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代祠部書院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題代祠部書院原文

上第西歸即棄官,此人趣味亦堪憐。

風波常自廟堂起,雲壑不隨朝市遷。

野叟饋漿羞客氣,山僧投拂悟塵緣。

青城山下空堂在,留入華陽續舊編。

詩詞問答

問:題代祠部書院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題代祠部書院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代祠部書院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代淵,蜀人。天聖二年登上第,歸鄉不仕。書院在青城山

參考注釋

上第

(1).上等;第一。《後漢書·梁冀傳》:“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 冀 。” 李賢 註:“上第,第一也。” 唐 李華 《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關外諸侯,公為上第,由是分掌選署,仕進之族知勸焉。”

(2).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後漢書·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新唐書·選舉志上》:“每問經十條,對策三道,皆通,為上第,吏部官之;經義通八,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罷歸。”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君也讀書致上第,傳家翰墨閒遊戲。”

及第。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張庾》:“明年春,﹝ 庾 ﹞進士上第焉。” 宋 劉攽 《次韻晁單州詩》之六:“愛子桂枝新上第,弄孫蘭茁始書名。”

西歸

(1).向西歸還;歸向西方。《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與故游夜別》詩:“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唐 孟郊 《感懷》詩之五:“去去荒澤遠,落日當西歸。”

(2).用作人死亡的婉詞。如:跨鶴西歸;鸞馭西歸。

棄官

謂自動解職去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典史再舉鄉試》:“﹝ 曹文忠 ﹞為 山西 代州 教職,負才不屑卑冗,欲棄官再就試,為吏部駁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朱晦翁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遂棄官不做,隱居本處 武夷山 中。”

趣味

(1) 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趣味無窮

(2) 愛好

迎合低級趣味

風波

(1) 風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運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變遷

世路風波

惹出風波

(2) 亂子;糾紛

風波迭起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雲壑

雲氣遮覆的山谷。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誘我松桂,欺我雲壑。” 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乃知軒冕徒,寧比雲壑眠。”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畢竟春光誰領畧。九陌緇塵,抵死遮雲壑。”

朝市

早市。《周禮·地官·司市》:“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

(1).朝廷和市集。《左傳·襄公十九年》:“婦人無刑,雖有刑,不在朝市。”《史記·張儀列傳》:“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 三川 、 周室 ,天下之朝市也。”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故先王之刑也,官師以成之,棘槐以斷之,情訊以寬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黃省曾 註:“《周禮·掌囚》:‘及刑殺,告刑於王,奉而適朝士,加明梏,以適市而刑殺之。’所謂朝市以共之也。”

(2).泛指名利之場。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 宋 蘇軾 《發廣州》詩:“朝市日已遠,此身良自如。” 元 劉時可 《春日田園雜興》詩:“坐睡略無朝市夢,踏歌時有里閭游。”《封神演義》第 * 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點林泉事。”

(3).指朝廷。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二:“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 王利器 集解:“朝市,猶言朝廷。” 南朝 梁 沉約 《細言應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

(4).泛指塵世。 唐 張祜 《金山寺》詩:“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宋 秦觀 《和孫莘老游龍洞》:“更欲仗筇留頃刻,卻疑朝市已千齡。” 明 何景明 《宿淇公方丈》詩:“明朝又朝市,回憶碧山岑。”

野叟

村野老人。 唐 杜荀鶴 《亂後山居》詩:“野叟並田鉏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煙。” 明 楊慎 《詞品·寫詞述懷》:“想山翁野叟,正爾高眠。” 歐陽山 《苦鬥》七十:“這裡面,有自稱野叟的大官兒。”

客氣

(1) 講場面話,不吐真言

(2) 彬彬有禮

(3) 作禮節上的表示;謙讓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拂悟

違反,違逆。悟,通“ 牾 ”。《韓非子·說難》:“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繫縻,然後極騁智辯焉。” 王先慎 集解:“《説文》:‘牾,屰也’,牾為正字,悟、忤並通假字。”《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大忠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排,迺後申其辯知焉。” 張守節 正義:“拂悟,當為‘咈忤’,古字假借耳。咈,違也。忤,逆也。”

塵緣

佛教、道教謂與塵世的因緣。 唐 韋應物 《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詩:“佳士亦棲息,善身絶塵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賦鶴》:“端只為愛河慾海起波濤,名韁利鎖不能逃,這塵緣怎消?”《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是天上 苟元帥 ,塵緣已滿,眾將請他上天歸班,非擊死也。” 清 姚鼐 《徐半山桂》詩:“已將僧祴謝塵緣,猶有深情拜杜鵑。”《人民文學》1979年第5期:“這么說來,老先生是情願斬斷塵緣,皈依我佛的了。”

青城山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北接 岷山 ,連峰不絕,以 青城 為第一峰。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風景秀麗。相傳 東漢 張道陵 修道於此。道教稱為“第五洞天”。《太平御覽》卷五四引《玄中記》:“ 蜀郡 有 青城山 ,有洞穴潛行,分道為三,道各通一處,西北通 崑崙 。”《雲笈七籤》卷一百:“﹝ 黃帝 ﹞南至 青城山 ,禮謁 中黃丈人 。”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天下名山惟 華山 、 茅山 、 青城山 無僧寺。”

空堂

空曠寂寞的廳堂。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日黃昏而望絶兮,悵獨託於空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七:“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舊編

舊稿。 宋 劉克莊 《燈夕二首呈劉帥》詩之二:“書生晚抱憂時志,歸畫殘灰理舊編。”

詩詞推薦

題代祠部書院原文_題代祠部書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