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園效陶體原文
托跡城市久,不能事遠耕。
為園向東皋,今歲始得成。
編麻插疏籬,周折互相撐。
開畦列高下,鑿沼注清泠。
細雨魚兒長,菜甲亦以生。
釣魚持作饌,剪蔬持作羹。
鄰父偶然過,不用相逢迎。
濁醪出行廚,對酌還盡傾。
雖談不甚解,而自愛其情。
從此罷琴書,來讀種樹經。
詩詞問答
問:為園效陶體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為園效陶體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托跡
見“ 托跡 ”。
亦作“ 托跡 ”。猶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處深山或賤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啟 《送呂山人入道序》:“而其隱也,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慈君托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餞荊卿》:“因此隱忍遷就,托跡屠沽。”
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能事
(1) 原指能做到的事,後指擅長的本事
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能幹
此人果真能事
東皋
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周折
曲折,不順利
幾經周折
互相
彼此
互相攻擊。——《廣東軍務記》
互相吞併。——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互相軒邈。——吳均《與朱元思書》
互相的愛慕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清泠
(1) 清澈涼爽貌
(2) 指清涼的溪水
或降而臨清泠。——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菜甲
菜初生的葉芽。 唐 杜甫 《有客》詩:“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 明 馮延年 《秋月庵春暮作》詩:“ 秋月庵 居春也豪,藥苗菜甲滿西皋。” 胡蘊 《雜詩》之十八:“菜甲怒生見英挺,梅花古致在蕭疎。”
釣魚
用釣具捕魚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逢迎
(1) 違心趨奉迎合
逢迎拍馬
(2) 迎接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濁醪
濁酒。 晉 左思 《魏都賦》:“清酤如 濟 ,濁醪如 河 。” 唐 韋應物 《效陶彭澤》詩:“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家有濁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賓,奈何!”參見“ 濁酒 ”。
行廚
亦作“ 行廚 ”。1.謂出遊時攜帶酒食;亦謂傳送酒食。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十七:“行廚半路待,載妓一雙迴。”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伏知金鷄瑞鼎,盈上帝之珍羞;玉女行廚,盡羣仙之品味。” 唐 張謂 《春園家宴》詩:“竹里行廚人不見,花間覓路鳥先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乍暖風煙滿江鄉,花裡行廚攜著玉缸;笛聲吹亂客中腸,莫過 烏衣巷 ,是別姓人家新畫梁。”
(2).指所攜帶的酒食。《太平廣記》卷六十引 晉 葛洪 《神仙傳· * 》:“﹝ * ﹞入拜 方平 , 方平 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
(3).猶執炊,掌灶。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五八:“行廚侍女炊何物,滿灶無煙玉炭紅。”
見“ 行廚 ”。
對酌
相對飲酒。
不甚
表示程度不很高。《楚辭·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不苦詐打扮,不甚艷梳掠。”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觀物》:“大抵人則女麗而艷,禽則雄綵而文,獸則不甚相較也,此造物為之制也歟?” 老舍 《四世同堂》一:“ 韻梅 兩個字仿佛不甚走運,始終沒能在 祁 家通行得開。”
自愛
(1)
(2) 愛自己
(3) 寧願將愛戀指向自己而不指向他人
(4) 對自己的幸福或利益的關心
(5) 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種樹
(1).種植;栽種。《韓非子·難二》:“舉事慎陰陽之和,種樹節四時之適。”《史記·李斯列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漢書·文帝紀》:“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2).栽樹。 晉 潘岳 《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