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觀進貢麒麟獻詩原文
聖皇御寰宇,治化敷深仁。
至孝格天地,和氣周八垠。
天心答靈貺,百福鹹駢臻。
絕域產嘉瑞,表茲泰運新。
遠人慕帝德,重譯獻紫宸。
蹌蹌殿陛間,拜舞亦何馴。
重瞳一回顧,百象皆生春。
行規折中矩,牛尾麇之身。
有定而不觸,有趾而振振。
所游必擇土,所居寧肯群。
周室在郊藪,漢庭來九真。
迄今千載下,屢出應昌辰。
巍巍吾皇德,曠古無與倫。
作詩繼周詠,稽首歌聖神。
詩詞問答
問:賜觀進貢麒麟獻詩的作者是誰?答:王一寧
問:賜觀進貢麒麟獻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聖皇
對皇帝的尊稱。 漢 班固 《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將朝聖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隱 《韓碑》詩:“嗚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舊唐書·房琯傳》:“ 琯 昨於南朝為聖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為 江南 節度, 潁王 為 劍南 節度, 盛王 為 淮南 節度。”
寰宇
寰球
治化
謂治理國家、教化人民。 宋 陳亮 《廷對策》:“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條陳之。” 嚴復 《<原富>按語》:“民之所以為仁若登,為不仁若崩,而治化之所難進者,分義利為二者害之也。”
至孝
謂極盡孝道。《禮記·祭義》:“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 楷 ( 李楷 )字 公超 , 河 南人,以至孝稱,棲遲山澤,學無不貫,徵聘皆不就。”《北齊書·元孝友傳》:“崇壯丘隴,盛飾祭儀,鄰里相榮,稱為至孝。”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和氣
態度平順溫和
待人和氣
八垠
猶八垓。《魏書·高允傳》:“四海從風,八垠漸化。” 唐 杜甫 《寄薛三郎中據》詩:“賦詩賓客間,揮灑動八垠。”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八垠尊賦謝》:“爾後遞仿製,葫蘆依樣遍八垠。”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陽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時代指君主的意願
(4) 擺軸
靈貺
神靈賜福。《文選·范曄<後漢書·光武紀贊>》:“世祖誕命,靈貺自甄。” 李周翰 註:“言 光武 大受寶命,神靈賜福祚而自成也。” 唐 李紳 《登禹廟回降雪》詩:“瑞彰知有感,靈貺表無災。” 宋 蘇軾 《杭州祝文·祈晴祝文》:“願掃重雲,以昭靈貺。” 清 侯方域 《重修白雲寺碑記》:“歲時伏臘,莫不思有所祈報,以答靈貺。”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復有巫覡,職在通神,盛為歌舞,以祈靈貺。”
百福
猶多福。《詩·大雅·假樂》:“乾祿百福,子孫千億。”《墨子·魯問》:“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殃銷禍散百福併,從此直至耇與鮐。”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大會》:“捧雲漿,謾歌百福受天慶,喜 江 東新造,典午重昌。”
駢臻
並至,一併到來。 宋 秦觀 《代回呂吏部啟》:“既承召節,仍屬嘉辰,宜戩穀之駢臻,顧頌言而何既。”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公既逭三尺, 朝雲 又添一丁,二喜駢臻,一門胥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建天京於金陵論》:“地則五方雜處,市則百貨駢臻,人物不為不豐盈矣。”
絕域
極其遙遠的地方(多指國外)
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後漢書·班超傳》
嘉瑞
祥瑞。《漢書·宣帝紀》:“承天順地,調序四時,獲蒙嘉瑞,賜茲祉福。” 唐 李白 《大獵賦》:“擁嘉瑞,臻元符,登封於 太山 ,篆德於 社首 。” 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古之《黃爵》、《釣竿》,取其義固未必在致嘉瑞用陰符也。”
泰運
(1).大運,天運。 南朝 宋 謝莊 《上封禪儀注奏》:“ 太祖 文皇帝 以啟遘泰運,景望震凝,采樂調風,集禮宣度,祖宗相映,軌跡重暉。”
(2).好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邢子儀》:“ 邢 得艷妻,方憂四壁,得金甚慰。往謝 顧 。 顧 又審之曰:‘尚未尚未,泰運已交,百金何足言!’遂不受謝。”
遠人
(1) 疏遠的人
(2) 遠處的人
帝德
天子的德性。《呂氏春秋·古樂》:“ 帝舜 乃令 質 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後漢書·宦者傳論》:“其後 弘恭 、 石顯 以佞險自進,卒有 蕭 周 之禍,損穢帝德焉。”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明武宗遺事》:“ 明武宗 皇帝,亦一代英主也,惟好嬉戲,有虧帝德。”
重譯
(1)
(2) 輾轉翻譯
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3) 重新翻譯
紫宸
(1).宮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 大明宮 內。 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 。”
(2).泛指宮廷。 明 沉鯨 《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 ,平步蓮鞋穩。” 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 。”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蹌蹌
(1).形容走路有節奏的樣子。《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 高亨 註:“蹌蹌,步趨有節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豈不畏天下窺公侯之淺深與,著緑袍,乘驄馬,蹌蹌正色,誰敢直言?”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 唐 則詩人濟濟, 宋 則文士蹌蹌。”
