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原文

燕市逢君感舊遊,亂餘文酒未全酬。

使星曉動幨帷色,暮雨寒生繡斧秋。

蜀道休論天共險,巴江還愛字成流。

泠泠上界峨嵋雪,不盡詩清攬轡收。

詩詞問答

問: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燕市

(1). 戰國 時 燕國 的國都。《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嗜酒,日與狗屠及 高漸離 飲於 燕 市。” 晉 左思 《詠史》:“ 荊軻 飲 燕 市,酒酣氣益震。” 明 袁宗道 《題瘦馬卷》詩:“時去黃金 燕 市空,瘦來白練 吳 門短。”

(2).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 金 元好問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詩:“明月高樓 燕 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詩。” 清 戴名世 《郭烈婦傳》:“余在 燕 市,客 日照 李學士 邸第。”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詩:“落拓 燕 市中,窮愁寄歌哭。”

舊遊

從前遊玩過

重歷舊遊令我思緒萬千

文酒

謂飲酒賦詩。《梁書·江革傳》:“優遊閒放,以文酒自娛。”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撤去燈燭》:“八月十五日夜,於禁中直宿,諸學士翫月,備文酒之宴。” 漢 司馬光 《和君貺宴張氏梅台》:“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游於其校,圖書滿屋,咿唔相聞;立於其朝,貂蟬盈座,文酒從容。”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三》:“即使間有出軌之作,那是為了偶受著文酒之風的吹拂,終於也回復了她的故道了。”

使星

《後漢書·李郃傳》:“ 和帝 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謡。使者二人當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時夏夕露坐…… 郃 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後因稱使者為“使星”。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九:“稠疊多幽事,喧呼閲使星。” 清 趙翼 《樹齋述庵奉使秦郵扁舟往晤》詩:“難得兩使星,皆是我舊雨。”

幨帷

(1).車上的帷幕。《後漢書·蔡茂傳》:“勅行部去幨帷,使百姓見其容服,以章有德。” 清 趙翼 《途遇大雪》詩:“此行正要褰幨帷,翻閉巾車作處女。”

(2).對他人車駕的敬稱。 北周 庾信 《宇文公神道碑》:“幨帷入境,貪殘者解印;冕旒從政,仁義者郊迎。” 唐 王勃 《秋日登滕王閣餞別序》:“都督 閻公 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 新州 之懿範,幨帷暫駐。”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許地山 《空山靈雨·愛底痛苦》:“暮雨要來,帶著愁容的雲片,急急飛避。”

寒生

貧苦的讀書人。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下:“某 江 南一寒生,遭際真主。適主上以巨觥敵飲,僅至無算,抵掌語笑,如僚友之無間。” 宋 陸游 《與本路郡守啟》:“某潦倒寒生,沉迷薄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予一介寒生,終身落魄。”

繡斧

漢武帝 天漢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勝之 等衣繡衣,杖斧持節,至各地巡捕群盜。見《漢書·武帝紀》。後遂以“繡斧”指皇帝特派的執法大員。 宋 楊萬里 《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詩之一:“繡斧光華誰不羨,一賢去國欠人留。” 明 章懋 《與鄧侍御書》:“邇聞繡斧南巡,而宿蠹潛奸,一時洗盡。” 清 方文 《寄張恢生明府》詩:“早晚登車持繡斧,好將封事報明君。”參見“ 繡衣直指 ”。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早梅悲 蜀 道,高樹隔 昭 丘。”《隸續·漢建平郫縣碑》 宋 洪适 釋:“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為 元壽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爾。”《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 謂 松 曰:‘ 蜀 道崎嶇,遠來勞苦。’” 陳毅 《詠三峽》:“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萬山間。”

論天

(1).討論天象。《梁書·儒林傳·崔靈恩》:“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於渾,論渾不合於蓋。”

(2).相傳 孔子 東遊,見兩小兒辯論。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雙方各持其理,連 孔子 也不能決斷。事見《列子·湯問》。後遂用為典故,以“論天”形容兒童聰敏。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上界

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迷信);天界

峨嵋

即 峨眉 。 晉 郭璞 《江賦》:“ 峨嵋 為 泉陽 之揭, 玉壘 作東別之標。”參見“ 峨眉 ”。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攬轡

亦作“擥轡”。1.挽住馬韁。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絶無蹊,攬轡止踟躕。” 唐 張文琮 《蜀道難》詩:“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詩:“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後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3).見“ 攬轡澄清 ”。

詩詞推薦

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原文_送張赤符大參之任四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