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總河李奉翰等奏清口流通情形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乙巳洪湖弱,或喻如盤子。

而予籌訊息,當有盛漲矣。

屢以諭河臣,應慎盈虛理。

丙午夏果然,漲波堤堰毀。

清江大被災,廬舍胥浸水。

秋冬始漸涸,舊觀復仍俟。

洪湖乃如常,禦黃赴海駛。

運河水亦深,漕艘進迤邐。

學臣信耳食,仍謂湖淤滓。

然或河臣飾,吾惟求實耳。

命往勘真形,兼聽期一是。

詩詞問答

問:《江南總河李奉翰等奏清口流通情形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

2. 前乙巳歲因久旱淮水來源不旺以致洪湖微弱黃水不免倒灌運河皆致水微命河臣多方籌畫屢次訓諭然以盈虛訊息之理揆之湖水必有盛漲之慮復經先事申戒河臣等於各處工段加意熟籌妥辦以防漲溢

參考注釋

洪湖

中國湖北省南部的大湖,面積 437 平方公里

盤子

(1) 見“盤 1 ”

(2) 價錢;底價

他替你講盤子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河臣

指河道總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來沿 河 州縣,本歸 河 臣兼轄,員缺仍會 河 臣題補,遇有功過, 河 臣亦應舉劾,尚無呼應不靈之患。’”

盈虛

(1).盈滿或虛空。謂發展變化。《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理》:“若夫天地氣化,盈虛損益,道之理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中落時代》:“一到大錢莊,即與今之銀行一般,有種種金融的事業,而範圍亦大,有盈虛消長之策在其中。”

(2).有餘與不足。《漢書·食貨志下》:“以調盈虛,以收奇羨。”《舊唐書·楊炎傳》:“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宋 曾鞏 《賀轉運狀》:“豈止調盈虛於歲計,內足邦儲;方且知緩急於人情,下流主澤。”

(3).盛衰;成敗。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 * 乎盈虛之會。”

(4).指虛實。《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 邛 黎 之間有淺蠻焉……歲支 西川 衣賜三千分,俾其偵 雲南 動靜, 雲南 亦資其覘 成都 盈虛,持兩端而求利也。”

(5).特指月之圓缺。 唐 徐敞 《圓靈水鏡》詩:“明滅淪江水,盈虛逐砌蓂。”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堤堰

堤壩。《南史·張邵傳》:“及至 襄陽 ,築長圍,修立堤堰,創田數千頃,公私充給。”《舊五代史·梁書·胡規傳》:“ 乾化 元年,詔修 洛河 堤堰。” 沙汀 《替身》:“店後高坎下面正當一家磨房的堤堰,水從堤堰上澎出來,嘩嘩嘩的有如瀑布。”

隄堰:堤壩。《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鹹平府 清河 、 滱河 合流,失故道,壞隄堰,敕 蒙古 軍千人及民丁修之。”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鐃吹響清江,懸旗出長嶼。”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見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大被

(1).《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司空孟仁卒”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 孟宗 ﹞少從 南陽 李肅 學。其母為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後用為招賢接友之典實。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黃鐘十一月》:“命長袂而留客,施大被以招賢。”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重過廣陵宿西樵寓中》詞:“少頃客去餘留, 王公 呼我,大被從君宿。”

(2). 後漢 姜肱 性友愛,與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著稱。弟兄三人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見《後漢書·姜肱傳》。後世遂以“大被”比喻弟兄友愛。

廬舍

(1).房屋,住宅。《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宋 蘇洵 《田制》:“塞谿壑,平澗谷,夷丘陵,破墳墓,壞廬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潛書·太子》:“親其婦子,知其生養;入其廬舍,知其居處。” 郭沫若 《游閔行》詩:“萬家廬舍聯霄漢,田野工場冒遠煙。”

(2).建於墓側之守喪小屋。《周禮·天官·宮正》:“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

浸水

灌溉之水。《孔叢子·雜訓》:“以 子產 之仁愛譬夫子,其猶浸水之與膏雨乎?”

舊觀

舊時的樣子

如常

與平常一樣,照常

一切如常

運河

人工水道,用作航行、排水或灌溉土地

漕艘

供漕運的船。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師,米價翔貴,於事體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六:“居數年,或薦之漕艘,授童子讀,遂至京師,考取供事。”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耳食

輕信別人的話

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史記·六國年表序》

求實

講求實際;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

求實精神

真形

本來的形象;真實的形體或形象。 唐 劉禹錫 《摩鏡篇》詩:“山神祅氣沮,野魅真形出。” 宋 蘇軾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怎見得是龍?須得吾見真形,方可信。”

兼聽

(1).廣泛聽取意見。《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聽獨斷。”《荀子·君道》:“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漢書·董仲舒傳》:“廣覽兼聽,極羣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 宋 曾鞏 《再乞登對狀》:“兼聽廣覽,小能薄技,無所不録。”

(2).指並聽多種聲音。《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如彼兼聽,則溷於音。” 李賢 註:“兼聽眾聲則音亂。”

一是

(1).一概。《宋史·選舉志六》:“ 度宗 鹹淳 六年,命參酌舊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為主。”

(2).謂一切。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昨得手札,屬治心學,敬悉一是。”

(3).猶言統一的標準。《宋史·食貨志上一》:“時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財,其數有限,國家用財,其端無窮,歸於一是,則‘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無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載者,則聽之於敕,故時輕時重,無一是之歸。”

(4).全憑。《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爺揀擇。”

詩詞推薦

江南總河李奉翰等奏清口流通情形詩以志事原文_江南總河李奉翰等奏清口流通情形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