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原文

老松經萬年,幽壑紛千派。

蜿蜒掃黛眉,虬龍結青蓋。

耳際無餘聲,颯沓泛天籟。

奔騰鐵騎馳,遙見捲旗旆。

神韻動諸天,妙意殊堪會。

大哉造化功,金泉創仙界。

高堂臨萬壑,一瀉松風快。

當年諸孫行,惟我承恩最。

賜居亭畔室,虬枝森一帶。

盛夏如秋深,日夕靜相對。

謖謖吹衣襟,穀神守清泰。

轉瞬成昔游,感企瞻圖畫。

詩詞問答

問: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

參考注釋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幽壑

深谷;深淵。 三國 蜀 郤正 《釋譏》:“初升高岡,終隕幽壑。” 唐太宗 《出獵》詩:“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宋 蘇軾 《前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由寺右緣天梯而上百餘步,幽壑不可越。”

蜿蜒

(1) 蛇類曲折爬行的樣子

橫過天花板蜿蜒著一條長的裂縫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掃黛

(1).畫眉;用黛描畫。 唐 李商隱 《相和歌辭·江南曲》:“掃黛開宮額,裁裙約 楚 腰。” 宋 陸游 《次李季章哭夫人韻》之一:“遙知最是傷心處,衫袂猶霑掃黛痕。” 元 馬謙齋 《水仙子·贈劉聖奴搊箏》曲:“蛾眉掃黛鬢堆蟬,鳳髻盤鴉臉襯蓮。”

(2).喻美麗的山色。 宋 梅堯臣 《覽翠亭記》:“其近則草樹之煙緜,谿水之澄鮮,銜鱗翩來,的的有光。掃黛侍側,嫵嫵發秀。”

虬龍

(1).傳說中的一種龍。《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游?” 王逸 註:“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言寧有無角之龍,負熊獸以遊戲者乎?”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揚帆忽夭矯,赤水驂虬龍。”

(2).比喻盤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

(3).比喻盤屈的樹枝。 宋 蘇軾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 馮夷 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龍兩乾拏空立,瓔珞萬條垂地倒。”

青蓋

(1).青色的車蓋。 漢 制用於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車。《後漢書·輿服志上》:“皇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青蓋。”《晉書·輿服志》:“﹝天子之法車﹞青蓋,黃為里,謂之黃屋。” 宋 范成大 《歸州竹枝歌》之二:“竹籬茅舍作晚市,青蓋黃旗稱使君。” 清 蔣士銓 《香祖樓·觴芰》:“雲錦天機倩誰裁,貪看紅粧青蓋。”

(2).借指帝王。 漢 阮瑀 《琴歌》:“青蓋巡九州,在東西人怨。”《文選·陸倕<石闕銘>》:“青蓋南洎,黃旗東指。” 李善 註:“言帝祚南遷。” 清 顧炎武 《太平》詩:“雲擁白龍來戍壘,日隨青蓋落江津。” 王蘧常 匯註:“此言 弘光 之檻送 北京 也。”

(3). 宋 制,宰相儀仗張青色傘蓋。 宋 蘇軾 《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詩:“已飛青蓋在河梁,定餉黃封兼賜名。” 施元之 註:“《文選·古詩》:‘飛蓋何翩翩。’按,國朝故事,宰相執政,許張青蓋。” 清 趙執信 《甿入城行》詩:“銀鐺杻械從青蓋,狼顧狐嘷怖 * 。”

(4).色青而形如傘蓋的植物頂部。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佚文》:“人芝生名山之陰,青蓋白莖。” 唐 杜甫 《柟樹為風雨所拔嘆》詩:“滄波老樹性所愛,浦上童童一青蓋。”

(5).特指荷葉。 宋 范成大 《新津道中》詩:“曲沼擎青蓋,新畦藝緑針。” 宋 姜夔 《念奴嬌》詞:“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耳際

耳畔

一想到金牌,《國歌》就在我耳際迴響

颯沓

(1).紛繁、眾多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魚貫鳬躍,颯沓鱗萃。” 李周翰 註:“颯沓鱗萃,言多也。”

(2).盤旋貌。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颯沓矜顧,遷延遲暮。” 唐 李白 《上雲樂》詩:“淋漓颯沓,進退成行。” 明 唐順之 《從軍行送呂兵曹募兵遼海》:“飛沙颯沓迷亭障,組練繽紛皆北向。”

(3).迅疾貌。 漢 應瑒 《西狩賦》:“按轡清途,颯沓風翔。屬車轇轕,羽騎騰驤。” 唐 李白 《俠客行》:“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清 錢謙益 《己卯除夕偕孟陽守歲崇德郁振公吳可黃二先輩俱集》詩:“流光颯沓將過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聲詞。 南朝 齊 謝朓 《和劉西曹<望海台>》:“差池遠鴈沒,颯沓群鳬驚。” 明 袁宗道 《葛醫序》:“然每寒暑之夜,聞馬蹄颯沓,問之則紫襴客也。” 清 徐士俊 《汪十四傳》:“箭聲颯沓來。”

