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駕步禱天壇恭紀

作者:申佳允 朝代:明代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

文華齋宿帝咨深,南望郊壇玉趾臨。

祗為萬民祈潤澤,敬將六事問桑林。

星馳鷺序清光靄,雲覆龍旂夏木陰。

趨侍天顏看尺五,乍驚茅賤廁華簪。

詩詞問答

問: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作者是誰?答:申佳允
問: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隨駕步禱天壇恭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申佳允的名句有哪些?答:申佳允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文華

(1).文章的華采。《後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之才,傾側危亂之閒……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宋 、 齊 、 梁 、 陳 惟以文華相尚,門第相夸,亦不足觀。”

(2).才華,文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周 補闕 喬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華。”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 陳植 文華斗石高, 景公 詩句復稱豪。” 王闓運 《祭常都尉文》:“雖懷武志,實藴文華。”

(3).指有才華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聲》:“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朝廷以為文華。”

(4).文化昌盛。 唐 韋應物 《寄皎然上人》詩:“ 茂苑 文華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華殿。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 文華 受朝之儀缺而未講,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齋宿

在祭祀或典禮前,先一日齋戒獨宿,表示虔誠。 漢 賈誼 《新書·春秋》:“齋宿而請於廟曰:‘孤實不佞,不能尊道,吾罪一。’”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儒林外史》第三七回:“眾人都在兩邊書房裡齋宿。”

郊壇

古代為祭祀所築的土壇,設在南郊。 唐 高適 《過盧明府有贈》詩:“明日復行春,逶迤出郊壇。”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大禮》:“冬至有事於南郊,或用次年元日行事。先於五六月內擇日命司漕及修內司修飾郊壇……郊壇,天盤至地高三丈二尺四寸,通七十二級,分四成。” 清 魏源 《金陵懷古》詩之五:“ 南都 勝國駐旌旗,宮闕郊壇尚有基。”

玉趾

(1).對人腳步的敬稱。《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幸有 袁生 ,時步玉趾。樵蘇不爨,清談而已。” 宋 司馬光 《奉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齋韓廷評維見過為詩謝之》:“如何枉玉趾,及門失相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班》:“先生,余亦避難石室,幸可棲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

(2). * 如玉的腳。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凝霜凋朱顏,寒泉傷玉趾。”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裾開見玉趾,衫薄映凝膚。”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潤澤

(1) 雨露滋潤;不乾枯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西遊記》

(2) 使滋潤

用油潤澤輪軸

六事

(1).上古指領兵的六卿。《書·甘誓》:“大戰於 甘 ,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車之人,予誓告汝。’” 孔 傳:“各有軍事,故曰六事。”後因以指朝中的軍事大臣。 唐 白居易 《憶晦叔》詩:“六事盡思君作伴,幾時歸到 洛陽 來。” 宋 曾鞏 《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備,誰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將非六事之人,歷世以來,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勢之難行。”

(2).相傳 商 初天下大旱, 湯 曾禱於 桑林 ,以六事自責。《荀子·大略》:“ 湯 旱而禱曰:‘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 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 桑林 請六事,河水問九疇。” 明 李東陽 《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詩:“卻訝 桑林 纔六事,也能昭格應 商 祈。”

(3).謂貌、言、視、聽、思心、王極。古人以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氣相傷,發生災害。《尚書大傳》卷三:“若民不敬事,則會批之於六沴、六事之機以縣示我。” 鄭玄 註:“事,六事也……言天下有過,神靈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視、聽、思心、王極。機,天文也。天文運轉以縣(懸)見六事之變異示我。”按,《後漢書·五行志一》“氣之相傷謂之沴” 劉昭 注引《續漢書》謂六事為貌、言、視、聽、思、心。 宋 蘇舜欽 《大風》詩:“六事不合暴風作,嘗聞《洪範》有此言。”

(4).考察地方官吏政績的六項內容。《金史·百官志一》:“ 宣宗 興定 元年,行辟舉縣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戶口增,三曰賦役平,四曰盜賊息,五曰軍民和,六曰詞訟簡。”《水滸傳》第一二○回:“﹝ 宋江 ﹞到任之後,惜軍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軍校仰之若神明,訟庭肅然,六事俱備。”

(5).指六書。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指事象形會意為形體之事,形聲假借為聲音之事,轉注者,訓詁之事也。 虞 夏 書契,今不可見,岣嶁禹書,偽造不足論, 商 周 以來,則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漢 ,文字彌繁,而攝以六事,大抵弭合。”參見“ 六書 ”。

