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李行父遷居盤溪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駕李行父遷居盤溪原文

揚雄無儋石,而有宅一區。

陶令官可棄,未免愛吾廬。

古來賢達士,忘世未忘軀。

豈知美惡間,共盡同籧篨。

平生李居士,挈攜四壁無。

常有好顏色,直緣身世疏。

前年家城東,一椽為有餘。

今年家城西,隱几猶昔吾。

此生正如此,夢覺兩徐徐。

曾何置欣戚,舍舊新是圖。

吾儕真小人,問訊填里閭。

聊為盤溪喜,德鄰良不孤。

益知水竹深,中有山澤癯。

雖非三宿桑,且學壺公壺。

詩詞問答

問:駕李行父遷居盤溪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駕李行父遷居盤溪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無儋石

見“ 無甔石 ”。

一區

(1).一個區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外如 赤縣神州 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 三國 魏 嵇康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足下將謂吾與 墨 不殊,今不辭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區,明所當然,使人鬼同謀,幽明並濟,亦所以求衷,所以為異耳。”《朱子語類》卷五三:“人君國都如井田樣,畫為九區,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間一區則君之宮室。”

(2).表數量。指一塊田地。 漢 劉向 《說苑·反質》:“ 衛 有五大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 元 劉因 《新晴》詩:“埋盆欲學魚千里,試地先栽芋一區。” 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買田一區、屋數楹於 杜曲 。”

(3).表數量。指一所宅院。《後漢書·劉盆子傳》:“賜宅人一區,田二頃。” 宋 陳師道 《徐氏閒軒》詩:“君寧平世經三釜,我亦東原有一區。”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恰行過一區道院,幾處齋堂。”

(4).一類;一團。 晉 張華 《鷦鷯賦》:“陰陽陶蒸,萬品一區。” 宋 胡宏 《鬍子知言·疑義》:“今以天理人慾,混為一區,恐未允當。”

陶令

指 晉 陶潛 。 陶潛 曾任 彭澤 令,故稱。 元 趙孟頫 《見章得一詩因次其韻》:“無酒難供 陶令 飲,從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廬山》詩:“ 陶令 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吾廬

我的屋舍。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一:“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唐 白居易 《吾廬》詩:“吾廬不獨貯妻兒,自覺年來侵身衰。” 元 張可久 《人月圓·三衢道中有懷會稽》曲:“不如歸去, 香爐峰 下,吾愛吾廬。”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賢達

賢能通達之人;有才德、聲望的人

忘世

忘卻世情。 宋 辛棄疾 《鷓鴣天·戊午拜復職奉祠之命》詞:“此身忘世渾容易,使世相忘卻自難。”

美惡

(1).美醜;好壞。指財貨、容貌、年成、政俗等。《荀子·儒效》:“通財貨,相美惡,辨貴賤,君子不如賈人。”《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 漢 劉向 《說苑·談叢》:“鏡以精明,美惡自服。”《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2).是非。《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鄭玄 註:“美惡,説之是非也。”

籧篨

(1).粗竹蓆。《方言》第五:“簟,其粗者謂之籧篨。”《晉書·皇甫謐傳》:“以籧篨裹屍,麻約二頭,置屍牀上。”《隋書·刑法志》:“﹝ 齊文帝 ﹞嘗幸 金鳳臺 受佛戒,多召死囚,編籧篨為翅,命之飛下,謂之放生。墜皆致死,帝視之為歡笑。” 宋 王安石 《獨飯》詩:“窗明兩不借,榻淨一籧篨。” 清 方文 《大孤塘阻雪》詩:“臥困籧篨中,唧唧聞嘆聲。”

(2).亦作“ 籧蒢 ”。有醜疾不能俯身的人。《詩·邶風·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毛 傳:“籧篨,不能俯者。”《北史·陽固傳》:“有詭其行,有佞其音,籧篨戚施,邪媚是欽,既讒且妬,以逞其心。”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居士

(1) 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稱

(2)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挈攜

提攜;攜帶。 唐 韓愈 《記夢》詩:“挈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間。”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道中來見行有操瓢囊、負任輓車、挈攜老弱而東者。”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文》:“荒園廢寺,挈攜交朋。”

四壁

屋子的四面牆壁,泛指整個屋子

四壁皆空

這個書房四壁全是書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身世

指人生的經歷、遭遇

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前年

去年前邊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一椽

一條椽子。亦借指一間小屋。《魏書·任城王傳》:“居無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糧。” 宋 朱熹 《次張彥輔西原之作》:“無處堪投跡,空山寄一椽。” 清 黃景仁 《夜坐示施雪帆》詩之一:“幸有一椽堪寄傲,底須狂趁六街塵。”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八回:“屬者兵連禍結,所至為墟,士持千里之糧,民失一椽之庇。”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隱几

(1).靠著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孫丑下》:“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莊子·齊物論》:“ 南郭子綦 隱機而坐,仰天而噓。” 成玄英 疏:“隱,憑也。 子綦 憑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陸游 《秋日焚香讀書戲作》詩:“世事無端自糾紛, 放翁 隱几對爐熏。” 清 洪昇 《長生殿·雨夢》:“漏鼓三交,且自隱几而臥。”

(2).几案。 南朝 齊 謝朓 有《烏皮隱几》詩。《南齊書·孔稚珪傳》:“﹝ 太祖 ﹞餉 靈產 白羽扇素隱几。”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會稽記》: 上虞 蘭室山 葛玄 所隱之處,有隱几,化為鹿。”

