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鳳凰樓疊甲戌韻原文
風清日朗九秋時,嶽嶽層樓拾級披。
此日繼繩欽陟降,當年開創溯津涯。
望氛久矣干戈戢,俯庶欣哉廛市滋。
一瞬流年過廿四,再來乎否有餘思。
詩詞問答
問:登鳳凰樓疊甲戌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鳳凰樓疊甲戌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登鳳凰樓疊甲戌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四
參考注釋
風清
(1).謂風輕柔而涼爽。 南朝 梁元帝 《鍾山飛流寺碑》:“雲聚峰高,風清鐘徹。” 唐 戴叔倫 《泊湘口》詩:“露重猿聲絶,風清月色多。”
(2).謂社會清平。《魏書·邢巒傳》:“ 淮 外謐以風清, 荊 沔 於焉肅晏。”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嶽嶽
亦作“嶽嶽”。1.挺立貌;聳立貌。《楚辭·九思·憫上》:“叢林兮崯崯,株榛兮嶽嶽。” 王逸 註:“嶽嶽,眾木植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神仙嶽嶽於棟間,玉女闚窗而下視。” 李善 註:“嶽嶽,立貌。” 郭沫若 《十年建國增徽識》詩:“巨廈煌煌周八面,豐碑嶽嶽建中央。”
(2).喻人位尊氣盛。鋒芒畢露。《漢書·朱雲傳》:“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此為雙關語,以鹿角高聳突出,喻 五鹿充宗 之為人。
(3).形容人剛直不阿。 唐 柳宗元 《佩韋賦》:“ 雲 嶽嶽而專強兮,果黜志而乖圖。” 清 周亮工 《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及入對司寇,公抗辨數百言,嶽嶽不撓。”
層樓
高樓。 漢 繁欽 《建章鳳闕賦》:“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縱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 元 薩都剌 《層樓即事》詩:“半空雲氣層樓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賀敬之 《雷鋒之歌》:“我胸中的層樓呵,有八面來風!”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開創
創立,開拓創建
津涯
(1).岸;水邊。《書·微子》:“今 殷 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孔 傳:“言 殷 將沒亡,如涉大水無涯際,無所依就。” 宋 李綱 《小字 華嚴經合論 後序》:“如泛巨海,浩無津涯,必觀星斗乃辨方所。”
(2).範圍;邊際。 唐 高適 《三君詠·郭代公》:“ 代公 實英邁,津涯浩難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今人讀 杜 詩,見汪洋浩博,茫無津涯,隨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從也。” 王闓運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識津涯。”
(3).依靠,憑依。《朱子語類》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時下工夫讀書,彼時四旁皆無津涯。” 清 金農 《書<和靖先生集>後》詩:“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後高名動慕嗟。”
望氛
猶望氣。《左傳·昭公二十年》:“ 梓慎 望氛,曰:‘今茲 宋 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廛市
市廛。商肆集中之處。《舊唐書·隱逸傳·史德義》:“騎牛帶瓢,出入郊郭廛市,號為逸人。” 元 張養浩 《得勝令·喜春來》曲:“鄉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兇頑破膽心。” 明 歸有光 《群居課試錄序》:“余讀書於 陳 氏之圃,圃中花木交茂,開門見山,去廛市僅百步,超然有物外之趣。”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商賈喧噪於廛市。”
一瞬
瞬間,一剎那
流年
(1) 流逝的歲月;年華
似水流年
(2) 相命者指人在一年中的運氣
看流年大運
再來
(1).再一次來。《史記·淮陰侯列傳》:“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見她時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著糖匣,我是成了再來的 丁令威 了。”
(2).謂連續的動作或事。如:再來一盤棋。再來一碗湯。
標籤: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