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作者:沈鯨 朝代:明代

風入松原文

唐虞三代本摩漸。至於今為憲伏願皇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裁成輔相能無欿。使斯世斯民丕變竊惟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民之感化。淪於肌膚。浹於骨髓。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無為而天下治矣。

羨皞皞功歸自然。保國祚固如盤。

詩詞問答

問:風入松的作者是誰?答:沈鯨
問:風入松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雙珠記 第三十五出

參考注釋

唐虞

唐堯 與 虞舜 的並稱。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 唐 虞 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詩:“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代以前。”

代本

藏語譯名。舊譯“戴琫”、“戴繃”或“代奔”。原 西藏 地方政府軍職名,為四品官。 清 政府於 乾隆 五十七年規定藏軍限設三千名,代本六名,每一代本統兵五百名,沿為定製。例由貴族出身的俗官任職。1913年後, 西藏 地方政府大量擴軍,代本人數也隨之增加。

至於

(1) 表示程度、範圍

至於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於 泰安。(至:動詞,抵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至於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於負者歌於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於怨誹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於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皇上

(1) 皇帝

(2) 對皇帝的直接稱呼

(3) 對皇帝的間接稱呼

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學說或行為

仲尼祖述 堯舜,憲章 文武。——《禮記·中庸》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憲章

典章制度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裁成

(1).裁剪製成。《文選·謝瞻<張子房詩>》:“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張銑 註:“裁製成理,德被八方。”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且 叔師 研尋章句,儒生之腐者也; 嗣宗 沉湎麴櫱,酒徒之狂者也,斯豈能錯綜時事,裁成國典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萬事萬物萬理萬化都是它所裁成的,它是‘知周乎萬物而通濟天下’(《繫辭上·傳》)的全能全智。”

(2).編制而成。 唐 元稹 《唐故朝議郎侍御史河陰留後元君墓志銘》:“先府君叢集羣言,裁成百葉書抄。”

(3).猶栽培。謂教育而成就之。 清 汪弘隆 《寄謝同門曹翼宸》詩:“豈信質分薄,裁成寡良師。”《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老爺 ﹞一面擦著眼淚,向太太説道:‘我這位恩師再生之意,我不知受了他老人家多少裁成。’”

輔相

(1).輔助,幫助。《易·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穎達 疏:“相,助也。當輔助天地所生之宜。”《晉書·陶侃傳論》:“古者明王之建國也,下料疆宇,列為九州,輔相立功,咨於四岳。”《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哄他道:‘見在朝中輔相天子。’” 嚴復 《論世變之亟》:“於是裁成輔相,而置天下於至安。”

(2).宰相。也泛指大臣。《史記·孔子世家》:“王之輔相有如 顏回 者乎?” 唐 韓愈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愈 聞 周公 之為輔相,其急於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捉其髮。” 清 龔自珍 《農宗》:“古之輔相大臣盡農也,則 周 之庸次比耦之亞旅歟?” 章炳麟 《訄書·冥契》:“天子之於輔相,猶縣令之於丞尉。”

能無

反問語。猶能不。《論語·子罕》:“法文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左傳·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十:“人生非草木,能無感中情?”參見“ 能不 ”。

斯世

此世,今世。《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娛,免咎悔於斯世。”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語道斷,為 守常先生 的遺文寫了幾句,塞責而已。”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丕變

大變。《書·盤庚上》:“罔有逸言,民用丕變。” 孔 傳:“民用大變從化。” 唐 劉禹錫 《新修驛路記》:“近者嘗為王所,百態丕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不信,你看 周公 制禮之後,自當風俗丕變了,何以《國風》又多是淫奔之詩呢?” 郭沫若 《羽書集·告鞭屍者》:“民國以來輕武的風氣煥然丕變。” 沙汀 《困獸記》三:“讓我來自我批判一下吧:因為抗戰以還,世風丕變,豆渣已經變成豬了。”

流行

廣泛傳播;盛行

傳染病流行時常有護士奇缺的情況

置郵

用車馬傳遞文書信息。亦謂傳遞文書信息的驛站。《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焦循 正義:“置、郵、傳三字,同為傳遞之稱。以其車馬傳遞謂之置郵,謂之驛。其傳遞行書之舍,亦即謂之置郵,謂之驛。” 唐 楊炯 《<王子安集>舊序》:“教之者逾於激電,傳之者速於置郵。” 宋 范成大 《麻線堆》詩:“舟檝避潢潦,置郵疾飛馳。”按,古制,置為馬遞,郵為步遞,原有區別,後即混用。

傳命

傳達命令。《禮記·聘義》:“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感化

(1) 用言行的影響,使人受感動而逐漸轉變

用黨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2) 跟外界接觸而動心

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魯迅《故鄉》

肌膚

(1) 肌肉皮膚

(2) 比喻男女之間親密的關係

骨髓

(1) 一種軟而富含各種血細胞的結締組織,占據大多數骨的骨髓腔和網眼部分

(2) 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勞動果實

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清· 黃宗羲《原君》

不識不知

(1).謂不識古今。形容古代民風淳樸。《詩·大雅·皇矣》:“帝謂 文王 ,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列子·仲尼》:“ 堯 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2).猶不知不覺。 靜嘨齋主人 《<西遊補>答問》:“情之魔人,無形無聲,不識不知,或從悲慘而入;或從逸樂而入;或一念疑搖而入;或從所見聞而入。”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然而通讀全篇,較之攻擊 日本 人,倒是不識不知地將 * 留學生的不品行,特地費了力招供出來的地方更多。”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自然