(2).飛躍奔騰貌。《漢書·揚雄傳上》:“秋秋蹌蹌,入西園,切神光。” 顏師古 註:“秋秋蹌蹌,騰驤之貌。”
(3).舞貌。《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孔 傳:“鳥獸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陸德明 釋文:“蹌,七羊反,舞貌。” 漢 揚雄 《法言·問明》:“鳳鳥蹌蹌,匪 堯 之庭。” 李軌 註:“蹌蹌者,步趾之威儀也。”
猶踉蹡。醉步貌。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醉學士歌》:“ 宋生 微飲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殿陛
(1).御殿前的石階。《後漢書·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衛侍從……本 武帝 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巖下室中,故號巖郎。” 宋 歐陽修 《上范司諫書》:“立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
(2).宮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見之際。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不知此制何為而輟,而殿陛之儀,漸相懸以相絶也?”
拜舞
跪拜與舞蹈。古代朝拜的禮節。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盤賜將軍拜舞歸,輕紈細綺相追飛。”《前漢書平話》卷上:“﹝ 高皇 ﹞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謝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見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賜坐,慰問殷勤。”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重瞳
(1).重瞳子。《史記·項羽本紀論》“吾聞之 周生 曰‘ 舜 目蓋重瞳子’,又聞 項羽 亦重瞳子”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兩眸子,是謂重瞳。”《五燈會元·六祖大鑒禪師法嗣·道場如訥禪師》:“師目有重瞳,手垂過膝。”
(2).泛指帝王的眼睛。 唐 李遠 《贈寫御真李長史》詩:“初分隆準山河秀,再點重瞳日月明。”《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應制詩是進御的,聖天子重瞳觀覽,還該要有些氣象。”參見“ 重瞳子 ”。
(3).代稱 虞舜 或 項羽 。(1)代稱 舜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或言 堯 幽囚, 舜 野死, 九疑 連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清 厲鶚 《一半兒·上虞百官江口舜廟》曲:“重瞳此地有遺苗,野廟空江玉座銷。”(2)代稱 項羽 。 清 錢謙益 《徐州雜題》詩之二:“重瞳遺跡已冥冥, 戱馬臺 前鬼火青。十丈黃樓臨 泗水 ,行人猶説 霸王廳 。” 清 周龍藻 《大牆上蒿行》:“ 亞父 好竒策,終被重瞳誤。”(3)比喻像 舜 一樣的聖明天子。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楊大年 ﹞以詩貽館中諸公曰:‘聞戴宮花滿鬢紅, 上林 絲管侍重瞳。’”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三策獻重瞳,獨占鰲頭聖恩重。”
回顧
(1) 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件
喜歡回顧他們的非洲血統
(2)
(3) 回過頭來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4) 對某一時期的事態的總的觀察
對戰爭情況進行回顧
行規
行會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同行的人應一同遵行
中矩
合乎曲尺的標準。《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莊子·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 漢 崔瑗 《草書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
振振
(1).眾多貌;盛貌。《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馬瑞辰 通釋:“振振,盛也。振振與下章繩繩、蟄蟄皆為眾盛,故《序》但以子孫眾多統之……《傳》訓為仁厚失之。”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贊》:“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賞乎勝趣。” 明 宋濂 《題張如心初修譜敘後》:“積久愈昌,數世之後,將振振繩繩,懸龜繫魚,秉鈞當軸。”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自古高望華閥,品升於朝,門地著於天下,振振繩繩。”
(2).信實仁厚貌。《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傳:“振振,信厚也。”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張居正 《應制題百子圖》:“應知皇澤遠,麟趾自振振。”
(3).群飛貌。《詩·魯頌·有駜》:“振振鷺,鷺於下。” 毛 傳:“振振,羣飛貌。” 宋 葉適 《葉君宗儒墓志銘》:“鴻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黃塘 之下。”
