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

作者:沈遘 朝代:宋代

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原文

士有逢辰泰,榮名四十期。

更持使者節,數建守臣麾。

清懿推朝品,慈良號吏師。

修塗方自致,壯志未容衰。

雅尚先知止,歸心浩若馳。

君恩寵年至,監尹峻官儀。

緩帶金鱗重,安輿紫綬垂。

達尊傾我里,盛觀聳當時。

擺落公門事,逍遙野老嬉。

維應愛玉體,五福保期頤。

詩詞問答

問: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的作者是誰?答:沈遘
問: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沈遘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遘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支韻

參考注釋

逢辰

謂遇到好時機。 唐 顧升 《瘞琴賦》:“生不逢辰兮,人物棄捐;音徽不遠兮, 南山 之巔。” 宋 陳師道 《九日寄秦觀》詩:“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花月痕》第五回:“生不逢辰,久罹荼苦;死而後已,又降鞠凶。”

榮名

榮譽;美名

死有遺業,生有榮名。——《淮南子·務修訓》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守臣

(1).諸侯對天子或大夫對諸侯的自稱。《禮記·玉藻》:“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傳·宣公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

(2).鎮守一方的地方長官。 唐 權德輿 《哭劉四尚書》詩:“士友惜賢人,天朝喪守臣。” 宋 曾鞏 《明州擬辭高麗送遺狀》:“州郡當其道途所出,迎勞燕餞,所以宣達陛下寵錫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職分也。”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快雪堂帖》,即 涿州 馮 氏本,鬻於 閩 中,守臣得之以進。”

清懿

純潔美好的德行。 宋 范仲淹 《文鑒大師》:“遠書加勤,願保清懿,以副所懷。”

慈良

(1).孝順。《禮記·喪服四制》:“﹝ 武丁 ﹞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 王引之 曰:“慈良亦孝也。”見《經義述聞·通說上》“孝慈”。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公母弟 式 ,自給事中為 河南 尹,孝友慈良,盡費其財,以奉公葬。”

(2).慈愛善良。《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元年》:“ 密後 之殂也, 世祖 尚幼, 太宗 以 竇氏 慈良,使保養之。”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足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

修塗

見“ 修途 ”。

自致

(1).竭儘自己的心力。《論語·子張》:“ 曾子 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2).憑主觀努力而得。《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顧八分》詩:“烈士惡苟得,俊傑思自致。”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譚嗣同 《治事篇·學會》:“人人可以自致,處處可以見功,夫何憚而久不為也。”

(3).謂將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

(4).自己表達。《禮記·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5).猶自給;親自料理、備辦。《陳書·文學傳·褚玠》:“ 玠 在任歲餘,守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宋 曾鞏 《洪渥傳》:“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 清 曾國藩 《陳岱雲妻易安人墓志銘》:“ 陳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

(6).謂自喪其身。《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 張彥澤 ﹞告 德光 曰:‘ 維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 維翰 , 維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處。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壯志

豪壯的志願、襟懷;偉大的志向

壯志未酬

雅尚

(1).風雅高尚。《三國志·魏志·徐邈傳》:“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倣效,而 徐公 雅尚自若,不與俗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文方復雅尚之至,嘗以律度百代為任,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 清 趙翼 《拜袁揖趙哭蔣三圖》詩:“ 程生 作繪定可人,雅尚所存非漫戲。”

(2).極崇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王夷甫 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花面沖場,正生避席,非關倒置梨園,祗為從來雅尚。” 陳衍 《<沉乙盦詩>序》:“君詩雅尚險奧,聱牙鉤棘中時復清言見骨,訴真宰,盪精靈。”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歸心

(1) 回家的念頭。即歸思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晉· 王讚《雜詩》

(2) 真心歸附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論語·堯日》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魏· 曹操《短歌行》

恩寵

恩惠與寵愛

官儀

(1).官府的禮儀。 宋 蘇軾 《神宗皇帝輓詞》之二:“典禮從 周 舊,官儀與 漢 隆。” 宋 曾鞏 《謝賜<唐六典>表》:“竊典故之緒餘,少裨寡陋;審官儀之委曲,益勵疲駑。” 宋 岳珂 《愧郯錄·魚袋》:“國初,承 五季 草創,官儀未備。”

(2).做官者的儀容風度。 明 沉鯨 《雙珠記·月下相逢》:“乍瞻雅範,頗露官儀。二位莫非微服過 宋 者乎?”

