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釋奠先師疊去歲仲春丁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昨歲精思釋用丁,祭臨日吉恰斯經。

為師永俾百王法,立教恆垂萬代刑。

樂奏仰瞻心嚮往,禮成應退步猶停。

古稀何有不踰矩,舞象惟慚自幼齡。

詩詞問答

問:《二月十一日釋奠先師疊去歲仲春丁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

2. 昨歲癸卯仲春丁祭親詣太學行禮考月令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始見於呂覽漢儒編入戴記其所以用上丁之義原無明文因思說文釋丁雲丁承丙象人心用丁之義或指堯舜傳心之學而夫子承之丙者明也在明明德即明心也釋奠用丁義或取此是以禮成述事詩有象心承丙前賢注內聖外王后世刑之句

參考注釋

精思

(1).精力和思慮。《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宋 曾鞏 《擬辭免修五朝國史狀》:“此臣所以窮日夜,憊精思,不敢忘須臾,志在於斯文。”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疲精思於編簡兮,馳志慮於遺文。”

(2).精心思考。 漢 王充 《論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後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新唐書·虞世南傳》:“﹝ 虞世南 ﹞與兄 世基 同受學於 吳 顧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裘廷梁 《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

臨日

(1).接近太陽。形容高聳。 唐 盧照鄰 《登玉清》詩:“絶頂橫臨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術士的迷信說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為臨日,宜祭祀、上冊、上表章、入學、出行、上官赴任等。參閱《協紀辨方書·臨日》。

王法

(1) 古時指國家的法律、法令

犯了王法

(2) 泛指行為準則

王法必本於農

立教

樹立教化;進行教導。《韓詩外傳》卷八:“學校庠序以立教,事老養孤以化民。”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或立教以進庸怠,或言命以窮性靈。” 宋 葉適 《<黃文叔詩說>序》:“自文字以來,《詩》最先立教,而 文 、 武 、 周公 用之尤詳。”

樂奏

猶奏樂。《左傳·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獻,樂奏而嘆。”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自 天寳 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 毛 *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 於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仰瞻

仰望;追慕。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嘉詔未賜,朝覲莫從。仰瞻城閾,俯惟闕庭。”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序》:“仰瞻昔賢,猶駑蹇之視天驥。” 清 姚鼐 《長椿寺觀明劉孝純太后畫像》詩:“仰瞻後像非副褘,卻號菩薩佩瓔絡。”

嚮往

思慕;理想;追求

嚮往幸福的新生活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禮成

儀式終結。《管子·大匡》:“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死,請以 彭生 除之。” 清 惲敬 《駁朱錫鬯書<楊太真外傳>後》:“蓋新書(《新唐書》)據下詔之日,舊書(《舊唐書》)據禮成之日耳。” 清 吳偉業 《南苑應制》詩:“熊館發雲旌,春蒐告禮成。”

退步

為以後而留下餘地

留個退步

古稀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不踰矩

不越出規矩。《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舞象

(1).學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學。《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鄭玄 註:“先學勺,後學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 孔穎達 疏:“舞象,謂舞武也。 熊氏 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後以指成童之年。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漁獵墳典,徧習《周易》,研窮耽玩,無舍寸陰。” 明 張煌言 《<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為詩歌。” 清 錢謙益 《澤州王氏節孝阡表》:“府君父歿時,纔舞象耳。”

(2).會舞蹈的象。《舊唐書·德宗紀上》:“丁亥,詔 文單國 所獻舞象三十二,令放 荊山 之陽。”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蠻王宴 漢 使於 百花樓 前,設舞象。曲樂動,倡優引入一象,以金羈絡首,錦襜垂身,隨膝騰踏,動頭搖尾,皆合節奏。”

幼齡

幼年。 晉 曹毗 《對儒》:“奇發幼齡,翰披儒童。” 唐 孟郊 《送黃構擢第後歸江南》詩:“幼齡思奮飛,弱冠游靈臺。”

詩詞推薦

二月十一日釋奠先師疊去歲仲春丁祭韻原文_二月十一日釋奠先師疊去歲仲春丁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