此生

這輩子。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夢覺

(1).猶夢醒。《太平寰宇記》卷一三六引 晉 乾寶 《搜神記》:“忽如夢覺,猶在枕旁。” 唐 韓愈 《宿龍宮灘》詩:“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元 張遜 《水調歌頭》詞:“漠漠梁間燕子,款款花邊蝴蝶,夢覺卻 并州 。” 明 李開先 《喻意》詩:“夢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熱來嘗。忽聽鷄聲驚夢覺,鼻內猶聞酒氣香。”

(2).睡夢和醒來。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為和師感興詩而作》之十六:“夢覺小生死,生死大夢覺。”

徐徐

(1) 速度或節奏緩慢地

紅旗徐徐升起

徐徐更謂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以緩慢而尊嚴的步伐

徐徐而來

欣戚

見“ 欣戚 ”。

亦作“ 欣慼 ”。喜樂和憂戚。《魏書·孫紹傳》:“奉國四世,欣戚是同。” 元 胡長孺 《題山外歸人》詩:“人閒萬得喪,欣慼隨所制。” 明 劉基 《雜詩》之三五:“盛年異欣戚,薄暮空噬臍。”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那時我於 廣州 無愛憎,因而也就無欣戚,無褒貶。”

吾儕

我輩;我們這類人

吾儕同說書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吾儕悶來村店飲村酒

真小人

指品德低下的人。 宋理宗 時, 梁成大 為御史,諂媚事 史彌遠 ,欲去 魏了翁 、 真德秀 ,謂“ 真德秀 乃真小人, 魏了翁 乃偽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問訊

(1) 詢問或打聽

幸可廣問訊。——《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鹹來問訊。——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問訊處

(2) 問候

彼此見禮問訊

(3) 僧尼跟人應酬時合十招呼。也叫“打問訊”

里閭

(1).里巷;鄉里。《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南朝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葉聖陶 《窮愁·倚閭之思》:“厥後道出 齊 魯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鄉里友人。 唐 李紳 《憶登棲霞寺峰》詩:“卻數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諸盜》:“里閭相勸,族黨相規。”

(3).泛指民間。 唐 韓愈 《錢重物輕狀》:“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 宋 蘇軾 《謝賈朝奉啟》:“首隆學校之師儒,次訪里閭之耆舊。” 清 龔自珍 《語錄》:“小篆相傳,沿譌日久,大抵由 漢 時里閭書師所見隸書,傳授其徒。”

德鄰

《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何晏 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後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王闓運 《<湘潭縣誌>序》:“都士所采,各以德鄰。” 孫中山 《第二次討袁宣言》:“吾乃昔所不知,今皆競義,德鄰之樂,詎復可已。”

不孤

(1).古時幼年喪父為孤,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康節 先公既捐館,二 程 先生於 伯溫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載甚厚。”

(2).不孤單,不單獨。《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 沉兼士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今讀此編,深幸吾道之不孤。”

益知

見“ 益智 ”。

水竹

竹子的一種(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針形葉子,長在河、湖邊或灌木叢中,可編制竹蓆、花籃等器物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三宿

(1).進爵三次。《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傳:“禮成於三,故酌者實三爵於王,王三進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穎達 疏:“三宿,謂三進爵,從立處三進至神所也。”《陳書·沉文阿傳》:“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蓋祭儐受福,寧謂賀酒邪!”

(2).猶言三日;三夜。謂時間較久。《孟子·公孫丑下》:“三宿而後出 晝 ,是何濡滯也?” 趙岐 註:“留於 晝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詠懷見寄》詩:“分袂二年勞夢寐,並牀三宿話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戀之說,見《四十二章經》。《後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 李賢 註:“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參見“ 三宿戀 ”。

壺公

(1).傳說中的仙人。所指各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昔 費長房 為市吏,見 王壺公 懸壺於市, 長房 從之,因而自遠,同入此壺,隱淪仙路。” 唐 王懸河 《三洞珠囊》:“ 壺公 謝元 , 歷陽 人。賣藥於市,不二價,治病皆愈。”《雲笈七籤》卷二八引《雲台治中錄》:“ 施存 , 魯 人。夫子弟子,學大丹之道……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 壺天 ’,人謂曰‘ 壺公 ’。” 明 高啟 《鶴瓢》詩:“ 壺公 本解飛騰術, 丁令 寧為濩落材!” 清 楊守知 《咂嘛酒歌》:“ 劉伶 大笑 阮籍 哭,直欲躍入 壺公 壺。”

(2).山名。在 福建省 莆田縣 南。昔有人隱此,遇一老人引於絕頂,見宮闕台殿,曰“此壺中日月也”,因名。見《九域志》。 唐 黃滔 《莆山靈岩寺碑銘》:“左漱寒泉,右擁迭巘,危樓豁 壺公 之翠,上方視 鰌海 之波。”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二·興化府》:“ 壺公山 ……頂有泉,出石穴中,其盈縮應海潮。中有雙蟹,名曰 蟹井泉 。有 真浄巖 ,登之可遍眺郡境。又有 靈雲 、 虎邱 、 盤陀 諸巖。泉石羅列,名勝不一。”

詩詞推薦

駕李行父遷居盤溪原文_駕李行父遷居盤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