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行原文
驅車度平原,因作平原行。
平原公子喜賓客,一時豪士列坐盈。
美人笑躄者,請頭太不情。
造門自謝客復至,至今難論偽與誠。
所幸毛遂一脫穎,頃刻辨論從約成。
當時齊楚魏公子,皆雲好士略可評。
脫秦得濟於狗盜,亂楚不斷於朱英。
如姬竊符奪晉鄙,危計密定亥與嬴。
客不過如此,主亦奚足稱。
嗚呼戰國尚譎詐,其真賢者惟應隱跡衡門耕。
詩詞問答
問:平原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平原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驅車
乘車或駕車
驅車來到國賓館,首相已在迎門口迎候
平原
廣闊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公子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豪
當時的豪強。《晉書·文苑傳·王沉》:“﹝ 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浮沉,為時豪所抑。”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時豪侈狂譫,犄角自枝柱。”
列坐
(1).以次相坐。 漢 劉楨 《感遇》詩:“華月照方池,列坐金殿側。” 明 方孝孺 《借竹軒記》:“自旦至暮班荊列坐久之,乃各罷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有幾個相識的,便都列坐在花廳上,專等面賀。”
(2).指在座的人。 漢 枚乘 《七發》:“列坐縱酒,盪樂娛心。”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鳴儔嘯匹旅,列坐竟長筵。” 晉 潘岳 《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悲音奏而列坐泣。”
美人
(1)
(2)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髮、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裡
不情
(1).不近人情;不合情理。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 唐 劉禹錫 《汴州刺史廳壁記》:“凡曲防苛禁不情乖體者,悉剗之,一出乎令典。” 明 劉基 《郁離子·大人不為不情》:“是故不情之事,大人不為之。”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2).無情;薄情。《新唐書·蔡廷玉傳》:“ 滔 雖大弟,多變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禍也。” 宋 岳飛 《謝講和赦表》:“蓋夷虜不情,犬羊無信,莫守金石之約,難充谿壑之求。” 清 劉瀛 《珠江奇遇記》卷二:“ 阮 曰:‘ 琴 大不情!’ 琴 含淚曰:‘人若有情,妾身胡為流落至此!’言下淚簌簌不止。”
造門
上門;到別人家去。《後漢書·廉范傳》:“ 麟 亦素聞 范 名,以為然,即牽馬造門,謝而歸之。” 宋 葉適 《故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時政出 韓侂胄 ,朝士無不造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三日後,有盛儀造門而謝者,問之,則傷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
謝客
(1) 婉言拒絕會見賓客
(2) 向賓客致謝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脫穎
(1).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 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毛遂 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 遂 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後因以“脫穎”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 宋 葉適 《送薛子長》詩:“能文乃天姿,脫穎酬始願。”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赴試》:“長城五字奇,脫穎毛錐利。” 清 沉紹姬 《詠古》:“脫穎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稱。”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脫穎自北伐,初勝 湘江 曲,秋風掃落葉,鐵軍聲威立。”
(2).猶冒尖。 宋 馬莊父 《朝中措·竹》詞:“龍孫脫穎破苔紋,英氣欲凌雲。”
頃刻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志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辨論
(1).把對人進行考查後所作的鑑定加以認真分析。《禮記·王制》:“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鄭玄 註:“辨其論,官其材,觀其所長。” 孔穎達 疏:“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樂正所論之狀授與司馬,司馬得此所論之狀乃更論辨之,觀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 宋 歐陽修 《國學試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選賢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論之法,以考於賢能。”
(2).辨析論說。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劉孝標 注引《司馬徽別傳》:“人質所疑,君宜辨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為李南陽建坊》:“ 胡 作《讀史管見》,但遇母子間事,必再三辨論,則以當年不喪生母,為世所嗤也。” 清 唐甄 《潛書·無助》:“性即性耳,有何可言!今之學者好言性,辨論多端,何與於性!”
(3).辯駁爭論。辨,通“ 辯 ”。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共辨論,至於訟鬩。” 宋 楊萬里 《贈臨川嚴泰伯秀才》詩:“行看最先進,辨論詘諸儒。”《清史稿·時憲志一》:“ 光啟 等斷斷辨論,當時格而不行,乃為新朝改憲之資,豈非天意哉!”
(4).猶議論。辨,通“ 辯 ”。 宋 梅堯臣 《答劉原甫寄糟姜》詩:“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宋 蘇舜欽 《王子野行狀》:“時年始二十五,風韻高灑,喜辨論,所交皆當世豪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權德輿》:“ 德輿 善辨論,開陳古今,覺悟人主。”
從約
合縱之約。《戰國策·燕策二》:“ 燕 反約諸侯從親,如 蘇秦 時,或從或不,而天下由此宗 蘇氏 之從約。”《史記·張儀列傳》:“ 蘇秦 憂 秦 伐 趙 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 秦 柄。”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齊楚
整齊的。多指服裝
魏公子
(1).指 信陵君 。 唐 高適 《題李別駕壁》詩:“禮樂遙傳 魯 伯禽 ,賓客爭過 魏公子 。” 唐 曹鄴 《將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詩:“況我 魏公子 ,相顧不相疑。”
(2).指 魏文帝 曹丕 。 唐 王維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詩:“遙思 魏公子 ,復憶 李將軍 。” 趙殿成 箋註:“ 魏公子 ,謂 魏文帝 。 曹子建 《公讌詩》:‘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 李善 註:‘公子謂 文帝 ,時 武帝 在,為五官中郎也。’”
得濟
(1).得以保全。《後漢書·李燮傳》:“先公正直,為 漢 忠臣,而遇朝廷傾亂, 梁冀 肆虐,今吾宗祀血食將絶。今弟幸而得濟,豈非天邪!”
