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會詩

作者:馮行己 朝代:宋代

耆英會詩原文

書稱五福壽為先,有德人方得壽延。

自愧櫟樗非遠器,誰應齒髮亦遐年。

立身官未三公貴,推老名陪二相賢。

喜把衰容模梵宇,慚無纖效勒燕然。

當時遭遇承陶冶,今日光榮預燕筵。

從此洛城增勝概,又新重作畫圖傳。

詩詞問答

問:耆英會詩的作者是誰?答:馮行己
問:耆英會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耆英會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馮行己的名句有哪些?答:馮行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先韻

2. 原註:衛州防禦使致仕馮行己肅之,年七十五。

參考注釋

福壽

幸福長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 盜跖 、 莊蹻 之福壽, 齊景 、 桓魋 之富強,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通耳。”《宋史·張齊賢傳》:“ 齊賢 母 孫氏 年八十餘,封 晉國太夫人 ,每入謁禁中,上嘆其福壽,有令子。”

有德

(1).有德行。謂道德品行高尚,能身體力行。《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鄭玄 註:“德,能躬行者。”《論語·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禮。若有德及氣力尚壯,則君優而留之。”

(2).指有德行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敵。”《禮記·禮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孫希旦 集解:“有德,謂有德行者。”

人方

古族名。即 夷方 。人,通“ 夷 ”。 殷 代分布在今 山東 一帶。 帝乙 、 帝辛 時曾多次抗 殷 ,後為 殷 所並。參閱《殷虛書契前編》。

得壽

(1).延年益壽。《孔子家語·五儀》:“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孫宜人墓志銘》:“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壽六十有二。”

櫟樗

謂無用之材。多用作自謙之詞。 清 徐宗麟 《辭征》詩:“天縱深林老櫟樗,驚看雲壑駐安車。”

遠器

(1).遠大的器度。《新唐書·房琯傳》:“ 琯 有遠器,好談 老子 、浮屠法,喜賓客,高談有餘,而不切事。”

(2).謂有才能、能擔當大事的人。 宋 程頤 《上谷郡君家傳》:“ 姜應明 者,中神童第,人競觀之。夫人曰:‘非遠器也。’後果以罪廢。” 明 焦竑 《玉堂叢語·夙惠》:“ 王文恪公 年十二能詩……識者知其為遠器。”

(3).遠程武器。《蕩寇志》第一○九回:“猿臂兵進到分際, 希真 傳令教住,只將槍炮弓矢等遠器,雨點價打去, 梁山 兵飛速遁逃。”

齒髮

牙齒與頭髮。借指年齡或謙稱自身

幸被齒髮,何敢負德?——李朝威《柳毅傳》

遐年

(1).高齡;長壽。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庶幾遐年,攜手同征,如何奄忽,棄我夙零。”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王粲 為 潘文則 《思親詩》云:‘躬此勞悴,鞠予小人;庶我顯妣,克保遐年。’” 宋 曾鞏 《夫人曾氏墓志銘》:“曾不蕃寵,畀其子孫,曾不遐年,善則長存。” 明 陳翼 《蔡伯蜚傳》:“嗚呼!此其所以不能遐年也歟!”

(2).指晚年。 清 陳確 《祭陸伯母裘大孺人文》:“每佳時吉日,則高堂之上,觴詠並進,母亦顧之色喜,謂可以樂遐年。”

(3).久遠的年代。《文選·左思<魏都賦>》:“雖則衰代,而盛德形於管絃;雖踰千祀,而懷舊藴於遐年。” 張銑 註:“懷古而積於遠年。” 唐 陳子良 《平城縣正陳子乾誄序》:“故能貽芳塵於後世,徇節義於遐年。”

立身

安身,存身

幾無立身之地。——《廣東軍務記》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燕然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杭愛山 。 東漢 永元 元年,車騎將軍 竇憲 領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記 漢 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 龍庭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張昶 華陰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邊塞。詩文中敘建立邊功時,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比及十載,民知義方。然後簡將授奇,揚旌 雲 朔 ……銘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嶠 《餞薛大夫護邊》詩:“佇見 燕然 上,抽毫頌武功。” 宋 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詞:“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 未勒歸無計。” 明 汪廷訥 《種玉記·閫命》:“桓桓大將操兵柄,管此去單于繫頸,馬到處 燕然 勒名。”

(3).指 漢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銘》。亦泛指歌頌邊功的詩文。 唐 竇鞏 《經竇車騎故城》詩:“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圖書劍在泉。今日諸孫拜墳樹,愧無文字續《燕然》。”

(4).古地名。《舊唐書·回紇傳》:“﹝ 貞觀 中﹞以 多覽 為 燕然府 , 僕骨 為 金微府 ……於故 單于臺 置 燕然都護府 統之,以導賓貢。”參閱《文獻通考·四裔二四》。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遭遇

(1) 碰上,遇到

遭遇明主。——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經受的事情;生活經歷

親身遭遇

陶冶

(1) 燒造陶器、冶鍊金屬

(2) 比喻對人的性格和思想進行培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光榮

(1) 榮耀;榮譽

紅十五軍團的全體同志,都為這個光榮的會師歡欣鼓舞。——《奠基禮》

光榮歸於祖國

(2) 光芒

雕瑩啟光榮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勝概

非常好的風景或環境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詩詞推薦

耆英會詩原文_耆英會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