(1) 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擇於自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2)

(3) 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

自然現象

自然之驗。——《史記·貨殖列傳》

(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

聽其自然

(6) 當然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魯迅《朝花夕拾》

國祚

(1).國運。《陳書·吳興王胤傳》:“皇孫初誕,國祚方熙。” 宋 陳亮 《箴銘贊》:“國祚若旒,誰任其責。”

(2).皇位。《漢書·劉向傳》:“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後漢書·李固傳》:“頻年之間,國祚三絶。”《新唐書·蔣乂傳》:“ 中宗 即位,春秋已壯,而母后篡奪以移神器,賴 張柬之 等國祚再復。”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保洪圖社稷,鞏國祚延綿。”

詩詞推薦

  • 題惲壽平山水畫冊·其十·溪山漁雪

    乾隆清代〕法撫王家畫,景傳柳氏詩。寒江漁不餌,此事每相疑。
  • 茅屋

    薛嵎宋代〕茅舍竹椽短,不勞朱惡施。高無神鬼瞰,貧與子孫宜。近古意全朴,當風勢亦危。梅花有幽致,一樹隔疎籬。
  •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李煜唐代〕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周起宗經乾赴桂林帥幕

    楊萬里宋代〕乃翁昔夢飛入月,東字分明篆銀闕。明朝占夢占者雲,一甲八人更何說。紹興大對奏集英,天風吹下臚傳聲。作者
  • 雨未止再次前韻二首

    陳造宋代〕蒼顏無酒不能紅,坐窗袖手禪衲同。幾時羲馭肯憐客,滿意花卉搖光風。樽酒向君懷抱盡,賡歌劇譚忘悔吝。更看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賦清曠亭

    鄧深宋代〕半村半郭事林丘,非閣非船榜釣舟。秋月無邊涼細細,江天不盡水悠悠。誰開圖畫當前面,絕點塵埃到上頭。我輩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杜甫墳

    徐照宋代〕耒陽知縣非知已,救厄無蹤豈忍聞。若更聲名可埋沒,行人定不吊空墳。
  • 詠史

    左思魏晉〕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被褐
  • 山中吟三首

    錢時宋代〕一毫頭許便爭衡,蠻觸尋兵決死生。山隱等閒收至寶,卻無人共老夫爭。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五月

    李賀唐代〕雕玉押簾上,輕轂籠虛門。井汲鉛華水,扇織鴛鴦文。回雪舞涼殿,甘露洗空綠。羅袖從徊翔,香汗沾寶粟。
  • 游雲棲四絕句·其一

    乾隆清代〕循塘減從路由西,花拂垂鞭香馬蹄。已是不凡仙境界,雲標遙認寺雲棲。
  • 滿江紅 次韻答暢泊然

    劉敏中元代〕滿紙龍鸞,渾厭倒、來禽青李。黃絹好、朝吟暮玩,愛之無已。玉刻來從千載上,寶珠出自重淵底。每相逢慰淡相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春來口號

    乾隆清代〕有景呈前有興投,八叉底用費冥搜。春來試看百昌富,豈是東皇逐物酬。
  • 秋夕貧居

    黃滔唐代〕聽歌桂席闌,下馬槐煙里。豪門腐粱肉,窮巷思糠秕。孤燈照獨吟,半壁秋花死。遲明亦如晦,雞唱徒為爾。
  • 送慈師北游

    林逋宋代〕鬱郁蒲茸染水田,渡淮閒寄賈人船。知師一枕清秋夢,多為林間放鶴天。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
  • 游秘藏院呈老叟

    丘葵宋代〕法藏千年在,何人結構功。寒潭空夜月,老檜易秋風。我問四奇觀,師支一切空。因之悟真境,只在太虛中。
  • 送山人歸舊隱

    權德輿唐代〕工為楚辭賦,更著魯衣冠。歲儉山田薄,秋深晨服寒。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會被公車薦,知君久晦難。
  • 減字木蘭花(病起不見杏花作)

    葛勝仲宋代〕杏花零亂。擬把百觚來判斷。病臥漳濱。不見枝頭鬧小春。吾衰老矣。一醉花前猶不遂。情緒厭厭。虛度韶光又一
  • 歲暮書事十二首

    張耒宋代〕牛羊已歸去,殘照滿山陂。霜雁田中靜,風鳶木杪悲。川原今自若,龍虎昔交馳。丘隴耕桑盡,千年不復知。
  • 送喬岑

    強至宋代〕世俗誰夸晝錦歸,鄉人應笑舊儒衣。一言許與經詞伯,三道聲名出禮闈。好在青雲鬚遠步,莫愁黃鵠不高飛。還家
風入松原文_風入松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