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其一·鴉鬟

作者:王士祿 朝代:清代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

簫局晨香裊,流蘇曉夢還。

十三小女綠鴉鬟。

情似十三明月,未全圓。

花影紅屏午,春光碧戶傳。

抱來雁柱十三弦。

已覺一弦一柱,思華年。

詩詞問答

問:南歌子·其一·鴉鬟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南歌子·其一·鴉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簫局

薰籠的別名。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器用》:“《記事珠》:簫局,古熏籠也,一名秦篝。”

流蘇

下垂的穗子,裝飾在馬車、帳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狀物,用五彩羽毛或絲線製成

曉夢

拂曉時的夢。多短而迷離,故常以喻人生短促,世事紛雜。 唐 李商隱 《詠史》:“三百年間同曉夢, 鐘山 何處有龍盤?” 宋 蘇軾 《武昌西山》詩:“ 江 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中國 的社會生活,好像朦朧曉夢,模糊得很。”

小女

(1).女兒中之年齡最小者。《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 霍光 夫人 顯 欲貴其小女,道無從。”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 吳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全》:“ 安居 難違;乃見其小女曰:‘公既頻繁有言,不敢違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鍾愛。今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辭其九人。”

(2).年幼的女兒。 唐 杜甫 《北征》詩:“牀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3).對他人稱己女的謙詞。《西遊記》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歲……三小女名 憐憐 ,今年十六歲。” 清 李漁 《意中緣·赴任》:“老先生,晚生原為尋女而來,小女既不在,就該轉去了。”《紅樓夢》第三回:“ 如海 又説:‘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

(4).女兒對父母尊長自稱。《西遊記》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萬千之罪。’”

鴉鬟

亦作“鵶鬟”。1.猶鴉髻。色黑如鴉的丫形髮髻。 唐 李白 《酬張司馬贈墨》詩:“黃頭奴子雙鴉鬟,錦囊養之懷袖間。” 王琦 註:“雙鴉鬟,謂頭上雙髻,色黑如鴉也。” 唐 陸龜蒙 《和館娃宮懷古》之一:“一宮花渚漾漣漪,俀墮鴉鬟出繭眉。” 清 邵長蘅 《冶遊》詩:“玉腕黃金釧,鵶鬟琥珀簪。”

(2).丫環;少女。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補編·張不疑》:“朱衣人曰:‘某價翔庳各有差等。’遂指一鴉鬟重耳者曰:‘ 春條 可以償耳。’ 不疑 覩之,則果是私目者矣,即日操契付金。” 五代 成彥雄 《夕》詩:“雕籠鸚鵡將棲宿,不許鴉鬟轉轆轤。” 清 曹爾堪 《南鄉子·冬曉》詞:“枕上高吟詩句好消停,惹得鵶鬟閣繡聽。”

三明

(1).道教以日月星為天之三明,耳目口為人之三明,文章華為地之三明。《黃庭內景經·五行》:“三明出華生死際。” 梁丘子 註:“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華。是生死之際。”

(2).指三個人。指 東漢 “ 涼州 三 明 。”《後漢書·段熲傳》:“ 熲 字 紀明 ……初 熲 與 皇甫威明 、 張然明 ,並知名顯達,京師稱為 涼州 三 明 雲。” 宋 黃庭堅 《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見思》之四:“路尋西九曲,人似 漢 三 明 。”

(3).指三個人。指 晉 代“中興三明”。《晉書·諸葛恢傳》:“ 諸葛恢 字 道明 …… 穎川 荀闓 字 道明 , 陳留 蔡謨 字 道明 ,與 恢 俱有名譽,號曰‘中興三明’。人為之語曰:‘京都三 明 各有名, 蔡 氏儒雅 荀 葛 清。’”

(4).佛教語。指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氣茂三明,情超六人。” 李周翰 註:“三明,謂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 西域 備詳,東土靡記。”參見“ 三達 ”。

雁柱

亦作“鴈柱”。1.樂器箏上整齊排列的弦柱。 唐 路德延 《小兒詩》:“簾拂魚鉤動,箏推雁柱偏。” 宋 張先 《生查子·彈箏》詞:“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清 趙翼 《邵松阿落齒更生走筆奉賀》詩:“琴軫方愁雁柱虧,墐泥已塞狗竇缺。”

(2).橋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又西去數百步,乃 仙橋 ,南北約數百步,橋面三虹,朱漆闌楯,下排鴈柱,中央隆起,謂之‘駱駝虹’,若飛虹之狀。”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紅板長橋雁柱橫,兩頭路接白沙平。”

