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三首·其三原文
景薄桑榆,日亦云暮。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雖有至樂,寧不深慮。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詩詞問答
問:南陔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朱載堉
問:南陔三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南陔三首·其三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注釋
1. 四言詩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二
參考注釋
桑榆
(1)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無故
沒有原因
無故曠課
至樂
最高妙的音樂。《莊子·天運》:“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呂氏春秋·制樂》:“欲觀至樂,必於至治。”《大戴禮記·王言》:“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最大的快樂。《莊子·至樂》:“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晉 陸機 《招隱》詩:“至樂非有假,安事澆醇樸。” 明 方孝孺 《贈河南王僉事序》:“遇時而得位者,眾人之所慕,非君子至樂之所存也。”
深慮
(1).謂思慮深沉。《墨子·非儒下》:“今 孔 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 孫詒讓 間詁引 俞樾 曰:“同乃周字之誤……言其慮深沉,其謀周密也。” 漢 賈誼 《過秦論下》:“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
(2).深入思考。《史記·淮陰侯列傳》:“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深慮之。”
(3).甚為憂慮。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國用靡資,百姓不足,則惻隱深慮。”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君德不同,陛下無深慮也。”《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他 安 鄧 兩家都受過 十三妹 從前相救之恩,正想報答,深慮那姑娘此去,輕身犯難,難免有些差池。”
一則
(1).猶言一方面。多用於並列敘述兩件事時。《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漢 王充 《論衡·量知》:“一則不能見是非,一則畏罰不敢直言。” 毛 *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保持較大一部分兵力於適當的機動地區,不要絕對地分散,一則便於應付可能的事變,一則使分散執行的任務有一個重心。”
(2).與“二則”、“三則”等連用,列舉原因或理由。《朱子語類》卷十六:“《大學》誠意,看來有三樣:一則內全無好善惡惡之實,而專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誠之尤也。”《西遊記》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 巴金 《霧》六:“一則因為這件事很重要,二則他害怕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說話時不免現出激動的樣子。”
(3).表數量。一項,一條。如:新聞一則;啟事一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三年無一字,懷舊忽汍瀾
- 必有颺言興率作,不須擊築嘆飛揚彭龜年《奉和御賜進士詩》
- 相逢京洛渾依舊,唯恨緇塵染素衣
-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 野水從磨激,群山勢郁盤倪偁《南歌子》
- 驚心夢境檀槐戰,屈指鄉園秫稻秋陳造《凌晨復有惠急筆次韻》
- 江上雲岑千壘,何為特地愁心
- 宴坐僅留半窗月,歸裝只載一船愁
- 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 身解耕耘妾能織,歲晏饑寒免相逼李涉《寄河陽從事楊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