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漉篇原文
獨漉獨漉愁人心,泥水沒人濁且深。
明月不可見,明珠那復尋。
昨夜床頭三尺鐵,躍鞘時驚吼嗚咽。
父仇未報恥未雪,休論明珠與明月。
群象不須斷,蛟鱷不須剪。
與仇戴天古所戒,獨漉獨漉君當勉。
詩詞問答
問:獨漉篇的作者是誰?答:李孟璿
問:獨漉篇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孟璿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孟璿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四十三
參考注釋
獨漉
亦作“獨祿”。古樂府中 晉 和 南朝 齊 拂舞歌辭名。《宋書·樂志四》作《獨祿篇》,《南齊書·樂志》作《獨祿辭》,《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作《獨漉篇》。參閱《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舞曲歌辭四·齊拂舞歌》。
愁人
(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
(2).心懷憂愁的人。 晉 傅玄 《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宋 張先 《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泥水
(1).帶泥土的水。《周禮·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 唐 賈公彥 疏:“蜃蛤在泥水之中。” 宋 蘇軾 《次韻答賈耘老》:“夜航爭路泥水澁,牽挽直欲來 瓜洲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縱説你玉潔冰清,於心無愧,究竟起來,到底要算一塊溫潤美玉多了一點黑青;一方透亮淨冰著了一痕泥水。”
(2).指建造房屋。 宋 蘇軾 《答程天侔書》之一:“近與兒子結茅屋數椽居之,僅庇風雨,然勞費已不貲矣。賴十數學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又有 王介石 者, 儋州 助 坡 築屋五間,躬泥水之役,苦甚於奴隸。”
沒人
潛水的人。《莊子·達生》:“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郭象 註:“沒人,謂能鶩沒於水底。”《呂氏春秋·精諭》:“ 白公 曰:‘若以石投水奚若?’ 孔子 曰:‘沒人能取之。’”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沒人投深索千丈,探頷適遭龍伯睡。” 清 錢謙益 《李叔則<霧堂集>序》:“ 叔則 力雄健,既已絶流文海,以余老人為沒人也,就而問涉焉。”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昨夜
(1).昨天夜裡。 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洲 。” 前蜀 毛文錫 《醉花間》詞之一:“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巴金 《探索集·長崎的夢》:“昨夜,我夢見我在 長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夫人與 鄭恆 親。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床頭
(1).坐榻或床鋪的旁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魏武 將見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 崔季珪 代,帝自捉刀立牀頭。”《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太公病篤,喚 可成 夫婦到牀頭叮囑。”
(2).床的一端。《晉書·藝術傳·韓友》:“ 友 為筮之,令以丹畫版作日月置牀頭,又以豹皮馬鄣泥臥上,立愈。”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疏鐘入臥內,片月到牀頭。” 諶容 《人到中年》二:“ 孫逸民 抬頭望著陰森森豎在牆角的氧氣筒,又盯著床頭的心電監視儀。”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嗚咽
(1)
(2) 傷心哽泣的聲音
抱公膝而嗚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行路亦嗚咽
(3) 形容水、風等的聲音淒切
逝水猶嗚咽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蛟鱷
亦作“ 蛟鰐 ”。蛟龍與鱷魚。亦泛指兇猛的水中動物。 宋 陸游 《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濤瀾洶湧,蛟鱷出沒。” 宋 毛滂 《八節長歡·送孫守公素》詞:“濤波何處試蛟鰐,到白頭猶守溪山。” 金 元好問 《觀浙江潮》詩:“ 佽飛 鬭蛟鱷,然犀出鱗介。” 清 李必恆 《謁浮山禹廟次昌黎石鼓韻作歌》:“鼎塗百物御魍魎,驅使蛟鱷馴黿鼉。”
戴天
(1).立於天地之間。常以否定式或反詰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恥之甚。《禮記·曲禮上》:“父之讐,弗與共戴天。”《北齊書·趙郡王叡傳》:“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雪裡歸舟》:“正是相逢恨少魚腸劍,羞與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兒書深憫其意作此寄之》詩:“蒙頭債子羞無路,灑血寃兒憾戴天。”參見“ 不共戴天 ”。
(2).謂蒙受天恩。 宋 王禹偁 《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臣等無任樂聖戴天,抃舞懽呼之至,謹具露布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