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國王阮光平故詩以賜誄原文
外邦例以遣陪臣,展覲從無至已身。
納款最嘉來玉闕,懷疑堪笑代金人。
秋中尚憶衣冠肅,膝下誠如父子親。
七字不能罷哀述,憐其忠悃出衷真。
詩詞問答
問:安南國王阮光平故詩以賜誄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安南國王阮光平故詩以賜誄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安南國王阮光平故詩以賜誄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八
2. 安南在元明時如陳日烜莫登庸黎維潭等俱以懷疑不敢親身入覲皆進代身金人蓋中朝威信既不能畏服其心徒貽黷貨之譏最堪鄙笑若阮光平親至山莊瞻覲愛戴之情不啻家人父子為史牒所未有朕之禮遇亦不忍不加優異耳
參考注釋
外邦
外國
陪臣
(1).古代天子以諸侯為臣,諸侯以大夫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對於天子,大夫之家臣對於諸侯,都是隔了一層的臣,即所謂“重臣”,因之都稱為“陪臣”。(1)古代諸侯的卿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過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辭於行人曰:‘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將逃罪。’” 杜預 註:“諸侯之臣稱於天子曰陪臣。”《禮記·曲禮下》:“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 鄭玄 註:“亦謂諸侯之卿也……陪,重也。” 孔穎達 疏:“其君已為王臣,己今又為己君之臣,故自稱對王曰重臣也。”《史記·齊太公世家》:“ 周 欲以上卿禮 管仲 , 管仲 頓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陪臣 陸機 言,今月九日,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張含 ,齎板詔書印綬,假臣為平原內史。”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曰:諸侯境內,自相以下,皆為諸侯稱臣,於朝皆稱陪臣。”(2)指大夫的家臣。《論語·季氏》:“ 孔子 曰:‘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2).古代外交使臣出使時,對對方國家的君主而言,亦稱“ 陪臣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宗道 曰:‘僕與 夏 主比肩從事天子,若 夏 主自來,當相為賓主。爾陪臣也,安得為主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文成相度》:“ 安南國 王 阮光平 至京,遣其臣饋公土儀,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展覲
敬詞。朝見。《北史·馮亮傳》:“ 亮 性清靜,後隱居 嵩山 ,感 英 之德,以時展覲。”《東周列國志》第四二回:“天子若以巡狩為名,駕臨 河陽 ,寡君因率諸侯以展覲。”
無至
無所不至,沒有止境。 隋 王通 《中說·天地》:“或問彼之説,子曰:‘彼,道之方也,必也無至乎?’” 阮逸 註:“聖人與神道竝行,無所至,無不至。”
納款
歸順;降服。《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加以納款通和,布德脩禮。” 李善 註:“納其款關之誠,而通其和好之禮。” 唐 張說 《裴公神道碑》:“俄而銜璧轅門,釋縛納款。”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 許定國 誘殺 高傑 ,遂與 李際遇 先後納款。”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納款、通敵的鬼蜮行為,一到現在,就好像都是‘前進’的光明事業。”
玉闕
(1).傳說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宮闕。《十洲記·崑崙》:“﹝ 鐘山 ﹞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含,天帝居治處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徑從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 清 黃鷟來 《和杜秋興韻》之四:“玉闕占星期總渺,金輪浴海望何遲。”
(2).指皇宮、朝廷。 唐太宗 《賦簾》詩:“參差垂玉闕,舒捲映蘭宮。” 宋 趙抃 《累乞致政詔答未允述懷》詩:“玉闕累章煩賜詔, 瀫江 兩槳蹉歸期。” 明 夏完淳 《青樓篇與漱廣同賦》詩:“有時玉闕朝諸侯,有時金門徵群流。”
(3).道教語。指腎中白氣與肺相連的通道。《黃庭內景經·肺部》:“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 梁丘子 註:“童子名 皓華 ,肺形如蓋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腎中白氣上與肺連也。”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詩:“丹田了玉闕,白日思雲空。”
懷疑
心中存疑
我懷疑這些事實能否給他作證
懷疑推銷員的動機
堪笑
可笑。《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勞心思竟何從!”
金人
銅人
鑄以為金人十二。——漢· 賈誼《過秦論》
秋中
秋季之中,多指中秋節。 晉 王羲之 《問慰諸帖》:“秋中感懷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脾風遂欲成患,甚憂之。” 唐 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詩:“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宋史·方技傳下·王老志》:“召至京師,館於 蔡京 第,嘗緘書一封至帝所, 徽宗 啟讀,乃昔歲秋中與 喬 劉 二妃燕好之語也。”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膝下
(1) 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
父子
父親和兒子,古時也指叔侄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忠悃
忠誠。 明 張居正 《謝銀幣疏》:“隨又節奉聖諭……賜元輔 居正 銀五十兩,紵絲四表裡,以示朕嘉奬忠悃之意。”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武后》:“其言雖出忠悃,然穢語竟入奏章,可乎?” 郭沫若 《看了<侵略>》:“但在國難期間,敵人有無數可恥可恨的暴行,親人有無數可歌可泣的忠悃,一一都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