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原文
邸宮禮佛命春輿,雪後天街物象舒。
梵網法筵輝四界,凝華積素護三車。
書齋溫室徘徊處,昔日今時想像餘。
雖曰無生喻宗旨,到斯每憶我生初。
詩詞問答
問: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正詣雍和宮禮佛即景志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五
2. 昔時常聞皇考提唱宗風無生之旨
參考注釋
禮佛
頂禮於佛;拜佛。《南史·張暢傳》:“百姓有罪,使禮佛贖愆。”《新唐書·傅奕傳》:“至有身陷惡逆,獄中禮佛,口誦梵言,以圖偷免。” 明 李贄 《豫約》:“除挑水、舂米作務照常外,其餘非禮佛即靜坐也。” 張懷奇 《頤和園詞》:“年高禮佛愛山莊,春老役靈移海市。”
天街
(1).星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 張守節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 華夏 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 醫閭 ,神鬼受職。”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元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 東華 道。”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京城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陽門 下摸釘乃回。”
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
(2).物體的形象;事物的現象。 晉 王謐 《答桓太尉難》:“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舉;運通理妙,豈粗跡之能酬?”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東,蓋以物象受名矣。”《文獻通考·經籍九》:“ 漢 魏 間人所為文,名有‘連珠’者,其聯貫物象以達己意。” 清 劉大櫆 《<張秋浯詩集>序》:“乃縈情於歌詠,寄志乎風騷,比擬辭華,雕鏤物象。” 葉聖陶 《隔膜·阿菊》:“他的視官不能應接這許多活動不息的物象。”
(3).文藝作品所創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文>編者問》:“像 魯迅 筆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復可憐的偏狹觀念所造成的卑鄙可恥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魯迅 的主旨是叫我們必須加以毀滅。”
(4).景物,風景。 唐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晴日登攀好,危樓物象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晏相公》:“一為清 潁 行,物象頗所覽。” 清 陳恭尹 《早發新塘浦舟中作》詩:“物象交晦明,峯雲屢開闔。”
(5).物候現象。《人民日報》1959.11.9:“號召全台總動員,人人獻農諺,人人觀天象、看物象,人人參加整理資料,人人做預報。”
法筵
佛教語。指講經說法者的座席。引申指講說佛法的集會。《楞嚴經》卷一:“法筵清眾,得未曾有。”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長擯,法筵久埋。” 清 姚鼐 《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國第譯<金剛經>刻石拓本》詩:“糜爛戰鬭峻刑網,窮飾寺廟開法筵。”
四界
(1).周圍的界限。《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商南縣推行山地包工的經驗》:“在登記的時候,主要註明各塊土地的座落、四界、土質。”參見“ 四至 ”。
(2).佛教語。即地、水、火、風。《俱舍論·界品一》:“頌曰:‘大種謂四界,即地、水、火、風。’” 唐 廣宣 《寺中柿樹一蒂四顆詠應制》:“因開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參見“ 四大 ”。
凝華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物理現象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 王琦 註:“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聖道力之深淺耳。” 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 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台教今為繼別宗。”參見“ 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後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後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
書齋
書房
編輯的書齋
溫室
有防寒、加溫和透光等設施,供冬季培育喜溫植物的房間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日今
目前;現在。《元典章·吏部五·解由體式》:“日今某處居住,識會是何文字。”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無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無生”。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晉 王該 《日燭》:“鹹淡泊於無生,俱脫骸而不死。”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詩:“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康有為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詩:“碧海蒼天無盡也,教人怎不了無生?”
宗旨
主導思想;主要旨趣
講說之日,正標宗旨。——《神僧傳》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詩詞推薦
次韻和晉華,兼簡季野
方守敦〔清代〕琅玕芝草靜中觀,逸韻君堪共歲寒。已羨青山隔塵土,那從碧海問波瀾。庭幃瀟灑蘭修膳,天地哀吟詩築壇。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