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芝歌·其二原文
芝生億萬齡,朱華冒紫莖。
芝生億萬齡,朱華冒紫莖。
仙人結作佩,服之覲帝庭。
覲帝庭,載雲軿,御霓旌。
吐納元氣,游於杳冥。
欲以言志,芝生億萬齡。
詩詞問答
問:石芝歌·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石芝歌·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億萬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朱華
(1).指荷花。《文選·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緑池。” 李善 註:“朱華,芙蓉也。” 唐 王勃 《採蓮賦》:“詠緑竹於風曉,賦朱華於月夕。” 明 陳子龍 《酬舒章向疾之作用原韻》:“黃鳥鳴層陰,朱華長幽沼。”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朱華媚瑤沼,微風芬以清。”
(2).泛指紅花。 三國 魏 曹植 《朔風詩》:“昔我初遷,朱華未希。今我旋止,素雪雲飛。” 唐 孟郊 《崢嶸嶺》詩:“古樹浮緑氣,高門結朱華。”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一:“豐草承露凋,朱華冒風謝。”
(3).見“ 朱於 ”。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帝庭
(1).天庭。《書·金縢》:“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 孔 傳:“汝元孫受命於天庭為天子。”
(2).宮廷;朝廷。 漢 班昭 《大雀賦》:“翔萬里而來游,集帝庭而止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俞往欽哉之授,並陳辭帝庭,匪假書翰。”
(3).祭天神之廷。《漢書·郊祀志上》:“鼎宜視宗禰廟,臧於帝庭,以合明應。” 顏師古 註:“帝庭, 甘泉 天神之庭。”
雲軿
神仙所乘之車。以云為之,故云。 南朝 梁 沉約 《赤松澗》詩:“神丹在茲化,雲軿於此陟。” 唐 顧況 《梁廣畫花歌》:“ 王母 欲過 劉徹 家, 飛瓊 夜入雲軿車。” 宋 梅堯臣 《題劉道士奉真亭》詩:“芝蓋雲軿杳無至,不知誰更似 楊權 。” 清 龔自珍 《憶瑤姬》詞:“玉京宮殿杳,九霄仙佩,不下雲軿。” 周斌 《上巳後楚傖招飲出示<分湖吊夢圖>》詩之二:“惆悵雲軿去不還,墓門瞻拜竟緣慳。”
霓旌
(1).相傳仙人以雲霞為旗幟。《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舉霓旌之墆翳兮,建黃纁之總旄。” 王逸 註:“揚赤霓以為旌。” 前蜀 韋莊 《喜遷鶯》詞:“香滿衣,雲滿路,鸞鳳繞身飛舞。霓旌絳節一羣羣,引見 玉華君 。”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龍上漢時,願把霓旌引煙策。” 明 夏完淳 《觀濤》詩:“海女霓旌乍有無,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明 陸采 《懷香記·假公薦舉》:“閶闔欲開,霓旌飄颻乎翠樹;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吐納
(1).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也。”《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 ,若何?”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摶 不知吐納修養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聖世?” 清 孫枝蔚 《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
(2).泛指呼吸。 魯迅 《墳·雜憶》:“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於 清 末,而大抵長於 民國 ,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於再有什麼異族軛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五:“心臟的每一回跳動,鼻息的每一回吐納,都奏出‘我愛著你’那句話的激動的節拍。”
(3).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漢 王粲 《游海賦》:“苞吐納之弘量,正宗廟之紀綱。” 晉 郭璞 《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4).比喻貿易,買賣。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商品的生產和吐納的中心,手工業作坊和批發行號的所在地,集中著數量相當巨大的後備手工業工人和小商攤販。”
(5).言談;談吐。《魏書·元翼傳》:“美姿貌,善吐納,兼有將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竺道生》:“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6).指發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 崔 記教坊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斂渾淪。”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杳冥
(1) 幽暗
於恍惚杳冥之中。——《老殘遊記》
(2) 極高或極遠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於杳冥之上。——宋玉《對楚王問》
絕雲霓,入青霄,飛騰乎杳冥之上。——《鏡花緣》
欲以
即“欲以(之)”,想借(此)
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欲以動上意。(即“欲以之動上意”的省略。)——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言志
指詩歌。語出《書·舜典》:“詩言志。” 唐 王洙 《東陽夜怪錄》:“ 去文 不才,亦有兩篇言志奉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