桑林

(1).桑樹林。 唐 王昌齡 《塞下曲》之一:“蟬鳴空桑林,八月 蕭關 道。” 宋 梅堯臣 《送吳季野太博移蜀靈泉先至輦》詩:“葦箔蠶齊老,桑林葉更生。” 元 趙孟頫 《右耕》詩之十二:“寒風吹桑林,日夕聲颼颼。”

(2).古樂曲名。相傳為 殷 天子之樂。《左傳·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晉侯 於 楚丘 ,請以《桑林》。” 杜預 註:“《桑林》, 殷 天子之樂名。”《莊子·養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3).傳說中的神名。《淮南子·說林訓》:“ 上駢 生耳目, 桑林 生臂手,此 女媧 所以七十化也。” 高誘 註:“ 上駢 、 桑林 皆神名。”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序》:“ 荀罃 不從 桑林 之祟,而 晉侯 之疾間。”

(4).古地名。相傳為 殷湯 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 燕 之有 祖 ,當 齊 之社稷,宋之有 桑林 , 楚 之有 雲夢 也。”《淮南子·主術訓》:“ 湯 之時,七年旱,以身禱於 桑林 之際,而四海之雲湊,千里之雨至。” 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 桑林 請六事,河水問九疇。”

星馳

(1) 形容速度很快

聽到這個訊息,他星馳奔向前線

(2) 在星夜急馳

鷺序

白鷺群飛有序,因用以比喻朝官的班次。《禽經》:“寀寮雝雝,鴻儀鷺序。” 張華 註:“鷺,白鷺也。小不踰大,飛有次序,百官縉紳之象。” 元 宋旡 《上馮集賢》詩:“玉筍曉班聯鷺序,紫檀春殿對龍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你去對爹爹叔叔説,看青鬢鷺序上顯才華。”

清光

(1).清美的風彩。多喻帝王的容顏。《漢書·晁錯傳》:“今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猶五帝之佐也。”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見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竊念臣等,自臨邊鄙,久阻闕廷,入對清光,人臣所願。”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驚傳詔,奉清光,疑錯報,幸 平陽 。”

(2).清亮的光輝。多指月光、燈光之類。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詩:“歡飫終日,清光欲暮。” 唐 崔備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詩:“剪燭清光發,添香煖氣來。” 明 劉基 《雪中》詩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圖得清光好照書。”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著他們的臉。”

龍旂

亦作“ 龍旗 ”。1.畫有兩龍蟠結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鄭玄 註:“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也。” 賈公彥 疏:“九斿,正謂天子龍旂。”《後漢書·明帝紀》:“ 東海王 彊 薨,遣司空 馮魴 持節視喪事,賜升龍旄頭、鑾輅、龍旂。” 李賢 註:“交龍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賜以葬。”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之四:“臺城細仗曉初移,詔賜千官禊飲時。緑帳遠籠清珮響,更曛晴日上龍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恭紀》詩之一:“期門百隊龍旂後,更有名王萬騎陪。”

2.借指天子。 宋 蘇軾 《王晉卿作煙江迭障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因複次韻》:“屈居華屋啗棗脯,十年俯仰龍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賦》:“登陴而魚鑰倉皇,入援而龍旂震盪。”

3.指得專征伐的將帥之旗。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三:“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雲。”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 馮雙禮 將左, 白文選 將右,而 可望 建龍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敗走。”參見“ 龍章 ”。

4. 清 代國旗。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山頭風獵獵,猶自誤龍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八:“鄉下人們對於城裡掛著‘龍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關心的。”

趨侍

侍奉。《北齊書·裴讓之傳》:“帝欲 讓之 為黃門侍郎,或言其體重,不堪趨侍,乃除 清河 太守。”《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松 亦思朝暮趨侍,恨未有便耳。” 清 魏源 《登太行絕頂》詩之三:“諸山聽指揮,趨侍何鞠恭。”

天顏

天子的容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恭辦南斗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

尺五

一尺五寸。極言離高處距離近。 唐 杜甫 《贈韋七贊善》詩“時論同歸尺五天”自註:“俚諺曰:‘城南 韋 杜 ,去天尺五。’” 宋 呂渭老 《滿路花·同柳仲修在趙屯》詞:“星娥尺五,佳約誤當年。” 清 黃景仁 《少年行》:“ 太白 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華簪

華貴的冠簪。古人用簪把冠連綴在頭髮上。華簪為貴官所用,故常用以指顯貴的官職。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一:“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宋 司馬光 《送吳耿先生》詩:“人生貴適意,何必慕華簪。”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標籤:天壇

