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夜南皮夫子招飲水際竹邊亭

作者:毛澄 朝代:清代

原文

微風拂修竹,蕭槭菰蒲聲。

宿鴨忽引吭,格磔水鳥鳴。

恍然泊煙渚,欲濯滄浪纓。

是時疏雨過,野涼亭外生。

官事少得閒,坐定知三更。

解衣掛竹枝,掃葉然瓶笙。

樓陰浸水黑,鐙影暗不明。

酒香聚游魚,聞語了弗驚。

我生墜憂患,萬事秋毫輕。

不圖塵堀中,觸此江海情。

一杯酹髯翁,來領夜氣清。

詩詞問答

問:《三月二十一夜南皮夫子招飲水際竹邊亭》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修竹

細長的竹子

茂林修竹

蕭槭

見“ 蕭摵 ”。

菰蒲

(1).菰和蒲。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 張元乾 《念奴嬌》詞:“荷芰波生,菰蒲風動,驚起魚龍戲。”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向斷橋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蘆花。”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2).借指湖澤。 南唐 張泌 《洞庭阻風》詩:“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明 孫蕡 《湖州樂》詩:“菰蒲浪深迷白紵,有時隔花聞笑語。” 清 金農 《松陵雨泊》詩:“一夕菰蒲打蓬雨,聲聲引夢入江湖。”

引吭

拉開嗓子。謂高鳴或高聲吟唱。《禽經》:“搏則利嘴,鳴則引吭。”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宋 梅堯臣 《宣州環波亭》詩:“岸木影下布,水鳥時引吭。” 清 龔鞏祚 《書金伶》:“既就夕,主客譁,惟恐 金 之不先奏聲。既引吭,則觸感其往夕所得於 鈕 者,試之忽肖。”

格磔

鳥鳴聲。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二六:“祗知 秦 塞遠,格磔鷓鴣啼。” 宋 曾鞏 《李節推亭子》詩:“時花笑婀娜,山鳥吟格磔。”《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安老爺 心中有事,天還沒亮,一覺醒在枕上,聽得遠寺鐘敲,沿村雞唱,林鴉簷雀,格磔弄晴。”

水鳥

在水面或水邊棲息、從水中捕食的鳥類的統稱。《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時有鵜鶘或曰禿鶖,集 昌邑王 殿下,王使人射殺之。 劉向 以為水鳥色青,青祥也。” 唐 姚合 《送崔約下第歸揚州》詩:“日晚山花當馬落,天 * 鳥傍船飛。”《老殘遊記》第二回:“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 孫犁 《白洋淀紀事·蘆花盪》:“到這樣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

恍然

(1).猶忽然。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領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從事於舉業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為。” 魯迅 《彷徨·肥皂》:“‘喔!今天十六?’ 四銘 恍然的說。”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達 既昇之,意識恍然,不復見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往事不回如過雨,醉夢恍然忘惡語。” 明 邵璨 《香囊記·趕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舉措。”

(4).仿佛。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 明 歸有光 《詹仰之墓志銘》:“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 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後》:“展卷而臥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煙渚

亦作“煙渚”。霧氣籠罩的洲渚。 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元 倪瓚 《題畫贈九成》詩:“把酒風雨至,論詩煙渚前。”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涼亭

常建在花園或公園中的開敞的納涼亭榭或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頂建造

外生

(1).忘我,置生命於度外。《莊子·大宗師》:“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 成玄英 疏:“隳體離形,坐忘我喪,運心既久,遺遣漸深也。”

(2).外甥。《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外生 顧譚 、 顧承 、 姚信 並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桓豹奴 是 王丹陽 外生,形似其舅, 桓 甚諱之。” 唐 元稹 《贈鹹陽少府蕭郎》詩:“ 陸 家 * 託良壻, 阮氏 諸房無外生。” 宋 蘇軾 《與外生柳閎》:“ 展如 外生:人來得書,知奉太夫人康寧,新婦外孫各無恙。”

官事

舊時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

坐定

(1) 入座;坐下

(2) 〈方〉∶肯定

這次你們坐定得冠軍

三更

第三更,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解衣

(1).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紅樓夢》第二一回:“ 寳玉 見他不應,便伸手替他解衣,剛解開鈕子,被 襲人 將手推開,又自扣了。”

