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原草原文
迷離鋪翠露珠濕,村郊寒颭西風急。
錦蹊繡阪憶春遊,秋光滿目扶筇立。
霜林葉落疊殷紅,猶疑紫艷堆芳叢。
寒雀成群噪新霽,平原晚景煙濛濛。
詩詞問答
問:秋原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秋原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迷糊
睡眼迷離
雌兔眼迷離。——《樂府詩集·木蘭詩》
露珠
泛指露水在冷的物體表面上凝結的水珠
郊寒
唐 代 孟郊 詩,清峭寒瘦,好作苦語,故稱。 宋 朱熹 《西江月》詞:“句穩翻嫌 白 俗,情高卻笑 郊 寒。” 清 譚嗣同 《阻風洞庭湖贈李君時敏》詩之四:“ 援 晚可憐成畫虎, 郊 寒苦恨不為龍。”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春遊
(1)
(2) 春天到郊外遊玩
(3) 指帝王春天出巡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 清 劉大櫆 《吳氏節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
(2).秋日的風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亭》詩:“野艷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 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霜林
帶霜或經霜的林木。 唐 李頎 《宿瑩公禪房聞梵》詩:“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清機。”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三折:“我只見霜林颯颯秋天晚,覺一陣冷氣侵霄漢。”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既使沒有炮聲,人們也顧不得去看霜林紅葉。”
殷紅
發黑的紅色
殷紅的血跡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猶疑
見“猶豫”
芳叢
叢生的繁花。 唐 劉憲 《奉和春日幸望 * 應制》:“鶯藏嫩葉歌相喚,蝶礙芳叢舞不前。” 宋 晏殊 《鳳銜杯》詞:“憑朱檻,把金卮。對芳叢、惆悵多時。” 清 黃鷟來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故園有芳叢,歸思動紫蕨。”
寒雀
寒天的麻雀。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秋蜩唫葉,寒雀噪枝。” 唐 李百藥 《秋晚登古城》詩:“頽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曲波 《橋隆飆》二一:“懶散的鐘聲,催醒了寒雀,催睡了星星。”
群噪
亦作“群噪”。聚眾騷擾。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 洛陽 四旁翥者走者,見皆識之,必羣噪長嘷而去。”《宋史·鄭戩傳》:“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千人邀走馬承受訴……又羣譟州門,守門者拒,不得入。”
新霽
雨雪後初晴。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 宋 蘇軾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寒更報新霽,皎月懸半破。” 郁達夫 《薄奠》下:“起床後第三天的午後,我看看久雨新霽,天氣很好,就拿了一根手杖,踏出門去。”
平原
廣闊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晚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晚年;老年的景況
晚景淒涼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吳均花詩語多奇花揭,苦倩花鴛鴦謝明花月
- 眠是夢,夢是眠馬鈺《兩隻雁兒》
- 送臘溫濃萬井同,筠輿猶走萬山中李新《龍水板橋院》
- 長淮幸遇豐登歲,得與斯民奠枕安吳機《天開圖畫亭》
- 誰羨雙黃鵠,刷羽來徘徊
- 炎炎火煉超升藥馬鈺《蓬萊閣 和重陽韻》
- 之子乃其豪,異代得密友傅察《交晁之道韻》
- 渠溢門庭淖,園荒草樹稠王之道《呈蔡元德二首》
- 獵頻虛冢穴,耕苦露松根李洞《題鹹陽樓》
- 清秋佳月不尋常,何限歌樓醉夜長孫應時《秋日遣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