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猛虎原文
南山有猛虎,欲以赤手屠。
山下一老人,見謂爾甚愚。
衝冠與裂背,所詫乃匹夫。
古來功名士,遐攬王伯圖。
幾先非快意,道遠慎前謨。
奈此謬其逢,試之誠巳疏。
奇中或偶然,再往類難虞。
丈夫雖賭命,慷慨易長途。
苟無金石堅,何以當變渝。
苟無忠誠心,何以涉崎嶇。
斯言願三復,斂祍愧弗如。
吾行庸可驚,聊取一笑娛。
且盡飲斗酒,長揖歸衡廬。
詩詞問答
問:南山有猛虎的作者是誰?答:王玄翰
問:南山有猛虎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三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猛虎
即老虎
猛虎下山
欲以
即“欲以(之)”,想借(此)
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欲以動上意。(即“欲以之動上意”的省略。)——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蘇軾 《送范純粹守慶州》詩:“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五:“赤手能擒虎,紅頭看爛羊。” 陳毅 《水晶坡又阻雪》詩:“下馬敲冰圖寸進,赤手攀援如刀割。”
老人
(1) 上年紀的或較老的人
(2) 上了年紀的父母或祖父母
見謂
被稱為;被說成。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故言之者見謂智,學之者見謂賢。”《漢書·兒寬傳》:“時 張湯 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寬 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 北地 視畜數年。” 宋 黃庭堅 《次韻奉送公定》:“從來國器重,見謂骨相奇。”
衝冠
謂頭髮上指把帽子衝起。形容極為憤怒。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玡城》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懷紀 燕山 石,思開九穀丸。” 隋煬帝 《白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 宋 王禹偁 《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謀臣為之切齒,壯士為之衝冠。” 黃節 《宴集桃李花下》詩:“丈夫拊髀驚,衝冠裂目眥。”
匹夫
(1)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 清· 劉開《問說》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 。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匹夫休得逞強!——《三國演義》
(3) 罵人的話
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國演義》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伯圖
亦作“ 伯啚 ”。稱霸的雄圖。伯,通“ 霸 ”。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西涼·李暠》:“ 建初 十年, 暠 以偉世之量,當 呂氏 之末,為羣雄所奉,遂起伯圖。” 明 高啟 《吳中逢王才隨朝京使赴燕南歸》詩:“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載無人延國士。” 明 張煌言 《張書紳與范子瞻論餘十餘年來戎馬勞苦孤危以詩見贈因次其韻》之二:“相業侯封非我望,伯圖王業向誰論。”
幾先
猶機先;先兆。 宋 蘇舜欽 《蜀士》詩:“吾相柄天下,處事當幾先。”《明史·倪元璐傳》:“主移宮者弭變於幾先,爭移宮者持平於事後。”
快意
心情舒暢;稱心如意
微風吹來,感到十分快意
奇中
謂意想不到地說準、猜中。《史記·封禪書》:“ 少君 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單驤孫兆》:“其術雖本於《難經》、《素問》,而別出新意,往往巧發奇中。然未能十全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桂林劉仙岩》:“﹝ 劉仙 ﹞即隱於菴旁巖穴中,煉神服氣,久之為人決休咎,多奇中。”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賭命
用生命作賭注。喻盡心竭力,不惜獻身。 唐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詩:“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 清 王夫之 《詠史》之五:“公主盤餐賭命,上卿片唾輸頭。” 林百舉 《悲憤》詩之四:“賭命男兒競要錢,橫磨十萬化腰纏。”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長途
長的距離和路途
金石
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的東西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誠心
誠懇的心意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言願
謂言辭謹厚。《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小施而好大得,小讓而好大事,言願以為質,偽愛以為忠。” 盧辯 註:“‘願’當聲誤為‘願’也。”
三復
猶言三遍。《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讀書不過三復,終身不忘。”
謂反覆誦讀。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序:“三復來貺,欲罷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鐘銘》:“天書褒榮,輝之簡牘,稽首三復,子孫其傳。” 金 宇文虛中 《姑蘇滕惇禮榜所居閣曰齋心》詩:“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華》第四篇。” * 《我國抗戰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兩句古語,值得政府當局三復的。”參見“ 三復白圭 ”。
庸可
同“ 庸何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自是觀之,茀又將出。天之變,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王念孫 《讀書雜誌·晏子春秋二》:“‘可’讀曰‘何’。‘何’、‘可’古字通。‘庸’亦‘何’也。”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鬭酒,名園相倚杏交花。” 清 陳維崧 《菩薩蠻·為竹逸題徐渭文畫紫牡丹》詞:“年時鬭酒紅欄下,一叢奼紫真如畫。” 清 陳於王 《燕九竹枝詞》之九:“觀傍培塿氍毺新,酒市爭看鬭酒人。”
長揖
舊時拱手高舉繼而落下的一種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