十三弦

唐 宋 時教坊用的箏均為十三根弦,因代指箏。 宋 張先 《菩薩蠻·詠箏》詞:“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江波緑。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宋 張孝祥 《菩薩蠻·贈箏妓》詞:“琢成紅玉纖纖指,十三弦上調《新水》。”參閱 漢 史游 《急就篇》卷三“箏” 顏師古 注。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樂志十七》:“設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擔當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華年

青春年華。指青年時代。《魏書·王叡傳》:“漸風訓於華年,服道教於弱冠。” 唐 李商隱 《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十二:“ 望帝 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詩詞推薦

  • 嘲桃

    李商隱唐代〕無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似臧伯通

    陳著宋代〕玉守魚符委任隆,規模新處見新功。來從北斗光躔下,坐治南山紫翠中。載路政聲如藥石,契天心畫在屏風。深深
  • 再鑄粥鍋

    釋師範宋代〕不解多方錮鏴成,一錘打破與重烹。等閒脫體離窠臼,煮粥依前不是羹。
  • 立秋日

    司空曙唐代〕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靜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蕃侍舅翁衡州史君游吉陽山舅翁舉往年與南澗

    趙蕃宋代〕出郭雨遽止,下山雲復收。人疑有神護,神若為人謀。敗壁淒涼句,鄰家斷續謳。明年回雁上,應憶此山頭。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山中見寄

    林景熙宋代〕物外高棲豈好奇,愛涼坐到雨來時。四愁歲月空平子,三樂乾坤自啟期。晉代諸賢曲水會,鎬京遺澤變風詩。世交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喜晴

    姜特立宋代〕晴日曬江皋,人心散鬱陶。天地忽開泰,萬象分秋毫。瀉我竹葉青,烹我翠雲濤。勿與俗士對,且讀楚人騷。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至椹澗作

    歐陽修宋代〕霜後葉初鳴,羸驂遶澗行。川原人遠近,禾黍日晴明。病質驚殘歲,歸塗厭暮程。空林聚寒雀,疑已作春聲。
  • 步韻答少司空張元中座主

    何吾騶明代〕老臣憂國豈求憐,閉戶經時獨黯然。欲乞閒身三畝宅,曾叨廉吏大官筵。於人何意同公瑾,過客無心訪仲連。積雪
  • 守宮

    梅堯臣宋代〕嘗聞漢武帝,偶問東方朔。臣擬作龍呼,慚無頭上角。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阮郎歸(同前)

    晁補之宋代〕小樓獨上暮鍾時。紅霞樓外飛。煙中遠鳥一雙歸。城門燈火微。橫短吹,傍危梯。冰輪涌海遲。天涯幽恨有誰知。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黃暉處士

    齊己唐代〕蒙氏藝傳黃氏子,獨聞相繼得名高。鋒鋩妙奪金雞距,纖利精分玉兔毫。濡染只應親賦詠,風流不稱近方刀。何妨
  • 杏花

    李孫宸明代〕東風前殿幾枝開,不用君王羯鼓催。寄語曲江春宴客,莫教輕負倚雲栽。
  • 哀故文節公

    宋祁宋代〕順采思忠藎,宣謀嘆巧勞。憗遺無一老,投吊剩三號。撤奠哀笳引,追榮斂袞褒。欲知憑厚慶,弟覽得傳刀。
  • 十可行十頌(並敘)·宴坐

    釋清遠宋代〕清虛之理竟無身,一念歸根萬法平。物我頓忘全體露,箇中殊不計功程。
  • 新田八景(錄三首)·其三·景明飛瀑

    靳榮元代〕玉龍睡起白雲堆,噴出珠璣萬顆齊。飛下半空懸瀑布,流來平地漾玻瓈。遍澆禾稼秋雲闊,靜浴扶桑曉日低。若遇
  •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岑參唐代〕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棋。東谿憶汝處,閒臥對鸕鶿。
  • 感舊

    許琮宋代〕捲簾新月在簾鉤,花氣同風過小樓。為憶昨宵燈下事,不將紅燭照梳頭。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 梅溪即事

    智鑒宋代〕性癖偏宜云水間,半龕棲隱便相安。門深雪護千株老,溪曲風回六月寒。白法且從身外得,青燈還向靜中看。幾回
  • 中秋月

    許晝唐代〕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清光不向此中見,白髮爭教何處生。閒地占將真可惜,幽窗分得始為明。殷勤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
南歌子·其一·鴉鬟原文_南歌子·其一·鴉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