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遊仙詞原文
月色依微照,雲光淺淡流。
捲簾同上最高樓,試看海天萬里、好清秋。
酌酒金螺小,調笙玉指柔。
更深鶴背冷颼颼,勸我今朝且住、莫歸休。
詩詞問答
問:南歌子·遊仙詞的作者是誰?答:王錫爵
問:南歌子·遊仙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月色
月光
依微
(1).隱約,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江妃賦》:“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依微聞鷄犬,豁達值阡陌。”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透著些影依微何處燈……卻原來是伴獨坐皓月澄澄。”
(2).細微;輕微。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春雨依微春尚早, 長安 貴游愛芳草。” 宋 曾鞏 《秋夜露坐偶作》詩:“風來亦依微,濁暑焉得掃!”
雲光
(1).雲層罅縫中漏出的日光。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昭帝 ﹞使宮人歌曰:‘……雲光開曙月低河,萬歲為樂豈雲多。’” 唐 杜牧 《商山麻澗》詩:“雲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詩之二:“花氣欲浮金鑿落,雲光疑下錦流蘇。”
(2).指美女頭髮的光澤。 唐 王績 《辛司法宅觀妓》詩:“雲光身後盪,雪態掌中回。” 唐 李百藥 《戲贈潘徐城門迎兩新婦》詩:“雲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
(3).雲母的一種。《雲笈七籤》卷七五:“雲母五名。第一精者名雲光。”
(4). 漢 宮殿名。《西京雜記》卷一:“ 漢 掖庭有 月影臺 、 雲光殿 ……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宿焉。”
淺淡
(1) 不濃重
淺淡的紅色
(2) 淡薄
他的臉上流露出淺淡的哀愁
捲簾
捲起或掀起帘子。《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西洲曲》:“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緑。” 五代 張泌 《江城子》詞:“睡起捲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那時許多星官神將早排列在階下。只聽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班。’”
同上
(1) 指與前面所提及的事物相同
同上所述
(2) 一同上場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金螺
用鸚鵡螺或紅螺殼做成的酒杯的美稱。 五代 譚用之 《河橋樓賦得群公夜宴》:“杯黏紫酒金螺重,談轉琱璫玉麈空。”參閱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
調笙
吹笙。 唐 劉禹錫 《早夏郡中書事》詩:“高簾覆朱閣,忽爾聞調笙。” 宋 周邦彥 《少年游》詞:“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覓緣》:“[生]春纖冷,想緑紗深處,小婦調笙。”
玉指
(1).稱美人的手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之四十一》:“朱口發艷歌,玉指弄嬌絃。” 唐 孟浩然 《宴張記室宅》詩:“玉指調箏柱,金泥飾舞羅。” 清 鄭燮 《題雙美人圖》詩:“玉指尖纖指何許,似笑姮娥無伴侶。”
(2).指冰柱。 唐 孟郊 《晚雪吟》:“小兒擊玉指,大耋歌聖朝。”
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靜
更深夜靜
鶴背
鶴的脊背。傳說為修道成仙者騎坐處。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二:“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鶴背吟。” 金 元好問 《步虛詞》之一:“三更月底鸞聲急,萬里風頭鶴背高。” 明 王蒙 《題<鐵網珊瑚圖>》詩:“卻從鶴背看塵寰,四海如杯 嵩 華 小。”
謂如鶴似的用背負著。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喜甚因吟》之一:“若教身更健,鶴背入 維揚 。”
冷颼颼
寒意甚濃
被子沒壓好,後背冷颼颼的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且住
暫止。猶言慢著。《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孩兒且住,我説與你:這是你生身父母。”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且住者。 陳虎 也,你索尋思咱,莫非看出什麼破綻來?”《 * 詞話》第二四回:“老媽你且住,不要去打酒。”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且住!’誰都知道這是 姜太公 的聲音,豈敢不聽?”
歸休
(1).回家休息。《莊子·逍遙遊》:“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歸休置驛,獨守家聲。” 清 黃景仁 《潁州西湖》詩:“達人醯雞視身世,興會偶寄思歸休。”
(2).辭官退休;歸隱。《韓詩外傳》卷九:“ 田子 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奉其母。” 唐 李德裕 《思歸赤松村呈松陽子》詩:“顧余知止足,所樂在歸休。” 宋 楊萬里 《昭君怨·賦松上鷗》詞:“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四:“故園未遂歸休志,慚愧 劉 家好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