(2).獲得救濟。《宋史·外戚傳中·向宗回》:“歲飢,發廩興力役,飢者得濟,而官舍帑廩一新。”
(3).指得到子女奉養。《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從來父母生兒也要得濟,生女也要得濟。” 海默 《從城裡來的姑娘》:“老太太對兒子不滿的主要原因,是覺得生兒養女不能得濟。”
(4).得以渡水。《南史·王懿傳》:“﹝ 懿 ﹞食畢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徑,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 仲德 衣,因度水, 仲德 隨後得濟。”
(5).有益;得利。《元典章·戶部八·市舶》:“市舶司的勾當哏是國家大得濟的勾當。”
(6).得以成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文選>注引<墨子>罌聽之法》:“觀此知《墨子·備穴篇》文,即後世防禦地雷之法所自昉。 墨子 發其端, 馬敦 數百年後用之已得濟,亦見載籍之有益也。”
狗盜
偽裝成狗進行偷盜。後泛指竊賊。《史記·孟嘗君列傳》:“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乃夜為狗,以入 秦 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 秦王 幸姬。” 漢 王充 《論衡·論死》:“世有衣狗裘為狗盜者,人不覺知,假狗之皮毛,故人不意疑也。” 唐 白居易 《答<箭鏃>》詩:“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 清 劉獻廷 《飲楊涵齋宅次前韻》:“廝養椎埋狗盜徒,深衣縫掖列為儒。”
不斷
(1)
保持或繼續,常以沒有停頓、沒有終止和不間斷的方式
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2)
沒幹擾或阻礙的
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3)
繼續但時有停頓的
他的不斷出現,引起了我們的警惕
(4)
不絕,接連不斷
夏天這裡洪水不斷
子孫滿堂,萬世不斷
朱英
(1).用紅色絲線纏在矛上的裝飾物。一說,裝飾在矛上的紅色羽毛。《詩·魯頌·閟宮》:“公車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毛 傳:“朱英,矛飾也。” 孔穎達 疏:“蓋絲纏而朱染之,以為矛之英飾也。” 朱熹 集傳:“以朱羽為矛飾也。”
(2).朱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飲則玉醴金漿,食則翠芝朱英。”《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天瑞降,地符升,澤馬來,器車出,紫脫華,朱英秀。” 李善 注引《瑞應圖》:“朱草亦曰朱英。”參見“ 朱草 ”。
(3).紅花。 南朝 梁 江淹 《金燈草賦》:“炎蕚耀天,朱英亂日。” 唐 王績 《石竹詠》:“萋萋結緑枝,曄曄垂朱英。”
(4).。 戰國 楚 人。曾勸說 春申君 殺蓄謀不規的 李園 , 春申君 不從,後被 李園 “斬其頭,投之 棘門 外。”事見《戰國策·楚策四》。後遂稱 朱英 為有遠見的謀士。 林百華 《悲憤》詩之二:“ 朱英 莫救 春申 死,白鳳羣謳 新莽 朝。”
不過如此
只是這樣,謂並不怎么特出。《論語·為政》“ 子張 問十世” 宋 朱熹 註:“大約世數不過如此。” 元 陳櫟 《勤有堂隨錄》:“雖大儒教人,亦不過如此而已。” 茅盾 《小巫》:“想想花了三百大洋弄來的這個‘ 菱姐 ’,好象也不過如此,並沒比鎮上半開門的 李二姐 好多少,這錢真花得有點冤枉。”
足稱
值得稱道。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全 趙 之袨服叢臺,方此為劣 臨淄 之揮汗成雨,曾何足稱。”《隋書·王韶元岩等傳贊》:“ 元巖 王韶 ,任當彼相,並見嚴憚,莫敢為非,謇諤之風,有足稱矣。”
嗚呼
(1) 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2) 指人喪命
嗚呼哀戰
戰國
公元前403—221年中國中原地區各諸侯國連年爭戰的時代
譎詐
譎詭狡詐
內懷譎詐
譎詐之士
隱跡
見“ 隱跡 ”。
亦作“隱蹟”。隱藏蹤跡。指隱居。《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弟子 程高 尋求積年,翁乃授之。 高 亦隱跡不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葉法善》:“汝當輔我 睿宗 及 開元 聖帝,未可隱跡山巖,以曠委任。” 王西彥 《靜水裡的魚》:“哪裡能夠了解另一個隱跡山林的人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