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庚四首·其四原文
習習景風,甘雨其濛。
醴泉泄泄,玉燭融融。
詩詞問答
問:由庚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朱載堉
問:由庚四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由庚四首·其四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朱載堉的名句有哪些?答:朱載堉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押東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二
參考注釋
習習
(1).頻頻飛動貌。《楚辭·九辯》:“驂白霓之習習兮,歷群靈之豐豐。” 朱熹 集註:“習習,飛動貌。” 晉 左思 《詠史》之八:“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唐 盧照鄰 《釋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鳥兮其羽習習。”
(2).微風和煦貌。《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毛 傳:“習習,和舒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靈風生太漠,習習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這春光融融,和風習習,憑在欄桿上,留連痛飲。” 冰心 《寄小讀者》七:“涼風習習,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習習冠蓋。”《文選·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 張銑 註:“習習,盛也。”
(4).清雅和諧貌。 漢 傅毅 《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文選·嵇康<琴賦>》:“洋洋習習,聲烈遐布。” 李周翰 註:“洋洋習習,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癢等感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細辛出 華山 ,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 石 覺森寒如澆氷水,喉中習習作癢。”
(6).象聲詞。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溪流潺潺雨習習,燈影山光滿窗入。” 沉從文 《邊城》十一:“草叢裡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習習作聲。”
景風
(1).祥和之風。《尸子》卷上:“祥風,瑞風也。一名景風,一名惠風。”《列子·湯問》:“景風翔,慶雲浮。”《法苑珠林》卷七:“ 李巡 曰:‘景風,太平之風也。’”
(2).八風之一。南風。《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故曰景風。”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方今蕤賓紀時,景風扇物,天氣和暖,眾果具繁。”蕤賓,樂律名,配陰曆五月。 唐 李白 《過汪氏別業》詩之二:“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 明 楊慎 《伊蘭賦》:“開以景風之俶辰兮,貫乎星回之火節。”
(3).八風之一。東南風。《淮南子·墬形訓》:“東南曰景風,南風曰巨風。”
(4).八風之一。東風。《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望側階而容賢,候景風而式典。” 劉良 註:“景風,東風也。”
甘雨
對農事特別適時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時降,萬物以嘉。——《爾雅·釋天》
醴泉
(1) 甘甜的泉水
(2) 水,在四川省眉山縣西,有二源,皆發源於蟠龍山與松江會合處,注入長江
泄泄
(1).和樂貌。《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杜預 註:“洩洩,舒散也。” 楊伯峻 註:“洩本作泄,今作洩者,蓋仍《唐石經》避 唐太宗 李世民 諱改。《金澤文庫》本作泄。”《文選·張衡<思玄賦>》:“聆廣樂之九奏兮,展洩洩以肜肜。”舊註:“洩洩肜肜,皆樂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王粲 《贈楊德祖》詩云:‘我君餞之,其樂洩洩。’”
(2).舒徐貌。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內有 成山 ,衝出此險道,洩洩宵行至 威海衛 所,開泊 劉公島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阿樨》:“明知弟幼弱,不加防護,任其獨行,不飽豺虎,必遭顛墜。汝慮我死後,數畝山田,不能獨受,故幸災樂禍,洩洩獨歸耶?”
(3).飛翔貌。《文選·木華〈海賦〉》:“羣飛侶浴,戲廣浮深。翔霧連軒,洩洩淫淫。” 李善 註:“洩洩淫淫,飛翔之貌。”一說沉浮貌。見 張銑 注。
(4).任風貌。《文選·木華<海賦>》:“於是舟人漁子,徂南極東……或掣掣洩洩於裸人之國,或汎汎悠悠於黑齒之邦。” 李善 註:“掣掣洩洩,任風之皃。”
(1).鼓翼貌。一說緩飛貌。《詩·邶風·雄雉》:“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毛 傳:“雄雉見雌雉飛,而鼓其翼泄泄然。” 朱熹 集傳:“泄泄,飛之緩也。”
(2).閒散自得貌;和樂貌。《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朱熹 集傳:“泄泄,猶閒閒也。”《詩·魏風·十畝之間》:“桑者閒閒兮。” 朱熹 集傳:“閒閒,往來者自得之貌。” 晉 夏侯湛 《獵兔賦》:“盤紆游田,其樂泄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思及此而猶泄泄於民上者,非人心也。”
(3).弛緩;懈怠。《詩·大雅·板》:“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朱熹 集傳:“泄泄,猶沓沓也;蓋弛緩之意。”《明史·方從哲傳》:“四十六年四月,大 清 兵克 撫順 ,朝野震驚。帝初頗憂懼,章奏時下,不數月泄泄如故。” 清 錢謙益 《跋〈董侍郎文集〉》:“今之邊鎮,只恃一 遼 ,一旦有事,內虛外弱…… 金 再舉而 宋 虜者,以不聽 李綱 ,散遣勤王諸將之故,今可泄泄不早為之所乎?” 清 林則徐 《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一說競進貌。見《詩·大雅·板》 孔穎達 疏。或說多言。見《說文·口部》“呭”和《言部》“詍”。
玉燭
(1).謂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郭璞 註:“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燭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金甌仍未缺,玉燭又新調。”
(2).燭的美稱。 唐僖宗 宮人《金鎖》詩:“玉燭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七:“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馬》詩之一:“四蹄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燭斜。”
(4).樂律名。《隋書·律曆志上》:“黃鐘: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舊唐書·音樂志三》:“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融融
(1) 形容和樂愉快的樣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種溫和舒適的程度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明亮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