(4).驕矜貌。《公羊傳·僖公九年》:“ 葵丘 之會,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何休 註:“亢陽之貌。”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振振》:“《公羊》 葵丘 之會,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誇也。”
(5).戰慄。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意林》引《太公金匱》:“ 堯 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鹹用 《 * 詞》:“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轉憂生民。”
所居
住宅;住處。《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 至正 甲申歲, 潮州 士人 余善文 ,於所居白晝閒坐,忽有力士二人,黃巾繡襖,自外而入。”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康熙 中, 獻縣 胡維華 以燒香聚眾謀不軌。所居由 大城 、 文安 一路行,去京師三百餘里。”
寧肯
寧可
寧肯自己辛苦點,也不要麻煩別人
周室
周王朝
以窺周室。—— 漢· 賈誼《過秦論》
郊藪
郊野草澤之地。 漢 桓寬 《鹽鐵論·和親》:“鳳皇在列樹,騏驎在郊藪,羣生庶物,莫不被澤。”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下:“ 列子 終於 鄭 ,今墓在郊藪。” 明 劉基 《送陳庭學之成都衛照磨任》詩之二:“鳳凰麒麟在郊藪,川後岳靈俱效職。” 周詠 《雜詩》:“荊棘滿中原,麟鳳絶郊藪。”
漢庭
指 漢 朝。 漢 張衡 《思玄賦》:“王肆侈於 漢 庭兮,卒銜恤而絶緒。”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漢 庭和異域,《晉史》坼中臺。” 明 何景明 《送雷長史》詩:“ 漢 庭亦羨 相如 美, 楚 客重看 賈傅 尊。”
迄今
(1) 直至現在
(2) 持續到或遲至目前
迄今尚未完成這么多
(3) 至現時
人們迄今懷念著這些先輩
(4) 直到此時
她的態度迄今並無明顯的轉變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昌辰
猶盛世。 唐 劉禹錫 《代慰義陽公主薨表》:“豈意遘茲短歷,奄謝昌辰。”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教坊致語》:“臣等幸覯昌辰,叨塵法部。” 清 錢謙益 《瞿太公墓版文》:“藹藹 瞿公 ,際此昌辰。”
巍巍
高大壯觀的樣子
巍巍乎可畏。——明· 劉基《賣柑者言》
皇德
皇帝的恩德。 漢 班固 《東都賦》:“彰皇德兮侔 周成 ,求延長兮膺天慶。”《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易》載 羲 農 而皇德著。”
曠古
自古所無;空前
曠古奇聞
曠古絕倫。——《北史·趙彥深傳》
無與
(1).不給予。《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亷;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法苑珠林》卷六:“無取無與,無我所心;脫欲所須,便可提去。”
(2).猶不跟,不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豐 ,絶痴,十六歲不能知牝牡,因而鄉黨無與為婚。”
不參預;不相干。《左傳·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漢書·張湯傳》:“ 湯 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 湯 無與也,不謝。” 顏師古 註:“與讀曰豫。無豫,謂不乾其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凡損於物,皆無與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趙康敏》:“公子孫自不肖,不能守此業;此宅且數易主人,與某無與。”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民聲寂寥,羣志幽閟,豈以為匹夫無與於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虜也。”
稽首
(1)
(2) 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周禮·春官·大祝》。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國語·晉語》
孟明稽首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國演義》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禮,一般在見面時用
神仙見 西門慶,長揖稽首就坐。——《 * 》
聖神
(1).封建時代稱頌帝王之詞。亦借指皇帝。 漢 班固 《東都賦》:“登祖廟兮享聖神,昭靈德兮彌億年。”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逮 元嘉 廓祚,聖神紀物,光昭茂緒,旌録舊勛。”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 度 拜稽首,天子聖神。” 明 李東陽 《會試策問》之二:“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 天縱聖神,驅天下之豪傑,掃蕩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八年》:“今事已往,且無救解之嫌,止祈聖神此後詳審庶事,毋輕置詔獄。”
(2).泛稱古代的聖人。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 明 王世貞 《二酉山房記》:“上而皇帝王霸之猷,賢哲聖神之藴,下及乎九流百氏,亡所不討覈。”
(3). 太平天囯 稱上帝為“聖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敬避字樣》:“聖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前遺詔聖書批解》:“聖神即上帝,非聖神自聖神,上帝自上帝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前遺詔聖書批解》:“上帝是聖神,連聖靈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