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漢燭青煙下九閽,東風瑤圃燕元臣。
詔馳御斝深行酒,露剪宮葩別賜春。
不為夢魂聞廣樂,許留光景緩嚴闉。
曲江冠蓋華林客,未有三師解組人。
詩詞問答
問:《清明日玉津園奉陪賜宴文太師》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九閽
(1).九天之門。亦指九天。 唐 劉禹錫 《楚望賦》:“高莫高兮九閽,遠莫遠兮故園。”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卷三:“常恨羽翼未生,九閽難叩。”《花月痕》第三回:“名花落溷已含冤,欲借天風叫九閽。”
(2).喻朝廷。 宋 曾鞏 《答葛蘊》詩:“春風吹我衣,暮召入九閽。”《明史·王家屏傳》:“小民愁苦之聲殷天震地,而獨未徹九閽。” 清 陳夢雷 《東行口占》之一:“襆被登車謝九閽,三年囚首一身存。”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瑤圃
語本《楚辭·九章·涉江》:“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 重華 游兮瑤之圃。”瑤圃,產玉的園圃,指仙境。 晉 陸雲 《九愍·修身》:“樹椒蘭於瑤圃,掩夜光於瓊華。” 唐 皮日休 《揚州看辛夷花》詩:“一枝拂地成瑤圃,數樹參庭是蕊宮。” 元 周巽 《梨花曲》詩:“仙妃下瑤圃,靚粧乘素鸞。”
元臣
重臣;老臣。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當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天子所左右。”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晉 之 王導 ,可謂元臣。”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公位為元臣,齒為元老。”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東南再造,悉畀元臣。”
行酒
(1).依次斟酒。《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灌夫 不悅,起行酒,至 武安 , 武安 膝席曰:‘不能滿觴。’” 唐 王建 《失釵怨》詩:“雙杯行酒六親喜,我家新婦宜拜堂。” 清 侯方域 《寧南侯傳》:“司徒公嘗役使之,命以行酒。” 李廣田 《冬景》:“三揖既畢,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繼續行酒猜枚。”
(2).監酒,在席間主持酒政。《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高后 令 朱虛侯 劉章 為酒吏。 章 自請曰:‘臣,將種也,請得以軍法行酒。’”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每開筵宴,則傳呼樂籍,羅綺芬芳,行酒糾觴,留髠送客。”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夢魂
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唐 劉希夷 《巫山懷古》詩:“頽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春悄悄,夜迢迢,碧雲天共 楚 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 謝 橋。” 元 薩都剌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詞:“ 楚 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 江 東。”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自別 滄浪 ,夢魂常繞。”
廣樂
(1).闡發音樂的義蘊。《禮記·樂記》:“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 孔穎達 疏:“寬廣樂之義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盛大之樂。多指仙樂。《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乃奏廣樂。”《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詩:“夢裡似曾聞廣樂,歸來但覺任樵風。”
(3).稱美雅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同廣樂於桑間,鈞龍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嘆可慨者也。”
光景
(1) 一下,左右——表示估計
(2) 一般的情況
今天太悶熱,光景要下雨
(3) 表示大約的時間或數量
別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鐘光景。——《裝在套子裡的人》
曲江
(1).水名。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 漢 枚乘 《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參閱《初學記》卷六、 清 汪中 《述學·廣陵曲江證》。
(2).水名。即 錢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經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靜中疑是 曲江 濤,此則雲垂彼海立。”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參差。” 唐 高適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詩:“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孫枝蔚 《東亭春暮憶舊遊》詩:“縱到 曲江 誰並馬,可憐 秦 女善彈箏。”詳“ 曲江池 ”。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華林
即華林部。明代南京一戲班名
華林於西肆。—— 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未有
沒有
未有封侯之賞。——《史記·項羽本紀》
未有以應。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城門未有燒脫。——《廣東軍務記》
三師
(1). 北魏 以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通典·職官一》。 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金史·百官志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皆正一品,師範一人,儀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雲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
(3).三國的軍隊。《左傳·隱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杜預 註:“三國之軍在 戴 ,故 鄭伯 合圍之。”
(4).佛教語。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唐 道宣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若論發戒功,與三師齊德,何為不請之乎?可準三師而請。”參見“ 三師七僧 ”。
解組
猶解綬。《梁書·謝朏傳》:“雖解組昌運,實避昏時。” 宋 梅堯臣 《和酬裴君見過》:“我昨謝銅章,解組猶脫屣。” 元 張可久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曲:“解組 漢 朝,尋詩 灞橋 ,策杖 臨皋 。” 清 周亮工 《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午未之間,余以內召北行,中讒解組,載入 閩中 ,困於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