緩帶

(1).寬束衣帶。形容悠閒自在,從容不迫。《穀梁傳·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 楊士勛 疏:“緩帶者,優遊之稱也。”《漢書·匈奴傳贊》:“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晉書·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壘深溝地,幕府輕裘緩帶時。”

(2).猶解帶。《後漢書·鮑昱傳》:“初, 德 被病數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緩帶。”

金鱗

(1).金色的魚鱗。 唐 無名氏 《隋煬帝海山記》:“ 洛水 漁者獲生鯉一尾……金鱗赬尾,鮮明可愛。”

(2).常借指魚。 唐 溫庭筠 《罩魚歌》:“持罩入深水,金鱗大如手。” 金 蔡珪 《華亭圖》詩:“釣得金鱗便歸去,依然明月大江橫。” 清 李漁 《蜃中樓·獻壽》:“俺那時節呵,第一口把 西江 吸盡,第二口把 東海 鯨吞,第三口把 弱水 三千,攝入金鱗。” 清 孫枝蔚 《偶行市上逐步至北門外》詩:“枝頭繡羽並肩立,水面金鱗啣尾行。”

(3).比喻閃爍於水面的細碎日光。 元 郭鈺 《賦清溪》詩:“半篙晴日盪金鱗,一帶秋煙溜寒玉。”

安輿

安車。《新唐書·趙隱傳》:“ 懿宗 誕日,宴 慈恩寺 , 隱 侍母以安輿臨觀。宰相方率百官拜恩於廷,即回班候夫人起居,搢紳以為榮。” 宋 姜夔 《小重山·趙郎中謁告迎侍太夫人將來都下》詞:“鵲報倚門人,安輿扶上了,更親擎。” 清 馮桂芬 《萬母徐太恭人六十壽序》:“會君方迎其生母 徐太恭人 就養京邸,始至,除書新賁,安輿適來,都人士榮之。”

紫綬

(1).紫色絲帶。古代高級官員用作印組,或作服飾。《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空談霸王略,紫綬不掛身。” 明 何景明 《送顧汝成》詩:“十年垂紫綬,萬里為蒼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潘太守詩》:“黃冠紫綬都如夢,紅樹青霜餞此行。”

(2).即紫薇。 唐 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郡齋對紫薇花》:“明麗碧天霞,丰茸紫綬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謂紫薇也。”參見“ 紫微 ”。

達尊

(1).謂眾所共尊。《孟子·公孫丑下》:“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趙岐 註:“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宋 蘇軾 《<晁成君詩集>序》:“賢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絶民也。名者古今之達尊也,重於富貴,而竊之,是欺天也。”

(2).上達於尊者。 漢 蔡邕 《獨斷》上:“謂之陛下者,羣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3).指地位顯貴者。《明史·魏驥傳》:“ 驥 齒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稱達尊。” 章炳麟 《訄書·刑官》:“西方之言治者,三分其立法、行政、司法而各守以有司,惟刑官獨與政府抗衡。苟傅於辟,雖達尊得行其罰。”

盛觀

猶壯觀。 唐 康駢 《劇談錄·曲江》:“池中備綵舟數隻,唯宰相三使、北省官與翰林學士登焉,每歲傾動皇州,以為盛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金明池 ,始 太宗 ,以存武備,且為國朝一盛觀也。”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擺落

撇開;擺脫。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二:“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唐 元稹 《祭亡友文》:“君雖促齡,實大其志,呼吸風雲,擺落塵膩。”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人生厭束縛,擺落須才氣。”

公門

(1).古稱國君之外門為“公門”。《禮記·曲禮上》:“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穀梁傳·莊公元年》:“秋,築王姬之館於外。築,禮也;於外,非禮也。築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頃之,太子與 梁王 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 釋之 追止太子、 梁王 無得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

(2).官署,衙門。《荀子·強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後娶》:“身沒之後,辭訟盈公門,謗辱彰道路。”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張長史 釋褐為 蘇州 常熟 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閒事屢擾公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折獄》:“ * 之罪已定,但得全屍,此案即結;案後,速醮可也。汝少婦,勿復出入公門。” 郭沫若 《反正前後》七:“有過一位總督很喜歡他,他時常出入公門。”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農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玉體

(1) 敬辭,尊貴的身體

玉體欠安

(2) 美女的身體

五福

(1).五種幸福。《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漢 桓譚 《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壽。”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套曲:“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伐千山之佳木,造萬世之室,後世子孫滿堂,富貴功名,應天上之三光,備人間之五福。”

(2).神名。賜福之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廡,甚為失序。”

期頤

一百歲。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 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慤 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華 《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游 《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願足乎?” 郁達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詩詞推薦

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原文_五言送余良孺大監致仕歸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