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施伯暈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贈別施伯暈原文

負疴臥衡宇,過客陳苦辭。

政值九日勝,遽興千里思。

黃華適蓓蕾,醁醑復淋漓。

稱壽捧清酌,怡顏舞斑衣。

於此不為樂,居然就分攜。

長塗積霧壅,水陸羅蛟螭。

舟車一失守,悔吝坐相推。

所以達識者,臨岐審先幾。

鳳山際漢表,旴水赴海涯。

回顧山水會,白雲長在茲。

撫膺但延佇,握手知能期。

去矣慎所趨,勿為行子欺。

詩詞問答

問:贈別施伯暈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贈別施伯暈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負疴

抱病。 宋 曾鞏 《讀書》詩:“驅之久如此,負疴固宜長。”

衡宇

1.橫木為門的房屋。指簡陋的房屋。 2.泛指屋宇。

過客

過路的人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韓非子·五蠹》

苦辭

(1).忠言,逆耳之言。《後漢書·方術傳下·公沙穆》:“因苦辭諫 敞 , 敞 涕泣為謝,多從其所規。” 唐 元稹 《酬樂天重寄別》詩:“卻報君侯聽苦辭,老頭拋我欲何之?” 宋 蘇軾 《葉嘉傳》:“上飲踰度, 嘉 輒苦諫,上不悅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辭逆我,余豈堪哉!’”

(2).堅決辭讓。《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汝陰人》:“﹝少年﹞詣 許 曰:‘小妹粗家,竊慕盛德,欲託良緣於君子,如何?’ 許 以其神,不敢苦辭。”

(3).再三陳說。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三:“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九日

(1).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國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 * 。” 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 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黃華

見“ 黃花 ”。

蓓蕾

亦作“ 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閩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蓓蕾抽開素練囊,瓊葩薰出白龍香。”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六:“刺桐花深紅,每一枝數十蓓藟,而葉頗大,類桐,故謂之刺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時已初冬,墻內不知何花,蓓蕾滿樹。” 艾青 《春》詩:“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裡,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醁醑

美酒。《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問著後只言得一句,親身與斟醁醑,卻爭敢離一步。”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一折:“有興處飲醁醑千鍾醉,沒人處倒山呼萬歲聲。” 明 湯顯祖 《紫簫記·換馬》:“紅筵巄嵸,醁醑氤氳,珠曲玲瓏。”

淋漓

(1) 液體濕濕地淌下,即流滴的樣子

淋漓不淨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稱壽

祝人長壽。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置酒樂飲,賦詩稱壽。” 唐 薛奇童 《雲中行》:“舉杯稱壽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昊。” 宋 梅堯臣 《思歸賦》:“蓋自成人以及今,未嘗一日侍傍而稱壽。”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對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與雙親稱壽,多少是好。”

清酌

古代祭祀所用的清酒。《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孔穎達 疏:“言此酒甚清澈,可斟酌。”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孝曾孫 稹 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於曾祖 岐州 參軍府君。” 宋 蘇軾 《送張龍公祝文》:“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於昭靈侯 張公 之神。” 章炳麟 《沉藎哀辭》:“謹以清酌庶羞奠國士 沉君 之靈。”

怡顏

(1).和悅的容顏。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怡顏高覽,弭翼鳳戢。”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柴四》:“卒至一村落,清流環繞,緑樹陰濃,板屋竹牆,儼如畫裡,就中黃童白叟,各有怡顏之色。”

(2).使容顏喜悅。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宋 岳珂 《桯史·壽星通犀帶》:“ 德壽 在北內,頗屬意玩好。 孝宗 極先意承志之道,時罔羅人間以供怡顏。”

斑衣

(1). 漢 代虎賁騎士著的虎紋單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被豳文,跨野馬” 裴駰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著斑文之衣。《輿服志》雲‘虎賁騎被虎文單衣’,單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張裕傳》:“﹝ 張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 稷 ( 張稷 )杖。”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滿泛椒觴獻壽,斑衣侍,雲母分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錦衣舞處更籌晚,更舞斑衣歡笑好,靖忠猷,佐聖朝。”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參見“ 斑衣戲彩 ”。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為樂

奏樂。《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為,作也。” 皇侃 義疏:“為,猶奏也。”

作樂,取樂。《後漢書·靈帝紀》:“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含歌攬涕恆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徐智通》:“明晨何以為樂?”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分攜

離別。 唐 李商隱 《飲席戲贈同舍》詩:“洞中屐響省分攜,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吳文英 《風入松》詞:“樓前緑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清 秋瑾 《失題》詩:“惜別階前雨,分攜水上萍。”

長塗

猶長途。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長塗升降,軒檻曼延。” 晉 左思 《魏都賦》:“長塗牟首,豪徼互經。”參見“ 長途 ”。

