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魏禮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懷魏禮原文

昨冬歸去今春信,言是端陽入楚山。

吟取荊州舊時事,洞庭秋盡客應還。

詩詞問答

問:懷魏禮的作者是誰?答:王邦畿
問:懷魏禮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懷魏禮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刪韻

參考注釋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春信

春天的信息。 唐 鄭谷 《梅》詩:“江國正寒春信穩,嶺頭枝上雪飄飄。” 宋 陸游 《梅花》詩:“春信今年早,江頭昨夜寒。” 清 唐孫華 《春日漫成》詩:“天涯春信自如期,日暖鶯啼又一時。”

端陽

農曆五月初五日;端午節

楚山

(1).山名。即 荊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當山 東南, 漢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傳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於此。《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振檝發 吳州 ,秣馬陵 楚山 。” 李善 註:“ 韓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陝西省 商縣 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張說 《對酒行巴陵作》詩:“鳥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陰。” 宋 張孝祥 《滿江紅·於湖懷古》詞:“凝望眼, 吳 波不動, 楚 山叢碧。” 明 高啟 《送王助教歸臨川》詩:“夢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荊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 、 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後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 明 清 置府,後廢。《書·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參閱《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志》卷三四四。

(2).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 。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後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願識荊州,為日久矣!”參見“ 識荊 ”。

時事

當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國內大事

時事綜述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詩詞推薦

懷魏禮原文_懷魏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