詩詞推薦

  • 送則師歸越

    石延年宋代〕歸里懸心復苦形,生涯蓑笠伴銅瓶。魚隨洗缽沖遺粒,龍倚移舟識唪經。佛廟春遊湖樹暗,神濤晴渡越峰青。高才
  • 得弟書

    劉黻宋代〕我自甘流落,翻令汝不眠。世嗤伯氏拙,家賴阿奴賢。地惡煙為瘴,書遲日作年。何時風雨夕,炙火勘新編。
  • 魯直惠洮河綠石研冰壺次韻

    張耒宋代〕洮河之石利劍矛,磨刀日解十二牛。千年虜地困沙礫,一日見寶來中州。黃子文章妙天下,獨有八馬森幢旒。平生
  • 秋日即事三首

    王之道宋代〕今日知何日,西風正得秋。天心方祚漢,人物合師留。才略煩威敵,聲名賴鎮浮。不妨臨賦樂,汎汎有楊舟。
  • 答郭黃中《孤雲》首章見贈

    李益唐代〕孤雲生西北,從風東南飄。帝鄉日已遠,蒼梧無還飆。已矣玄鳳嘆,嚴霜集靈苕。君其勉我懷,歲暮孰不凋。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_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廖守岳陽樓韻三首

    王炎宋代〕清香燕寢憩儒先,出對湖山一莞然。紅旆小驅聊緩帶,青雲直上且揚鞭。肯容坐客同揮麈,莫憚行廚費擊鮮。種就
  • 吳下同年會詩

    周承勛宋代〕青雲紫陌不相違,四海如公省見稀。身在外台嚴刺舉,詩來屬邑慰瞻依。珠園授筆驅春雨,澤國揚帆送夕暉。留落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_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宋端石映月硯

    乾隆清代〕一月懸高空,有形惟映水。著物則不然,可悟虛實旨。是硯出舊坑,色白而側理。鵒眼闊於眉,相映方池裡。其下
  • 送錢駕部知邛州

    梅堯臣宋代〕細雨梅初熟,輕寒麥已秋。路危趨劍道,夢穩過刀州。秦栗非吳食,巴粳類越疇。當壚無復舊,試似長卿永。
  • 順義縣行宮疊戊寅舊作韻三首·其二

    乾隆清代〕郊樹春煙釀薄寒,新題舊什檢無端。那堪事定憶未定,曾此軍書丙夜看。
  • 夜坐聞櫓

    李彭宋代〕日斜喧急雨,雨夜候蟲秋。宴坐游三昩,因人吟四愁。疏林月色好,別渚櫓聲幽。卻憶秦淮上,寒更渡小舟。
  • 題艮岳石

    乾隆清代〕木鳳曾同燕用來,一拳獨立劫餘灰。月明仿佛廣寒殿,勃窣嫦娥白玉台。
  • 贈別不愚首座

    釋德洪宋代〕道人貂蟬後,骨面遠瞻視。少年憎俗子,竟以鬚髮毀。形骸已變盡,終不沒豪氣。君看談笑時,時復出奇偉。湘西
  • 讀陳去非集

    仇遠宋代〕簡齋吟集是吾師,句法能參杜拾遺。宇宙無人同叫嘯,公卿自古嘆流離。窮途劫劫誰憐汝,遺恨茫茫不在詩。莫道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_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賞析_古詩文
  • 陳氏園林

    鄭巢唐代〕當門三四峰,高興幾人同。尋鶴新泉外,留僧古木中。蟬鳴槐葉雨,魚散芰荷風。多喜陪幽賞,清吟繞石叢。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_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賞析_古詩文
  • 陜西巡撫秦承恩奏得春雨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春雨總稱甘,於膏豈厭貪。欣聞奏陜右,仍盼報河南。麰麥收將卜,黍禾種亦堪。西瞻為民慶,先甲穰符三。
  • 和正月二日游碑堂寺二首·其一

    呂陶宋代〕農事初興欲及時,東城風物又春熙。出郊開燕始今日,迎馬獻花才幾枝。萬室遊人方雜遝,三竿煦景漸舒遲。乖崖
  • 解舟下石櫃

    張埴宋代〕楓蘭行楚水,標柱壓蠻煙。香火崇雙廟,茅茨入半川。故人及涯返,去路與天連。鹿鹿皆前分,悠悠又一年。
  • 禪人寫真求贊

    釋正覺宋代〕默默蒲禪,空空世緣。誰賡白雪,我得青氈。萬法之機開兩拳,千僧之檐著一肩。戲蝶栩栩兮物齊春夢,飛鴻冥冥
  • 曾谹父惠黃龍菜

    王洋宋代〕朝日團團齡碧峰,蔬盤牢饌四時同。園供小摘添幽事,雨打寒菘帶晚濃。可但牛香參玉版,直須進步禮黃龍。溪堂
隨駕步禱天壇恭紀原文_隨駕步禱天壇恭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