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冬至日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九江冬至日原文

愁坐孤城對日長,葭灰動處識微陽。

八方雲物瞻新候,幾樹梅花憶故鄉。

黃道春回天北陸,紫煙時想殿中央。

頻年鳳歷催頒朔,曾插金貂侍玉皇。

詩詞問答

問:九江冬至日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九江冬至日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九江冬至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愁坐

含憂默坐。 唐 李白 《酬崔五郎中》詩:“奈何懷良圖,鬱悒獨愁坐。”

孤城

(1).孤立無援的城。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獨守,六年不下。” 晉 潘岳 《馬汧督誄》:“ 敦 固守孤城,獨當羣寇,以少御眾,載離寒暑。”《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測;有時一道防線,一個孤城能支持半年六個月。”

(2).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 青海 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過廣陵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疋馬過孤城,欲弔先賢淚已傾。” 毛 * 《臨江仙》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對日

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後漢書·黃琬傳》:“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 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 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 明帝 數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 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後因以“對日”為形容幼年聰慧之典。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 唐 王維 《恭懿太子輓歌》:“翀天王子去,對日聖君憐。”

葭灰

葭莩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於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 宋 蘇軾 《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伏以候氣葭灰,喜律筒之已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宗滌樓觀察詩》:“如此江山入泝洄,頓從黍谷動葭灰。”

識微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後以“識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和發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弟而更姓,皆見遠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 明 張綸 《林泉隨筆》:“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盛衰無常,吉凶靡定,非識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啓超 《過渡時代論》五:“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斯 將達於彼岸之時不遠矣。”

八方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

雲物

(1).雲的色彩。《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註:“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杜預 註:“雲物,氣色災變也。”《新唐書·李元諒傳》:“既會, 元諒 望雲物曰:‘不祥,虜必有變!’傳令約部伍出陣。” 清 劉大櫆 《重修鳳山台記》:“古之為臺者以書雲物,後之為臺者以作觀游。”

(2).雲氣、雲彩。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許 、 管 、 胡 之徒,鹹蹈雲物以高騖,依龍鳳以竦跡。”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詩:“雲物為人布世界,日輪同我行虛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爾乃青春受謝,雲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銅壺閣落成》詩:“故園雲物知何似,試上東樓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歸將行賦此》:“從此歸帆好雲物,分明點點入新愁。”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故鄉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黃道

太陽每年在恆星之間的視軌跡,即地球軌道面與天球的相交線

回天

(1).謂權大勢重。《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墮。’”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2).舊以皇帝為天,凡能諫止皇帝改變意志者稱回天。 唐 貞觀 四年給事中 張玄素 諫止 太宗 修 洛陽 乾元殿 , 魏徵 嘆曰:“ 張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新唐書·張玄素傳》。 宋 岳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 洵武 ﹞自度清議必弗貸,且有駟不及舌之慮,懼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憂形於色。”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論失律喪師關鉅典,我雖總朝綱敢擅專?況刑書已定難更變,恐無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圖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別選賢者,猶或不至虐民誤國。’” 清 譚嗣同 《臨終語》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毛主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風騷。”

(1).扭轉乾坤。形容權勢或力量強大。《北齊書·帝紀總論》:“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妾擅迴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淫刑。”《舊唐書·忠義傳下·蘇安恆》:“專國倍於 穰侯 ,迴天過於 左悺 ,則社稷危矣。” 清 洪楝園 《懸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執空坑,比 厓山 追隨帝後。”

(2).舊以皇帝為天,故喻諫止皇帝改變意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曰:‘善。’賜采三百疋。 魏徵 嘆曰:‘ 張公 論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北陸

(1).北方之地。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南陵以梅根作冶。” 倪璠 註:“北陸,北方之地也。”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樹華滋,北陸三秋,風煙搖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禮敬於質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

(2).即虛宿。位在北方,為二十八宿之一。《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 孔穎達 疏:“日在北陸,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時,寒極冰厚,故取而藏之也。”《爾雅·釋天》:“玄枵,虛也;顓頊之虛,虛也。北陸,虛也。” 郭璞 註:“虛星之名凡四。”《漢書·律曆志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

(3).指夏曆十二月或冬天。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勛於北陸之初。”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賦》:“至若北陸兇殘,人斯鮮懽,層冰飛雪以俱至,挾纊重裘而圖安。” 清 姚鼐 《感春雜詠》之三:“北陸既藏冰,西宅復寅餞。”

紫煙

見“ 紫煙 ”。

亦作“ 紫煙 ”。1.紫色瑞雲。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三:“ 赤松 臨上游,駕鴻乘紫煙。”《梁書·皇后傳·高祖丁貴嬪》:“貴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異,紫煙滿室,故以‘光’為名。” 宋 范仲淹 《上漢謠》:“冉冉去紅塵,飄飄凌紫煙。”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樾巢近體》:“書成招手呼青鳥,歌罷翻身上紫煙。”

(2).山谷中的紫色煙霧。 南朝 梁武帝 《游鍾山大愛敬寺》詩:“長途弘翠微,香樓間紫煙。”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之二:“日照 香爐 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宋 劉弇 《宿長山寺》詩:“破暝紫煙生,寫谷清樾好。”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頻年

