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秋林蕭寺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范寬秋林蕭寺圖原文

禪有南宗及北宗,畫家筆法與之同。
限於地氣因殊風,北之巨擘華原翁。
秋山叢樾凡幾重,林凹蕭寺隱其中。
流泉如飛虹,是何結撰傑且雄。
故應心醉米南宮,約略境界記所逢,
文殊五台葉斗峰。

詩詞問答

問:范寬秋林蕭寺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范寬秋林蕭寺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參考注釋

南宗

我國佛教禪宗、道教、山水畫均有南宗、北宗之分。詳“ 南北宗 ”。

北宗

(1). 唐 以 神秀 為代表的佛教禪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稱。 五代 齊己 《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詩:“雲門應近寺,石路或穿松。知在棲禪外,題詩寄北宗。”《舊唐書·方伎傳·僧神秀》:“初, 神秀 同學僧 慧能 者, 新州 人也,與 神秀 行業相埒……天下乃散傳其道,謂 神秀 為北宗, 慧能 為南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序論:“禪宗一系的變化,本來很大,初是北宗得勢,爾後逐漸轉向南宗。”

(2).我國山水畫的兩大流派之一。 唐 李思訓 作畫,多用重彩,即所謂青綠山水; 王維 山水畫創水墨渲淡之法而少勾勒,即所謂淡赭山水。兩人畫法流傳後世, 明 人稱 李思訓 之清綠為北宗,稱 王維 之破墨為南宗。 明 莫是龍 《畫說》:“畫之南北二宗,亦 唐 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 李思訓 父子著色山……南宗則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參閱 沉子丞 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唐畫概述》。

(3).道教的一個流派。 金 初 王重陽 於 山東 創全真教,主張儒、道、釋三教合流,以煉養為主。 天台 張伯瑞 一派也以煉養為主,宣揚道教、禪宗、儒教三教一理。 張 居南方,稱南宗; 王 居北方,稱北宗。

畫家

專精繪畫(如圖畫、圖案)的人

中國畫家。——蔡元培《圖畫》

西洋畫家。

筆法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筆法

限於

受某些條件或情形的限制;局限在某一範圍之內

限於水平

本文討論的範圍,限於一些原則問題

地氣

不同地區的氣候

此地氣之不同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殊風

謂風尚不同。 漢 張衡 《思玄賦》:“思九土之殊風兮,從 蓐收 而遂徂。”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三王異道而共昌,五霸殊風而並列。”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六輔殊風,五方異俗。”

巨擘

(1) 大拇指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比喻傑出人物;在某一方面居於首位的人物

醫界巨擘

山叢

山峰林立的群山

遙遠的山叢中,長著參天的大樹

凡幾

總計多少。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壽趙癯齋》詞:“聞自垂車日,都門外,送車凡幾。”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沙三》:“ 虎邱 繁華甲天下,酒樓歌榭,畫舫燈船,每歲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幾。”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編》六:“因沒有戶籍竟無資格入學的失學兒童,正不知凡幾。”

蕭寺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後因稱佛寺為蕭寺。 唐 李賀 《馬》詩之十九:“蕭寺馱經馬,元從 竺國 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殘春 蒲郡 東,門掩重關蕭寺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 招遠 張於旦 ,性疎狂不覊,讀書蕭寺。”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流泉

(1).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 庭堅 被酒豪甚,竟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纓》之章。” 碧野 《雪路雲程》:“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匯成的。”

(2).古代錢幣名。泛指錢幣。《隋書·刑法志》:“公平難遇其人,流泉易啟其齒。”

結撰

(1).結構撰述。《楚辭·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 洪興祖 補註:“撰,述也,定也,持也。” 朱熹 集註:“謂結述其深至之情思。”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遊戲,大約空中結撰,寄姓氏於有無之間,以徵其詭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今所謂文,構思結撰,出於未然,乃因字以成文。” 朱自清 《背影》序:“詩的字句、音節,小說的描寫、結構,戲劇的剪裁與對話,都有種種規律(廣義的,不限於古典派的),必須精心結撰,方能有成。”

(2).指園林建築的構思及布局。 清 葉燮 《原詩·內篇上》:“今有人焉,擁數萬金而謀起一大宅……是宅也,必非憑空結撰,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雲氣,以為樓臺,將必有所託基焉。”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想見匠心結撰勞,起稿或經四五易。”

應心

(1).隨心所欲。語出《莊子·天道》:“﹝ 輪扁 ﹞斲輪……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晉 張華 《勵志》詩:“末伎之妙,動物應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唐 方乾 《嘉興縣內池閣》詩:“指畫應心成,周迴氣象清。”

(2).符合心意,稱心。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爺,這個正叫做沒頭公事,便要問時怕也難應心么。” 孫犁 《白洋淀紀事·走出以後》:“她母親就把女兒送過婆家去……但那婆家並不叫這女孩子應心滿意。”

米南宮

北宋 書畫家 米芾 ,曾官禮部員外郎,因稱。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偽法帖》:“舊有《含翠亭》偽帖,以 宣城 梅鼎祚 《真娘墓詩》為 米南宮 詩,後有‘ 元豐 壬辰 米芾 書’字樣。”參見“ 南宮 ”。

約略

大概;大略

約略估計

境界

(1) 邊界,疆界

(2)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呈現出的情況

思想境界高

(3) 處境

境界危惡。——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

文殊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徵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徵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五台

山西省的縣。位於省東北部,為山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內,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台山為文殊菩薩道場

詩詞推薦

范寬秋林蕭寺圖原文_范寬秋林蕭寺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