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十亭

作者:許彥先 朝代:宋代

湖上十亭原文

昔年曾看海陽圖,巧狀湖山恐見誣。

今日登臨真可愛,畫圖翻覺少工夫在海陽湖上。唐刺史劉禹錫建,曰吏隱亭、曰切雲亭、曰云英潭、曰真覽亭、曰裴溪、曰飛線瀑、曰蒙池、曰棼絲瀑、曰月窟、曰雙溪。唐元和間,裴休以御史坐事貶連州,嘗游海陽湖上,與禹錫相倡和,為《海陽十詠》。)。

詩詞問答

問:湖上十亭的作者是誰?答:許彥先
問:湖上十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湖上十亭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許彥先的名句有哪些?答:許彥先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2. 清同治《連州志》卷一一 《連州志》卷六:(湖上十亭

參考注釋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可愛

(1) 令人敬愛的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書·大禹謨》

(2) 令人喜愛的,討人喜歡的,深受熱愛的

可愛的孩子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工夫

(1)

(2) 時間

有頓飯工夫方回來。——《紅樓夢》

那有工夫講話

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費的人力

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覽》

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工夫。——魯迅《書信集》

(4) 經過訓練學到的勝任工作的能力;培養的或學到的才能

始知名畫有工夫

這些演員真有工夫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工夫都是工藝術的上品。——《蘇州園林》

(5) 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陽湖

清 代 乾隆 、 嘉慶 時期的散文流派。由 惲敬 、 張惠言 所創。 惲 為 陽湖 (今屬 常州 )人,故名。該派在接受桐城派主張的同時,又別開新路,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主張,作文取法儒家經典,又參以諸子之書,因此文風較為自由。 姚錫鈞 《論詩絕句》:“篆刻蟲雕笑壯夫,鑿山鑄鐵嘆陽湖。”

刺史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 :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年間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任監察御史,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革新失敗後,貶朗州司馬。晚年官至檢校禮部尚書。有《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

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雲水間。”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薌畇公輓聯》:“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人如菊淡;鯉庭侍養,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

(2).山名。一名 窪尊山 。在 浙江省 縉雲縣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雲 ,縣令 李陽冰 退居於此山,創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窪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窪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

雲亭

(1). 云云 、 亭亭 二山的並稱。古代帝王封禪處。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武帝宴詩》之一:“車書今已共,願奏 雲 亭 儀。”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壇場望幸, 雲 亭 虛位。”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公乎來入相,皇欲駕 雲 亭 。”

(2).即 雲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自號 雲亭山人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 雲亭 詞客,閣筆幾度酸辛;聲傳皓齒曲未終,淚滴紅盤蠟已寸。”

(1).對亭子的美稱。 唐 鮑溶 《隋帝陵下》詩:“白露沾衣 隋主 宮,雲亭月館 楚 淮 東。” 唐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詩:“玉醴浮金菊,雲亭敞玳筵。”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酬嘲·羅隱對》:“ 隱 ( 羅隱 )欲歸 武林 , 駢 ( 高駢 )與賓幕餞於雲亭。”

(2).猶言高聳入雲。《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崇臺霄峙,秀闕雲亭。’……其祕書監 胡義周 之辭也。”

(3). 云云山 和 亭亭山 的合稱。《史記·封禪書》:“昔 無懷氏 封 泰山 ,禪 云云 …… 黃帝 封 泰山 ,禪 亭亭 。”《隋書·虞世基傳》:“﹝ 陳主 ﹞令 世基 作《講武賦》,於坐奏之曰……望 雲亭 而載蹕,禮升中而告成。”

雲英

(1).雲母的一種。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又雲母有五種……五色並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以春服之。” 唐 白居易 《早服雲母散》詩:“曉服雲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煙霞。” 明 汪道昆 《洛水悲》:“雲英五色,芝草叢生彌望。”

(2).雲氣的精華,甘露。 三國 魏 曹植 《承露盤銘》:“下潛醴泉,上受雲英。” 趙幼文 校註:“雲英謂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唐 皮日休 《太湖詩·入林屋洞》:“屨泥惹石髓,衣濕霑雲英。” 清 徐昂發 《漱玉亭》詩:“飛瀑濺積素,上散為雲英。”

(4).指白色的花。 宋 晁端禮 《驀山溪》詞:“飛雪滿空來,翦雲英、羣仙齊到。” 宋 趙以夫 《念奴嬌》詞:“萼緑凌風,雲英怯冷,未放 瑤池 宴。” 清 曹寅 《病目初愈思與書宣小飲時軒前玉蘭將開》詩:“欲摘瓊枝邀夜坐,共看光彩化雲英。”