連續幾年

頻年災旱

鳳歷

《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皥摯 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後因用“鳳歷”稱歲歷。含有歷數正朔之意。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昭夏》:“龍圖革命,鳳歷歸昌。” 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鳳歷 軒轅 紀,龍飛四十春。” 明 張居正 《恭頌聖德》詩之一:“鳳歷萬年歸聖主,鴻圖十代授神孫。”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御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歷於璇宮。”

頒朔

古代帝王於每年季冬把來年的曆日布告天下諸侯,謂之“頒朔”。語本《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於邦國。” 鄭玄 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 宋 曾鞏 《謝熙寧十年曆日表》:“故頒朔之舊章,為守邦之先務。” 元 耶律楚材 《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因其韻為詩》之二:“顒觀頒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

貂侍

指宮中近侍。因冠飾貂尾,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 文帝 十二年,封少子 武 為 梁王 ,太后之愛子, 景帝 寵弟也,是以警衛貂侍,飾同天子,藏珍積寶,多擬京師。”

玉皇

中國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嚴妙樂國王子,後捨棄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輔國救民,濟度眾生。又經歷億萬劫才修成“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玉清境三元宮,是總管天上、人間一切禍福的尊神

標籤:冬至

詩詞推薦

  •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賦二首

    岳珂宋代〕五雲堆里望觸棱,二紀周南夢未曾。四輩兩年勤詔札,九重一念乂黎蒸。烽台雖有深秋燧,雁塔應無曩日僧。豫備
  • 憶北軒菊

    張九成宋代〕長憶故園秋色好,滿籬霜菊炫宮黃。無聊卻向橫江畔,笑倚西風覓暗香。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忠天廟畫壁歌陸筱飲孝廉索題

    汪沆清代〕我生未謁忠天廟,陸子示我畫壁詩。畫筆崢嶸出乃祖,清芬述德播誦之。前有作歌鈍丁老,和者長篇墨瀋隨。窮形
  • 輦下書懷

    寇準宋代〕身名長似夢,家計盡蕭然。旅宦遊梁苑,歸心滿渭川。郊原秋變色,桑柘晚生煙。願得長閒去,何妨老一廛。
  • 賀新郎·吳江

    蔣捷宋代〕浪涌孤亭起。是當年、蓬萊頂上,海風飄墜。帝遣江神長守護,八柱蛟龍纏尾。斗吐出、寒煙寒雨。昨夜鯨翻坤軸
  • 東風第一枝 玉簪

    張雨元代〕清淚如鉛,綠房迎曉,寶階低擁雲葉。蜻蜓飛上搔頭,依前艷香未歇。西窗暗雨,怪簾底、參差涼月。正一叢、深
  • 讀嚴光傳二首

    劉克莊宋代〕羊裘素不習朝儀,公遣西曹屈致之。道是君痴君不服,巢由安肯見皋夔。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雨口號呈陳守伯固十二首

    陳造宋代〕邦人苦旱日呻呼,公比邦人更瘠臞。賀雨歸來人競問,邦君今日解顏無。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蘇侍郎小園夕霽寄諸弟

    張九齡唐代〕清風閶闔至,軒蓋承明歸。雲月愛秋景,林堂開夜扉。何言兼濟日,尚與宴私違。興逐蒹葭變,文因棠棣飛。人倫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感憤

    陸游宋代〕今皇神武是周宣,誰賦南征北伐篇?四海一家天曆數,兩河百郡宋山川。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京洛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浙江潮圖

    釋智愚宋代〕怒勢自驚殊莫擬,靜心人見骨毛寒。平生一對風波眼,今日晴窗不忍看。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贈錢德鈞

    陳深宋代〕嗜書仍好古,為疊一生心。搜抉無遺隱,幽龍不廢吟。雲鴻渺何許,煙海浩灘尋。悵望高深意,秋空起暮陰。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己未二月十七日會同甲次舊韻

    周必大宋代〕里仁初不問山川,身健從交換歲年。紅紫丁寧容我圃,丹青點化屬詩仙。情均雁序兼鶯友,壽貫犀顱映鶴肩。莫筭
  • 聽子善琴

    釋行海宋代〕青松宿鶴磵泉流,雲意遲遲山意秋。一曲廣陵休盡奏,月寒天地古人愁。
  • 無可奈何歌

    白居易唐代〕無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顏頹。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況乎寵辱豐悴之外物,又何常不十去而一
  • 小軒閒題二首·其二

    陳淵宋代〕青山拱檐楹,淥水鑒毛髮。花香晚更清,鳥語靜不聒。客至不能飲,舉觴聊自罰。坐嘯激清風,起舞弄明月。是身
  • 列女操 / 烈女操

    孟郊唐代〕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西山入畫

    乾隆清代〕雪後生寒峭,今朝懶出遊。暖軒延靜托,虛牖縱遙眸。恰彼西山對,雅予東壁投。林疏愈致遠,景颯不藏幽。霽色
  • 寄清泠山道人

    貫休唐代〕常憶清泠子,深雲種早禾。萬緣雖不涉,一句子如何。蹤跡諸峰匝,衣裳老虱多。江頭無事也,終必到煙蘿。
  • 二花

    薛紹彭宋代〕鮮鮮中園菊,粲粲籬東畔。的的秋水蓮,裊裊西風岸。迢迢白衣人,皓皓涉江腕。重陽尊酒親,霧夕容光爛。物生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
九江冬至日原文_九江冬至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