箏誤·囑鷂》:“新詩為我逗琴心,更仗新詩索好音。”

(3).猶言好訊息。《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子其超矣,實慰我心。發言為詩,俟望好音。” 唐 杜牧 《為人題贈》詩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當重謝。” 葉聖陶 《城中·前途》:“不勝盼禱,跂望好音。”

喜愛音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請奏瑟。” 漢 馬融 《長笛賦》序:“ 融 既博覽典雅,精核數術,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詩詞推薦

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原文_送鄒秘丞廣漢赴御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