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懷古四首·其四原文
羅剎磯頭落日懸,侍中遺蹟至今傳。
楚累有恨沉魚腹,蜀魄何心化杜鵑。
家國幾看陵谷變,江山猶痛革除年。
青溪血影留遺石,巾幗還應愧世賢。
詩詞問答
問:皖城懷古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皖城懷古四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皖城懷古四首·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十
參考注釋
羅剎
佛教中指惡鬼
寺內都有茹葷飲酒的羅剎
磯頭
(1).磯上;亦指磯的前頭一部分。 唐 常建 《戲題湖上》詩:“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呂洞賓 ﹞因和那樵夫飲了幾盃酒,不覺的醉了。咱脫下這簑衣來鋪著,就這磯頭上睡一覺。” 明 陳所聞 《解三酲·壽方嘯門》套曲:“非帶雨磯頭垂釣,便分泉種竹庭皋。”
(2).保護河岸、堤防和灘地的靠岸較短建築物。也 * 嘴壩、馬頭或垛堆。
落日
夕陽
侍中
古代職官名。 秦 始置,兩 漢 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 晉 以後,曾相當於宰相。 隋 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 唐 復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北宋 猶存其名, 南宋 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書·百官志一》:“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 秦 漢 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 晉 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楚累
《漢書·揚雄傳上》:“﹝ 雄 ﹞又怪 屈原 文過 相如 ,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 崏山 投諸 江 流以弔 屈原 ,名曰《反離騷》……欽弔 楚 之 湘 纍。”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諸不以罪死纍。”後因以“楚纍”為 屈原 的代稱。 宋 陳與義 《晚步湖邊》詩:“ 楚 纍經行地,處處餘《離騷》。” 宋 范成大 《寄題向撫州採菊亭》詩:“落英 楚 纍手,東籬 陶令 家。”
魚腹
(1).魚的腹腔。《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 、 吳廣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 陳勝 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吳筠 《檄江神責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魚腹。”
(2).謂葬身魚腹,淹死。語本《楚辭·漁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序:“三軍魚腹,雲橫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阮龍光》:“迄今髑髏載土,念魚腹而心酸。”
蜀魄
猶 蜀 魂。 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其寓詞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斷 巫峰 。” 唐 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飛破夕陽煙。” 宋 張泌 《南歌子》詞:“岸柳拖煙緑,庭花照日紅。數聲 蜀 魄入簾櫳。” 元 施惠 《幽閨記·英雄應辟》:“短亭長亭程程去,知幾驛。逆旅中過寒食。見點點殘紅飛絮白,夕陽影里啼 蜀 魄。”參見“ 蜀魂 ”。
心化
內心受到感化。《宋書·范曄傳》:“自爾以來,轉為心化,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然此尚不過強之於耳目而已,未能心化也;不心化,賞罰一不振焉,必解矣。” 宋 朱熹 《答張敬夫書》:“英才心化,多士風靡。”
杜鵑
(1)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厘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里
(2)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家國
家與國。亦指國家。《逸周書·皇門》:“是人斯乃讒賊媢嫉,以不利於厥家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後, 頃公 恐懼,不聽聲樂,不飲酒食肉,內愛百姓,問疾弔喪,外敬諸侯,從會與盟,卒終其身,家國安寧。”《魏書·司馬昱傳》:“ 超 父 愔 為 會稽 太守, 超 假還東, 昱 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二載》:“十一月, 廣平王 俶 、 郭子儀 來自 東京 ,上勞 子儀 曰:‘吾之家國,由卿再造。’”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書》:“老師以家國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聞。”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家國雖殊道自均,須知主僕即君臣。” 清 秋瑾 《滿江紅·感懷》詞:“自由香,常思爇;家國恨,何由雪?” 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詩:“百年家國恨, 禹 城日傾頽。”
陵谷
(1).《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毛 傳:“言易位也。” 鄭玄 箋:“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後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書·拓跋淵傳》:“臣以疏滯,遠離京輦,被其構阻,無所不為。然臣昔不在其後,自此以來,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變。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豐碑,懼從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韓偓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詩:“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數百年來幾陵谷,此猶堅完縫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詞:“能教滄海變桑田,陵谷一朝轉換。”
(3).丘陵和山谷。 唐 韓愈 《雜說》之一:“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蘇軾 《颶風賦》:“鼓千尺之濤瀾,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觸。”
(4).指陵墓。 清 顧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於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詩:“六十年間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樹,夜夜宿鳥還相呼。”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革除
(1) 全部廢除——主要用於法律、習慣制度、傳統等
革除陳規陋習
(2) 實施或引進更好的方法、更好的行動步驟或更好的行為來去除
革除惡習
(3) 開除;撤消職務
把他從公司革除出去
青溪
亦作“ 青谿 ”。 1.碧綠的溪水。 唐 杜甫 《萬丈潭》詩:“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 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紫巖隈兮青谿側,雲松煙蔦兮千古色。”
(2).古縣名。今 浙江省 淳安縣 。 北宋 方臘 起義於此。起義失敗後,縣名改為 淳安 。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八:“ 孫覿 《韓世忠墓誌銘》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臘 起 青溪 ,不旬朝,眾萬數,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國 吳 在 建業城 東南所鑿 東渠 。發源於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鍾山 西南,流經 南京 市區入 秦淮河 ,曲折達十餘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廢,今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亦猶 蔣侯 三妺, 青谿 之軌跡可尋;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瀾未歇。” 宋 周必大 《記金陵登覽》:“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頗堙廢。”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華, 王 謝 烏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內。以源出 青山 ,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沮水》:“ 沮水 南逕 臨沮縣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縣西 青山 ,山之東有 濫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為名。” 唐 駱賓王 《秋日於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五嶽棲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當陽市 。
遺石
(1).《舊唐書·薛元超傳》:“中書省有一盤石,初, 道衡 ( 元超 祖父)為內史侍郎,嘗踞而草制, 元超 每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後遂用為典實。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侍郎遺石在,過此一悽然。”
(2).前代遺存之石。 明 袁宏道 《場屋後記》:“入 會善寺 ,觀 戒壇 遺石。”
巾幗
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
諸葛亮數挑戰,帝( 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晉書·宣帝紀》
巾幗英雄
詩詞推薦
高陽台·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
郭麐〔清代〕暗水通潮,痴雲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雲住,露春纖、並坐調笙。莫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