積霧

濃重的霧氣。 宋 蘇轍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新亭面南山,積霧開重陰。” 明 夏完淳 《感懷》套曲:“雨空逝,水自流,寒江積霧放孤舟。”

水陸

(1) 水路和陸路

水陸聯運

水陸樞紐

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鑑》

(2) 水裡和陸上所產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

水陸俱陳

蛟螭

(1).猶蛟龍。亦泛指水族。 漢 揚雄 《羽獵賦》:“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石勒稱王》:“倚天長劍泣蛟螭,那怕金壘湯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觀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書文藝近取 *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無二國者, 日本 則終古為蛟螭蜃蛤耳。”參見“ 蛟龍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圖案。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蛟螭露筍簴,縞練吹組帳。”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龍的拐杖。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汀酬翰林錢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 明 李東陽 《靈壽杖歌》:“蛟螭盤拏露頭角,熊經樹顛虎山腳。”

舟車

(1) 交通船隻和車輛

舟車之利

(2) 長途旅行或旅途

舟車勞頓

失守

(1) 沒有守住自己的地域,被敵方占領

京城失守

(2) 喪失操守

雖不能聖,敢失守乎?——《左傳》

悔吝

亦作“ 悔恡 ”。1.災禍。《易·繫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東方朔》:“ 文帝 時政頗遺失,皆所謂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 清 黃景仁 《閒居》詩:“名象實易玩,悔吝虛已消。”

(2).悔恨。《後漢書·馬援傳》:“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氣, 援 與妻子生訣,無悔吝之心。”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釋爭》:“若然者,悔恡存於聲色,夫何顯爭之有哉!” 唐 李鹹用 《猛虎行》:“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明 唐順之 《與董後峰憲副書》:“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謂追悔顧惜。 唐 司空圖 《疑經》:“縱天王制用失節,多取於諸侯,如欲垂誡,即書於 周 史可矣;若書於諸侯之史,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

相推

(1).互相推移。《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清 侯方域 《姑射何高》詩:“春秋自運,日月相推,於古聖賢,而為土灰。”

(2).彼此推背而行。極言擁擠。《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3).互相推讓。《南齊書·王奐傳》:“ 晏 位遇已重,與 奐 不能相推。”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識者

有見識的人。《漢書·師丹傳》:“京師識者鹹以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瞻卬也。” 顏師古 註:“識者,謂有識之人也。”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這一層,卻要讀者有選擇的眼光,也希望識者給相當的指點的。”

臨岐

亦作“ 臨歧 ”。本為面臨歧路,後亦用為贈別之辭。《文選·鮑照<舞鶴賦>》:“指會規翔,臨岐矩步。” 李善 註:“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作詩以別》:“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別語。”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執手臨岐,空留下這場憔悴,想人生最苦別離。”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泚筆作長歌,臨歧為余貺。” 郁達夫 《別掌書某君》詩:“這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

先幾

預先洞知細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神仙·仙姑避跡》:“ 何廷玉 、 羅萬象 等數十輩,皆以失旨伏誅,仙姑明哲先幾,即謂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記·拜官供奉》:“念隱憂漆室效葵傾,鑒先幾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速著先幾之識,勿貽後至之誅。”

鳳山

(1).今 浙江省 杭州市 鳳凰山 的省稱。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政和 壬辰, 魯公 (指 蔡京 )在 錢塘 居 鳳山 下之私第。”

(2).借指 蔡京 。 宋 江漢 《喜遷鶯》詞:“ 鳳山 政好,還被畫轂朱輪催起。”

漢表

猶天表,天外。《水滸傳》第四回:“嵯峨仿佛接天關,崒嵂參差侵漢表。”《四遊記·玉帝設宴會群臣》:“ 長生 入園中,果見其樹,毫光衝漢表,紫霧入雲霄。”

海涯

海邊。 宋 蘇軾 《寄高令》詩:“田園知有兒孫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王天碧》:“豐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謡徧海涯。” 許地山 《海角底孤星》:“金星從東邊底海涯升起來。”

回顧

(1) 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件

喜歡回顧他們的非洲血統

(2)

(3) 回過頭來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4) 對某一時期的事態的總的觀察

對戰爭情況進行回顧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撫膺

撫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嘆、悲憤等。《列子·說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 燕 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 齊子 亦欲學其道,聞言者之死,乃撫膺而恨。” 晉 潘岳 《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聞鳴雞兮戒期,鹹驚號兮撫膺。” 唐 李白 《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四年》:“明日,吏以 郁 死告, 殷 撫膺大慟。” 孫中山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堂堂 華 下,不齒於鄰邦;文物冠裳,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無撫膺!”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知能

