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懷古

作者:朱純 朝代:明代

錢塘懷古原文

中原草木盡疑兵,回首干戈滿汴京。

鳳駕遠巡愁雪擁,龍樓高倚看潮生。

九重已遂偷安計,孤將徒存誓死盟。

試問六陵何處是,隔江封樹起秋聲。

詩詞問答

問:錢塘懷古的作者是誰?答:朱純
問:錢塘懷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錢塘懷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七十七

參考注釋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疑兵

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敵人而布置的軍隊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汴京

五代 梁 、 晉 、 漢 、 周 以及 北宋 的都城。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監認得他是 汴京 樊樓 下住的 宋五嫂 ,善煮魚羹。” 清 丘逢甲 《牡丹詩》之十一:“ 汴京 納土説 錢王 ,陌上看花興未忘。”

鳳駕

(1).《漢書·揚雄傳上》:“乃撫翠鳳之駕,六先景之乘。” 顏師古 註:“翠鳳之駕,天子所乘車,為鳳形而飾以翠羽也。”後用“鳳駕”稱帝王或后妃的車乘。 南朝 梁 何遜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鸞輿和六龍,鳳駕啟千羣。” 唐 竇希玠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鑾輿巡上苑,鳳駕瞰層城。”京劇《貴妃醉酒》第一場:“看香菸繚繞,娘娘鳳駕來也。”

(2).仙人的車乘。 南朝 梁 何遜 《七夕》詩:“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 隋 王眘 《七夕》詩之一:“天河橫欲曉,鳳駕儼應飛。”

龍樓

(1). 漢 代太 * 門名。《漢書·成帝紀》:“上嘗急召,太子出 龍樓門 ,不敢絶馳道,西至 直城門 ,得絶乃度,還入 作室門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宮。《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出 龍樓 而問豎,入 虎闈 而齒胄。” 李周翰 註:“ 龍樓 , 漢 太子門名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忠義》:“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質東宮,出入 龍樓 ,垂將一紀。”《白雪遺音·馬頭調·太子逃難》:“想當初,錦殿皇宮把福享彀,生長在 龍樓 ;到而今,後面追趕無人救,龍目淚交流。”

(3).借指太子。 唐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度李侍郎五十韻》:“鳳駕瞻西幸,龍樓議北征。”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杜相國 侍學龍樓一十七載, 鹹豐 壬子薨於位。”

(4).指朝堂。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已去龍樓籍,猶分御廩儲。”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只恐他步雲梯,登月殿,上龍樓,題虎榜,不念舊日鸞凰。” 清 曹寅 《明月逐人來·自御園與高淵公踏月歸村寓》詞:“長念龍樓待漏,一丸冷雪,偏難過,玉闌百折。”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偷安

只求目前的安逸;苟安

暫且過這種偷安的日子

誓死

立下誓願,表示至死不變

闖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隨他到 鄖陽山中,深深感動。—— 姚雪垠《李自成》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六陵

指 永思陵 、 永阜陵 、 永崇陵 、 永茂陵 、 永穆陵 、 永紹陵 ,乃 南宋 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寧宗 、 理宗 、 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紹興市 東十八公里之 寶山 (又名 攢宮山 )。 明 貝瓊 《穆陵行》:“六陵草沒迷東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明 徐渭 《岳公祠》詩:“四海龍蛇寒食後,六陵風雨大江東。” 清 楊焯 《閻妃功德院法堂鼓》詩:“六陵真骨知何處?留得 閻妃 一鼓皮。”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封樹

(1).堆土植樹以固疆界。《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鄭玄 註:“樹,樹木溝上,所以表助阻固也。” 賈公彥 疏:“於畿疆之上而作深溝,土在溝上謂之為封,封上樹木以為阻固,故云‘而封樹之’。”

(2).堆土為墳,植樹為飾。古代士以上的葬禮。《禮記·王制》:“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 孔穎達 疏:“庶人既卑小,不須顯異,不積土為封,不標墓以樹。”《史記·匈奴列傳》:“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 宋 司馬光 《論劉平招魂葬狀》:“今 劉平 沒身虜廷,喪柩不返,其子不忍封樹之不立,哀展省之無所,欲虛造棺槨,招魂假葬。”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生能竭奉養之力,死能備棺槨之禮,葬能盡封樹之勞。”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只要你買有田地,建有居宅,墳墓再一封樹於此,自然就算你是某一縣的本籍。”或謂庶人樹以楊柳。見《禮緯·含文嘉》。

秋聲

指秋天裡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蟲鳥聲等。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唐 劉禹錫 《登清暉樓》詩:“ 潯陽江 色潮添滿, 彭蠡 秋聲雁送來。” 明 吳甡 《雜興》詩:“空林何歷歷,落葉盡秋聲。”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龍泉寺 邊的深林叢樹時時送出秋聲,一陣一陣蕭蕭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離別。”

詩詞推薦

錢塘懷古原文_錢塘懷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