(5). 唐 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名。傳說 裴航 過 藍橋驛 ,以玉杵臼為聘禮,娶 雲英 為妻。後夫婦俱入 玉峰 成仙。事見 唐 裴鉶 《傳奇·裴航》。詩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宋 蘇軾 《南歌子·寓意》詞:“ 藍橋 何處覓 雲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千金覓玉杵,殷勤手自將。 雲英 如有意,親為擣玄霜。” 周實 《哭洗酲》詩:“紉蘭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雲英 。”

(6). 唐 代 鍾陵 著名歌姬名。 唐 羅隱 《嘲鍾陵妓雲英》詩:“ 鍾陵 醉別十餘春,重見 雲英 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後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宋 吳文英 《慶 * 》詞:“偷相憐處,熏盡金篝,銷瘦雲英。” 清 趙翼 《揚州觀劇》詩:“經年不聽遊仙曲,重為雲英一斷腸。” 周詠 《無題》詩:“ 月華樓 畔記吹笙,心鏤雲英未嫁情。”

棼絲

亂絲。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立之朝廷,則亂劇於棼絲,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 宋 陸游 《寓嘆》詩:“俗心浪自作棼絲,世事元知似弈棋。” 何其芳 《憶昔》詩:“善治棼絲除謬論,宛如今日著新篇。”

月窟

(1).傳說月的歸宿處。《漢武帝內傳》:“仰上升絳庭,下游月窟阿。”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二:“官軍西出過 樓蘭 ,營幕傍臨月窟寒。” 宋 邵雍 《秋懷》詩之三二:“脫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2).泛指邊遠之地。 唐 李白 《蘇武》詩:“渴飲月窟水,飢飡天上雪。”

(3).月宮;月亮。 晉 摯虞 《思游賦》:“觀玄鳥之參趾兮,會根壹之神籌;擾毚兔於月窟兮,詰 姮娥 於蓐收。” 唐 盧肇 《天河賦》:“光連月窟,何慙媚以懷珠;影照天津,豈愧浄而如練。” 宋 王禹偁 《商山海棠》詩:“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明 謝讜 《四喜記·禁苑奇逢》:“玉兔豈嘗離月窟,竹狸空想喫天鵝。”《紅樓夢》第五十回:“ 寳琴 也忙笑道:‘月窟翻銀浪。’ 湘雲 忙聯道:‘霞城隱赤標。’”

雙溪

(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風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徑出 梅花橋 , 雙溪 納歸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雙溪 在 金華縣 南,一曰 東港 ,一曰 南港 。 東港 之源出 東陽 之 大盆山 ,過 義烏 ,合眾流西行入縣境,又合 杭慈谿 、 白溪 、 東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經 馬鋪嶺 石碕巖 ,下與 南港 會。 南港 之源出 縉雲 之 黃碧山 ,過 永康 武義 入縣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經 屏山 西北行,與 東港 會於城下,故曰 雙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詞:“聞説 雙溪 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 雙溪 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清 吳偉業 《題畫》詩之二:“不知尺許蒼茫里,誰是 雙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蘇軾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詞:“雙溪丹,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緑衣偷結。”

元和

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

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又

顧召趙御史。

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齊康。

坐事

(1).因事獲罪。《漢書·儒林傳·梁丘賀》:“ 賀 時為都司空令,坐事,論免為庶人。”《周書·皇后傳·宣帝朱皇后》:“ 宣帝 朱皇后 名 滿月 , 吳 人也。其家坐事,沒入東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禨祥·並蒂瓜》:“產瓜未幾,兄弟坐事並斬於市。”

(2).謂在家從事某業。《西京雜記》卷三:“ 傅介子 年十四,好學書,嘗棄觚而嘆曰:‘丈夫當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連州

(1).一州又一州。《漢書·王莽傳下》:“盜賊始發,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責,遂至延曼連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黃連嶺 而名。 唐 轄境相當今 廣東省 連縣 、 連南縣 、 陽山縣 等地。 元 升為路,尋復舊。 明 清 皆屬 廣州府 。1911年廢,改本州為縣,屬 廣東省 。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自來 連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鳳 《題<寶慶圖經形勢疆域篇>》詩之三:“八排在 連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連縣 一帶。《新唐書·地理志七下》:“ 連州 ,縣六: 當為 、 都寧 、 邏游 、 羅龍 、 加平 、 清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五·遵義府》:“ 筠連縣 ,本 夜郎 屬境, 唐 置羈縻 筠 連 二州,屬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並為 筠連州 ,屬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為縣。”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詩詞推薦

湖上十亭原文_湖上十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