智慧才能。《管子·制分》:“道術知能,不為愛官職。” 尹知章 註:“有道術智慧型,則以官職加之。” 漢 王充 《論衡·量知》:“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而某得以此時備使畿內,交遊親戚知能才識之士莫不為某願,此亦區區者思自竭之時也。”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三》:“我們所要求的美術品,是表記 中國 民族知能最高點的標本,不是水平線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數。”

行子

〈方〉∶指不喜歡的人或物

快把那行子扔了

詩詞推薦

  • 泛月有詠志懷

    乾隆清代〕泛月本宜夏,山莊宜之最。傍晚坐溪亭,冰輪且遲待。西嶺陰下落,東峰曦迥在。須臾曦亦隱,舉頭素蟾對。暮色
  • 崇恩太后升袝十四首

    真宗宋代〕笙肅紛如,陟彼廟庭。鏘鏘佩玉,懷茲先靈。神保聿止,音容杳冥。繁禧是介,萬年惟寧。
  • 贊法海真

    釋宗杲宋代〕廓圓通門,續雲門派。燕坐胡床,虎視百怪。佩毗盧印,推伏魔外。一句當陽,電光非快。不動道場,而入三昧。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離京兆日獨里人葉舜舉秘丞胡從道戶曹遠餞至

    強至宋代〕兩經辟命住秦關,府罷東隨相國還。物態當時傾附後,人情今日有無間。青門雨送歸行色,白酒風吹上別顏。相見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涼寺

    溫庭筠唐代〕黃花紅樹謝芳蹊,宮殿參差黛巘西。詩閤曉窗藏雪嶺,畫堂秋水接藍溪。松飄晚吹摐金鐸,竹蔭寒苔上石梯。妙跡
  • 園居社僧過宿·其一

    李之世明代〕陰池流活活,獨樹鑒青冥。曝日魚方懶,酣林鳥乍醒。山僧來借榻,石几共陳經。忽到新潮水,潺湲倚檻聽。
  • 新涼

    宋度宗宋代〕新涼燈火又相親,遍閱群書不厭勤。緩視微吟真樂處,那知宮漏夜將分。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讀王元之後集題於卷末

    祖無擇宋代〕提筆幾回書誥命,剖符長是守方州。未能抗表分司去,終老為郎謫宦休。歌舞懶呼寒食節,醉吟孤會月波樓。文章
  • 丈亭

    陳造宋代〕小江隨山巧回互,轉首碧流分兩股。丈亭系纜待潮生,徙倚才容一炊許。潮信曾何差頃刻,固應作意憐行客。為誰
  • 長相思·雨

    万俟詠宋代〕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偈·萬仞懸崖忽放身

    釋妙喜宋代〕萬仞懸崖忽放身,起來依舊卻惺惺。飢餐渴飲無餘事,那論昔人非昔人。
  • 靈山行

    葉蘭元代〕靈山崚嶒嶺西路,上山清晨下山暮。草履俱穿足力微,欲過前村不能渡。荒岡有虎夜莫行,行人勸我人家住。茅檐
  • 望江南(贈談獻可)

    張孝祥宋代〕談子醉,獨立睨東風。未試玉堂揮翰手,只今楚澤釣魚翁。萬事舉杯空。謀一笑,一笑與君同。身老南山看射虎,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為真主堂壽)

    戴復古宋代〕說與黃花道。九秋深、三光五嶽,氣鍾英表。金馬玉堂真學士,蘊藉詩書奧妙。一一是、經綸才調。斟酌古今來活
  • 食菝葜苗

    張耒宋代〕江鄉有奇蔬,本草記菝葜。驅風利頑痹,解疫補體節。春深土膏肥,紫筍迸玉裂。烹之芼姜橘,盡取無可輟。應同
  • 學詩

    陳普宋代〕先知老嫩辨精粗,又識寒酸與富腴。要落前人舊窠臼,也須作我大規模。英豪好是不緣酒,妥帖豈須由捻須。最好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村鄰會飲

    陸游宋代〕陸子白首安耕桑,樂事遽數烏能詳?長羅家家雪作面,畫楫處處青分秧。迎荻船歸潮入浦,祈蠶會散月滿廊。有時
  • 送方寔孫

    劉克莊宋代〕丹詔求賢切,西行不可徐。便乘天廄馬,莫跨霸橋驢。太白清平調,相如諫獵書。定將新述作,一一寄田廬。
  • 和劉後村梅花百詠

    方蒙仲宋代〕和靖墓荒吟骨冷,孤山新廟尚危欄。便當純用梅花祭,一洗蕉黃與荔丹。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胡氏墅閣

    楊鎰元代〕山近臨溪墅,川明背郭樓。野煙薰日暗,汀雪帶冰流。烏逐孤雲沒,天兼遠水浮。主人來往熟,投轄為誰留。
贈別施伯暈原文_贈別施伯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