天籟

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奔騰

(1) 跳躍著奔跑

猶如萬馬奔騰

(2) 比喻水流洶湧

洪水奔騰而來

鐵騎

披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遙見

遠遠望見。《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使之遙見而指屬,則雖韓盧不及眾兔之塵。” 唐 薛能 《昇平詞》之二:“辛勤自不到,遙見似前程。”

旗旆

旌旗。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雲車萬乘,載旗旆之逶迤。”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旆卷以舒。”

神韻

風度韻致,也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

敬弘神韻沖箭,識宇標峻。——《宗書·王敬弘傳》

“那雪正下得緊”。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讚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簡筆與繁筆》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妙意

靈妙的意想,靈感。 明 高啟 《青丘子歌》:“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

深奧的意義。妙,通“ 眇 ”,深遠。《關尹子·九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悼此江之獨西,嘆妙意之不陳。”

造化

(1) 福分;好運氣

子女都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與造化抗衡

金泉

(1).對泉水的美稱。 南朝 梁武帝 《游鍾山大愛敬寺》詩:“攀緣傍玉澗,褰陟度金泉。”《漢書·地理志下》“酒泉郡” 唐 顏師古 註:“舊俗傳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2).即金錢。 宋 蘇軾 《次韻王晉卿和煙江迭嶂圖》:“管絃去盡賓客散,惟有馬埒編金泉。” 趙克宜 註:“金泉,即金錢也。《周禮·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仙界

神仙境地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諸孫

本家孫輩。 宋 梅堯臣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先生少時多病,不娶,無子。諸孫 大年 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姪等並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承恩

(1).蒙受恩澤。 唐 岑參 《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前日承恩 * 殿 ,歸來見者誰不羨。”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頒冠玉,養子承恩四子婚。”

(2). 漢 台館名。《漢書·霍光傳》:“築神道,北臨 昭靈 ,南出 承恩 。”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靈 、 承恩 、皆館名也。”

虬枝

亦作“虯枝”。盤屈的樹枝。 元 吳師道 《廬山紀游贈黃伯庸》詩:“入門雙劍色,夾道萬虯枝。” 清 納蘭性德 《金山賦》:“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葉而吟風。” 茅盾 《白楊禮讚》:“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

一帶

泛指某處和與它相連的地方

北京一帶

稅廠一帶。——《廣東軍務記》

橋邊一帶。

盛夏

夏天最熱的日子

盛夏酷暑

農夫小民,盛夏力作。——宋· 蘇軾《教戰守》

一般得春景天,雨後,刮東風,才有海市。於今正當盛夏,豈不是空想?——《海市》

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 南朝 陳 陳叔齊 《籟紀》:“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唐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紳 《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近黃昏時;傍晚

山氣日夕佳。——晉· 陶淵明《飲酒》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謖謖

(1) 形容挺勁有力;挺拔

謖謖長松

(2) 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

謖謖風來

衣襟

衣服當胸前的部分

神守

(1).猶神情。《三國志·蜀志·蔣琬傳》:“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 琬 出類拔萃,處羣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

(2).精神內聚。《宋書·南郡王義宣傳》:“ 義宣 惛墊,無復神守。”

(3).鱉的別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鱉》:“鱉行蹩躄,故謂之鱉。《淮南子》曰:‘鱉無耳而守神,神守之名以此。’ 陸佃 云:‘魚滿三千六百,則蛟龍引之而飛,納鱉守之則免,故鱉名神守。’”

清泰

清靜平安。 漢 應瑒 《文質論》:“承清泰,御平業。”《晉書·苻堅載記下》:“今聖德格於皇天,威靈被於八表,弘代已熙,六合清泰。” 前蜀 杜光庭 《賀嗣位表》:“即使車書混同,夷夏清泰,九土有歸山之馬,四溟無橫海之鯨。”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值皇風之清泰兮,行踽踽其猶晏。”

轉瞬

亦作“ 轉眴 ”。轉眼。喻時間短促。 南朝 梁 沉約 《形神論》:“凡人之暫無本實有,無未轉瞬,有已隨之。” 宋 葉適 《祭王君玉太博文》:“崇高轉瞬,忽墮奚悲!”《明史·余珊傳》:“豈期一轉瞬間,憸邪投隙而起。” 清 向榮 《上海寶山等縣失守由許乃釗帶兵往剿折》:“ 上海 等廳縣,皆 三吳 菁華之地,不獨海關稅銀賴充軍餉,轉眴籌辦海運,尤為大局所關。”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八》:“不過總有些無聊,有些不高興,好像不能安居樂業似的,但我也以轉瞬便是半年,一年,聊自排遣。”

企瞻

猶瞻仰。 明 沉鯨 《雙珠記·月下相逢》:“未通交際,殊失企瞻,恕罪恕罪。”

圖畫

(1)

(2) 繪畫

(3) 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如油畫、素描或版畫)

(4) 比喻壯麗的江山

(5) 生動的描寫或形象的描繪

(6) 謀劃

詩詞推薦

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原文_恭瞻萬壑松風圖感而有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