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送宋侍御原文
瀲灩晴波照錦衣,仙舟歸去疾如飛。
一盤零露初傾酒,五兩柔風半繞扉。
身向龍門慚接武,心隨鷗鳥亦忘機。
帝城千里勞魂夢,遙見行雲入翠微。
詩詞問答
問:舟中送宋侍御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舟中送宋侍御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舟中送宋侍御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瀲灩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蕩漾
浟湙瀲灩,浮天無岸。——木華《海賦》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湖光瀲灩
晴波
陽光下的水波。 唐 楊炯 《浮漚賦》:“狀若初蓮出浦,映晴波而未開。” 唐 陸龜蒙 《和龔美重玄寺雙矮檜》:“更憶早秋登 北固 ,海門蒼翠出晴波。”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晴波滑笏之狀,如在目前。”
錦衣
(1).精美華麗的衣服。舊指顯貴者的服裝。《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毛 傳:“錦衣,采色也。” 孔穎達 疏:“錦者,雜採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覽古》詩:“ 越王 句踐 破 吳 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行儀衛》:“象七頭,各以文錦被其身……錦衣人跨其頸。”
(2).指禁衛軍士卒。《前漢書平話》卷上:“黃羅旗蓋下,見三千個錦衣簇擁,二百員戰將遮護。”
(3).指錦衣衛。亦指錦衣衛的官員。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察智·周新異政》:“公在 浙 多異政,時錦衣紀綱擅寵,使千戶往 浙 輯事,作威受賂, 新 捕治之。”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 定生 大為錦衣 馮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會獄》:“聽説要拿廵按 黃澍 、督撫 袁繼鹹 、大錦衣 張薇 。”
仙舟
舟船的美稱。 隋 江總 《洛陽道》詩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馬 王戎 鑣。” 唐 李嶠 《送光祿劉主簿之洛》詩:“仙舟窅將隔,芳斝暫雲同。” 宋 無名氏 《梅妃傳》:“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 宋 梁明夫 《賀新郎·壽呂道山四十九歲》詞:“萬里朝天去,見 潯陽 江上,風引仙舟 淮 浦。” 金 曹之謙 《送李郭二子還鄉》詩:“祖帳臨寒水,仙舟漾夕暉。”
去疾
複姓。相傳為 春秋 鄭穆公 子 去疾 之後代。見《通志·氏族四》。
零露
降落的露水。《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鄭玄 箋:“零,落也。”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里行》:“馳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清 譚嗣同 《公宴》詩:“華月流綺疏,置酒臨高臺。劍佩拂零露,冠蓋紛以來。”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張元乾 《沁園春》詞:“富貴浮雲,身名零露,事事無心歸便歸。”一說,露珠。見 高亨 《詩經今注》。
五兩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 鄭玄 註:“納幣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註:“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徵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註:“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著。”
柔風
和風;春風。《管子·四時》:“然則柔風甘雨乃至,百姓乃壽,百蟲乃蕃,此謂星德。” 尹知章 註:“柔,和也。”《文選·陸機<園葵>詩》:“時逝柔風戢,歲暮商猋飛。” 呂延濟 註:“柔風,春風也。” 唐 羅隱 《讒書·本農》:“豐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風之力,不知生育長養之仁。”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忘機
指沒有巧詐的心思,與世無爭
陶然忘機
帝城
京都;皇城。《漢書·陳鹹傳》:“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維 《奉和聖制春望之作應制》:“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明 陳束 《都下秋雨夜飲王子長宅》詩:“安知非夢寐,相對帝城陰。”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少婦昨宵家書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魂夢
夢;夢魂。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詩:“ 嵩 南春徧傷魂夢, 壺口 雲深隔路歧。”《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於大郊 魂夢裡也道:‘此時死屍,不知漂去幾千萬里了。’” 清 方文 《寄懷齊方壺》詩:“千里家山魂夢遠,三江雨雪信音稀。”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吾已嘬之,飲之,葄之,枕之,魂夢通之。”
遙見
遠遠望見。《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使之遙見而指屬,則雖韓盧不及眾兔之塵。” 唐 薛能 《昇平詞》之二:“辛勤自不到,遙見似前程。”
行雲
流動的雲;亦用以比喻女子頭髮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詩詞推薦
春日雜感和程佛肩陳佐卿原韻八首·其一
方鶴齋〔清代〕雕鞍何處帶禽歸,再向閭閻殺一圍。獵騎不因擒賊去,飢鷹只解傍人飛。生兒豚犬名堪借,占歲鰥魚夢已非。搜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