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墨池

作者:喻汝礪 朝代:宋代

子云墨池原文

讀書豈不好,憂憤還自茲。

書中見古人,隱閔惻餘思。

遇險理有激,尋分意多隨。

娟娟感姱容,戚戚念幽棲。

曾是無間然,孰焉愜所宜。

覽之不自聊,悵然起遙悲。

不如撥置之,濁酒聊一持。

先生頗多事,斯心昧前知。

亦復坐奇字,慘然亡所歸。

詩詞問答

問:子云墨池的作者是誰?答:喻汝礪
問:子云墨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成都文類》卷八作焉

參考注釋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憂憤

憂慮悲憤;憂慮憤恨

憂憤不平

積憂憤。——清· 方苞《獄中雜記》

中見

指中見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他每眾人多是地方中見。” 清 李漁 《慎鸞交·贈妓》:“喜得有箇中見,老兄若不信,只問貴相知便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箇中見,寫一張切切實實的借券,交與你執著。”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隱閔

(1).隱忍著憂傷。閔,通“ 憫 ”。《楚辭·九章·思美人》:“寧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 馬茂元 註:“隱閔,隱忍著憂閔。”

(2).謂無形跡。《淮南子·原道訓》:“穆忞隱閔,純德獨存。” 高誘 註:“穆忞,隱閔,皆無形之類也。”

遇險

碰到險情

分意

分散精神。 明 高啟 《青丘子歌》:“ 青丘子 聞之不分意,吟聲出吻不絶咿咿鳴。”

自度,料想。《太平廣記》卷一一○引《辨正論·竺長舒》:“於邑內遭火,屋宇連棟,甍簷相繼,火至皆焚。 長舒 家正住下風,分意燒毀。”

娟娟

(1).姿態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2).長曲貌。《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註:“《上林賦》曰,‘長眉連娟’。” 唐 沉佺期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詩:“娟娟潭裡虹,渺渺灘邊鶴。”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四月》詩:“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馬光 《和楊卿中秋月》:“嘉賓勿輕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凍月娟娟白,高雲兀兀垂。”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

(4).飄動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5).同“ 涓涓 ”。緩流;細流。 前蜀 韋莊 《夜景》詩:“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清 吳偉業 《過席允來山居》詩:“石筍一林雲活活,藥欄千品雨娟娟。”

姱容

美麗的容貌。《楚辭·招魂》:“姱容修態,絙洞房些。” 明 高濂 《玉簪記·標目》:“ 陳女 姱容, 潘生 俊雅。” 清 珠泉居士 《續板橋雜記·麗品》:“其大婦曰 嚴三 ,齒長於姬,而姱容修態,堪與頡頏。”

戚戚

(1) 相親的樣子

戚戚兄弟

(2) 低語聲

戚戚低語

(3) 憂懼;憂傷的樣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4) 心動的樣子

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無間

(1) 中間沒有間隙

親密無間

(2) 不間斷

氣象觀測,日夜無間

(3) 不分別

無間是非

所宜

適宜;妥當。《書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可謂古之老成,朝之碩德,久處散地,實非所宜。”

不自聊

猶無聊。 宋 劉克莊 《長相思·餞別》詞:“風蕭蕭,雨蕭蕭,相送津亭折柳條,春愁不自聊。” 宋 趙令畤 《候鯖錄》卷五:“ 微之 心不自聊,既出之翰墨,姑易其姓氏耳。” 明 高啟 《丁校書見招晚酌》詩:“正坐羈愁不自聊,遠煩舟楫暮相邀。”

悵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撥置

(1).廢置;擱置。 晉 陶潛 《還舊居》詩:“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撥,一本作“ 廢 ”。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之三:“山翁醉如泥,村酒甜如蜜,追思蓴與鱸,撥置名和利。”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四五:“但願長若斯,撥置身外事。”

(2).挑撥。《水滸傳》第四四回:“你這廝在 蔡九知府 後堂,且會説黃道黑,撥置害人,無中生有。” 明 姚茂良 《精忠記·蠟書》:“都道他是報國忠臣,豈當我讒言撥置。”

濁酒

未濾的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宋· 范仲淹《漁家傲》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多事

(1) 事故或事變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別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餘的或不應該做的事

他總愛多事

前知

預知;有預見;事先知道。《禮記·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胥 ( 伍子胥 )為人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治拜國,武定天下,執綱守戾,蒙垢受恥,雖寃不爭,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序》稱 天祐 元年, 金城 馮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別為一書,庶兵火煨燼之後來者不至束手。今百書遂無存者,則 贄 可謂前知矣。”《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他背地裡合我説, 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參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難,如何自己都不知道?”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中國駐日代辦致柏林外部之電》:“ 德國 私人之參與戰事,當為 德國 政府所前知。”

亦復

(1).也。表示同樣。《後漢書·霍諝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併,企業界中亦復如此。”

(2).又。《世說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奇字

(1). 漢 王莽 時六體書之一,大抵根據古文加以改變而成。《漢書·揚雄傳下》:“間請問其故,乃 劉棻 嘗從 雄 學作奇字, 雄 不知情。” 顏師古 註:“古文之異者。”《隋書·經籍志一》:“ 漢 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

(2).泛指古文字。 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參閱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

慘然

心裡悲痛的樣子

慘然不樂

所歸

(1).歸依;歸宿。《老子》:“儽儽兮若無所歸。”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2).歸向;歸屬。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下流之人,眾毀所歸。” 漢 班彪 《王命論》:“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3).稱讚。 晉 羊祜 《讓開府表》:“功未為眾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

詩詞推薦

子云墨池原文_子云墨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