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月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泛月原文

西北風薦爽,徂雲舒我懷。

玉蟾迎望夕,流光正徘徊。

滄池瀲金波,蘭舟試溯洄。

新蟬一兩鳴,初荷三五開。

天豁沉星辰,倒影浸樓台。

即景今昔同,胡為情惻哉。

詩詞問答

問:泛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泛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西北風

從西北吹來的風

玉蟾

見“ 玉蟾蜍 ”。

望夕

通常指舊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 江陵 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五年》:“帝自畢諒陰,以 啟聖院 太宗 降誕之地,聖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為制。”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滄池

(1). 漢 未央宮 內池名。《三輔黃圖·滄池》:“ 未央宮 有 滄池 ,言池水蒼色,故曰 滄池 。池中有 漸臺 , 王莽 死於此。” 漢 張衡 《西京賦》:“ 滄池 漭沆, 漸臺 立於中央。”

(2).泛指水色碧青的池塘。 南朝 宋 顏延之 《碧芙蓉頌》:“擢麗滄池,飛映雲屋。” 唐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 昆明 鑿 漢 年。”

金波

(1).謂月光。《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日華燿以宣明。” 顏師古 註:“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南朝 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 鳷鵲 ,玉繩低 建章 。” 宋 司馬光 《閏正月十五日夜監直對月懷諸同舍》詩之一:“霧浄金波溢,天開碧幕空。”

(2).借指月亮。 唐 白居易 《對琴待月》詩:“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 唐 羊士諤 《和武相早朝中書候傳點書懷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 《十五夜立秋對月》詩:“金波圓靜夜,銀漢近前楹。”

(3).反射著耀眼光芒的水波。 南朝 梁武帝 《七喻·如炎》詩:“金波揚素沫,銀浪翻緑萍。” 宋 孫光憲 《漁歌子》詞:“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澄澈。”

(4).酒名。亦泛指酒。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七:“﹝ 張次賢 ﹞嘗記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間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營曲·晉王出寨》:“眾番官齊打手,眾侍女捧金波。” 明 王九思 《駐馬聽·四時行樂》套曲:“滿飲金波,琵琶一曲把閒愁彈破。”

蘭舟

木蘭木製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

新蟬

初夏的鳴蟬。 唐 白居易 《六月三日夜聞蟬》詩:“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彈琴訴怨》:“柳陰中忽聽新蟬,更流螢飛來庭院。”

一兩

(1).計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淮南子·天文訓》:“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宋史·律曆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

(3).猶一雙。 明 劉績 《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數。《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晉書·紀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紅樓夢》第九回:“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 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星辰

星的總稱

日月星辰

倒影

倒立的影子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詩詞推薦

  • 憶歸口號

    曹彥約宋代〕初無警策驟驚人,亦不媕阿巧進身。每向經筵持正論,願於國肪獎忠臣。昔從新政趨嚴召,今為衰年避要津。陛下
  • 紅崖道中望定西嶺

    牛燾清代〕落日半銜西嶺上,暮煙初起石橋頭。千盤磴道穿雲出,萬壑松溪逐澗流。蒙段杳矣黃土跡,河山頓改碧榆秋。君看
  • 寄何宣仲

    王洋宋代〕同年進士同壇僧,暫聯戢戢如浮萍。一從仕版祗事役,往往牢落如膽星。假能作意篤恩好,言語不過時芳馨。死一
  • 南安寺

    廖厚初清代〕仿佛仙源,十里桑麻春靄瑞;皈依法院,一瓶楊柳佛因緣。
  • 龜山禪寺

    姚望之宋代〕萬山深處遠輪蹄,古寺雍熙詔賜題。坐望竺乾諸佛近,徙憑菌閣十方低。靈岩頻見玄猿度,琪樹 * 白鶴樓。不覺
  • 碧落洞四首

    楊萬里宋代〕碧落諸峰是碧簪,忽於平地插瑤岑。洞中定有神仙宅,玉室金堂不可尋。
    泛月原文_泛月的賞析_古詩文
  • 越來溪

    虞堪元代〕每踏扁舟過越來,青山何處復登台。野花荊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鳥回。
  • 水調歌頭(十之六)

    夏元鼎宋代〕擒得鉛歸舍,進火莫教遲。抽添沐浴,臨爐一意且防危。只為嬰兒未壯,全藉黃婆養育,丁 * 扶持。火力頻加減
  • 次韻漢卿舅即事

    范成大宋代〕風卷南枝一夜休,孤芳寧肯為人留?淡妝素服真成夢,落月橫參各自愁。
    泛月原文_泛月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菊未開

    石存禮明代〕風雨重陽已近時,始移叢菊向東籬。莫言徵士歸來早,只怪黃花開較遲。獨賞不煩人送酒,急催猶賴我題詩。江空
  • 和蘇適春雪八首

    張耒宋代〕寒陣須憑酒解圍,閒官幸可典朝衣。一杯冷落憑誰勸,卻有飛花舞入帷。
  • 弭蓋亭

    文同宋代〕弭蓋長亭下,軒窗慰客心。田塍交遠日,水堋瀉清襟。此道雲千里,西山雪萬尋。塵衣無奈拂,去騎復駸駸。
  • 箕山詠古

    乾隆清代〕不受斯已耳,恥逃失過清。重華實受之,何礙元德升。武仲自高人,龍門傳矯情。封墓配五嶽,放勛千載稱。表德
  • 分宜絕句

    阮閱宋代〕扶疏碧樹想吾廬,近隔清江幾舍余。少聽光風吹剩水,未妨蕭寺曝新書。
    泛月原文_泛月的賞析_古詩文
  • 摸魚兒

    林正大宋代〕泛松江、水遙山碧,清寒微動秋浦。霜雲霽色橫無際,別鵠驚鴻無數。朝又暮。聽牧笛長吹,隱隱漁榔度。騷人才
  • 戲題小庵畫軸三首·其三·獐

    周孚宋代〕當時餓鴟箭,驚皇無復魂。困臥階下草,深愧主人恩。
  • 次韻陳秀才

    張鎡宋代〕規模黨是野人居,剪結蒼松蔭屋除。閒把欹眠酬懶架,靜便徐步當安輿。青精飯好終延老,紫石潭空總付渠。玩世
  • 縣齋對雪

    梅堯臣宋代〕密雪夜來積,起見萬物春。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古邑失荒穢,王路覆平均。從茲慶豐年,蹈詠慚小臣。
    泛月原文_泛月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碧雲寺口號

    乾隆清代〕政簡晝長無所事,招提隔嶺偶尋沿。昨宵陰弗雨而霽,太覺循名實未全。
  • 晚宿

    劉子翬宋代〕石瀨分流小,霜林間樹紅。暮橋橫隱約,寒鍛響丁東。
泛月原文_泛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