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寄贈蒙胤良

作者:伍瑞隆 朝代:明代

旅夜寄贈蒙胤良原文

少年綠鬢任清芬,文藻風流更不群。

醉後蘭心成繾綣,分來香氣太氤氳。

車留潘令懷中果,身是高唐夢裡雲。

玉樹風前吾欲倚,轉教無地不思君。

詩詞問答

問:旅夜寄贈蒙胤良的作者是誰?答:伍瑞隆
問:旅夜寄贈蒙胤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旅夜寄贈蒙胤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伍瑞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伍瑞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清芬

(1).清香。 宋 韓琦 《夜合詩》:“所愛夜合者,清芬踰眾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畿輔雜記·盤山》:“又 武林 黃汝亨 《盤泉詩》:‘ 李願 歸 盤谷 ,泉甘自昔聞。偶來諧勝賞,獨坐挹清芬。’” 清 陳維崧 《月華清·為蔣元膚催妝》詞:“寄語酒徒 蔣濟 ,總北釀清芬,休教酩酊。” 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

(2).喻高潔的德行。 晉 陸機 《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常思 揚子云 ,五藏曾離身,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詩:“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圖史。” 元 周德清 《滿庭芳·韓世忠》曲:“閒評論,中興宰臣,萬古揖清芬。”

文藻

(1).水草。 明 夏完淳 《謝康樂游山》詩:“石蘚碧幛開,文藻曲波冷。” 王闓運 《會試萍始生賦》:“隱文藻與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詞彩;文彩。《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文帝 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於是 沮涌 失路, 靈均 當軸。”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哭友》:“想著你綰銀黃飄飄氣燁,想著你抒文藻翩翩錦纈。” 劉師培 《文說》:“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3).指文章;文字。《北齊書·儒林傳·馬元熙》:“少傳父業,兼事文藻。” 唐 陸法言 《<切韻>序》:“今返初服,私訓諸弟子,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不群

(1).不平凡,高出於同輩。《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羣以顛越兮,又眾兆之所咍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三:“功成不受賞,高節卓不羣。”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還有這瀟灑不羣的人,轉教我自恨,見聞不廣,輕量天下士了。”

(2).不合群。《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後漢書·崔駰傳》:“獨師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與士不羣。”《南史·齊蕭子云傳》:“ 子云 性沉靜,不樂仕進,風神閒曠,任性不羣。”

心成

謂道德充實於內心。《莊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 魯 。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 郭象 註:“怪其殘形而心乃充足也。” 成玄英 疏:“﹝ 常季 ﹞欲顯德充之美,故發斯問也。” 嚴復 《<穆勒名學>按語》:“而 宋 代以後, 陸 王 二氏心成之説尤多。”

繾綣

(1) 牢結;不離散

繾,繾綣,不相離也。——《說文新附》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詩·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盡繾綣。——唐· 李朝威《柳毅傳》

以後對飲對唱, * 繾綣。——《紅樓夢》

香氣

芬香的氣味

氤氳

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唐·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雲煙氤氳

潘令

指 晉 潘岳 。 岳 曾為 河陽 令,故稱。 唐 盧綸 《送申屠正字》詩:“坦腹定逢 潘令 醉,上樓應伴 庾公 閒。” 宋 劉克莊 《摸魚兒·海棠》詞:“霜點鬢, 潘令 老,年年不帶看花分。” 金 完顏璹 《臨江仙》詞:“ 盧郎 心未老, 潘令 鬢先皤。”

高唐夢

借指男女交歡之事。 唐 李涉 《遇湖州妓宋態宜》詩之一:“曾識 雲仙 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當時驚覺 高唐 夢,唯有如今 宋玉 知。”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 劉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記歲月於 仰高亭 上,末雲‘侍兒 意真 代書’。後有人題云:‘一入侯門海樣深,謾留名字惱行人。夜來髣髴 高唐 夢,猶恐行雲意未真。’”參見“ 高唐 ”。

玉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唐 李白 《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金 元好問 《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 神明殿 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 甘泉宮 里,玉樹一叢,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歐陽修 《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 寧調元 《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 甘泉谷 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雲陽縣 界多 漢 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 唐 宋之問 《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 元 薩都剌 《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 清 劉獻廷 《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緑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蓋的樹。 唐 李白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村南村北人跡斷,山前山後玉樹迷。” 清 金人瑞 《對雪次韻》:“玉樹誠堪愛,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與弦歌》:“﹝赤旗﹞時時招拂,蕩漾著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6).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車騎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郁達夫 《遲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親,卻仍是雄心未死,還在想我結一頭親,生下幾個玉樹芝蘭來,好重振重振我們的這已經墜落了很久的家聲。”

(7). 南朝 陳後主 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陳後宮》詩:“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 元 孫周卿 《蟾宮曲·自樂》曲:“低歌‘玉樹’,爛醉金釵。”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詩詞推薦

旅夜寄贈蒙胤良原文_旅夜寄贈蒙胤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