(2).見“ 解衣推食 ”。

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劉滄 《題古寺》詩:“古寺蕭條偶宿期,更深霜壓竹枝低。”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 巴渝 (今 四川 東部)一帶民歌, 唐 詩人 劉禹錫 據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 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後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詩:“盪槳 巴 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門即事》詩:“《竹枝》舊曲元無調,麴米新篘但有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紀映淮》:“ 金陵 紀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嘗有《秦淮竹枝》云:‘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疎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 謝 女雪飛香。’” 朱自清 《中國歌謠》三:“《詞律》云:‘《竹枝》之音,起於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這時《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土的詩體了。”

(3).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掃葉

喻校勘書籍。 傅增湘 《藏園群書題記·校<北夢瑣言>跋》:“余始得 萬曆 本,重其版刊為諸家目録所未載,恆深自珍祕,而孰知其有竄亂卷第之弊?繼見 盧 刊依 葉 校訂正,文字視 商 本為善,正嘉其掃葉之功,而孰知其有妄補標題之弊?”按,前人有“校書如塵埃風葉,隨掃隨有”之語。見四部叢刊本《戰國策校注》序附言。

瓶笙

古時以瓶煎茶,微沸時發音如吹笙,故稱。 宋 蘇軾 《瓶笙》詩引:“ 劉幾仲 餞飲 東坡 ,中觴聞笙簫聲……出於雙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嘯,蓋食頃乃已。坐客驚嘆,得未曾有,請作《瓶笙》詩記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 枉譯此經來。” 鄧溥 《玄想》詩之一:“簾月瓶笙夜,治牆景在扉。”

樓陰

樓房的影子。 唐 杜甫 《遣懷》詩:“水浄樓陰直,山昏塞日斜。” 宋 范成大 《秦樓月》詞之四:“樓陰缺,闌乾影臥東廂月。”

浸水

灌溉之水。《孔叢子·雜訓》:“以 子產 之仁愛譬夫子,其猶浸水之與膏雨乎?”

不明

(1)

沒有理解或不懂得

不明事理

(2)

不了解,未弄清

不明真象

游魚

遊動的魚。 漢 王逸 《機婦賦》:“高樓雙峙,下臨清池,游魚銜餌,瀺灂其陂。”一本作“游魚”。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詩:“游魚瞥瞥雙釣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清 魏源 《自定海歸揚州舟中》詩之四:“誰言 牙 曠 絶,琴響出遊魚。” 清 許迎年 《和淑則園居病起作》:“方池新漲游魚樂,興寄 濠 梁《秋水篇》。”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憂患

憂慮、禍患

生於憂患。——《孟子·告子下》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不圖

(1).不料。《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舊唐書·郭子儀傳》:“ 廣平王 入京師,老幼百萬,夾道歡叫,涕泣而言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大人》:“女子曰:‘久知兩箇為孽,不圖凶頑若此,當即除之。’”

(2).不圖謀,不想辦法。《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莊公 升壇, 曹子 手劍而從之。 管子 進曰:‘君何求乎?’ 曹子 曰:‘城壞壓境,君不圖與?’ 管子 曰:‘然則君將何求?’”

(3).不貪求,不謀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不圖飲食,不圖茶。” 郭沫若 《羽書集·抗戰與覺悟》:“在這神聖抗戰的期中要不圖苟安,不怕犧牲,不怕打仗。”

塵堀

猶塵世。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二:“真人馭神氣,凡俗戀塵堀。”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唐 王維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朱子語類》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將去溫來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詩:“ 魯國 一杯水,難容橫海鱗。”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詩:“老去一杯足,誰憐屢舞長。” 宋 楊萬里 《立春日有懷》詩之一:“白玉青絲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詩!”《紅樓夢》第六三回:“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

夜氣

(1).儒家謂晚上靜思所產生的良知善念。《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元 楊載 《中秋》詩:“神清存夜氣,天闊數秋毫。”《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老爺是位仁厚不過的,便覺這人尚有三分夜氣,早動了一片不忍人之心。”

(2).夜間的清涼之氣。 南朝 梁 劉孝儀 《和昭明太子鐘山解講》詩:“夜氣清簫管,曉陣爍郊原。”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 元 柳貫 《送葉道士歸天台》詩:“石井劍花飛夜氣,玉田芝草艷春暉。”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杉樹林的每一片葉尖,都掛著露珠,其中隱藏著夜氣。”

(3).黑暗、陰森的氣氛。 宋 王安石 《離鄞至菁江東望》詩:“村落蕭條夜氣生,側身東望一傷情。” 清 梅曾亮 《劉忠義傳》:“因微服行村落中,時久雨,夜氣慘悽。” 魯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

詩詞推薦

三月二十一夜南皮夫子招飲水際竹邊亭原文_三月二十一夜南皮夫子招飲水際竹邊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