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洪陽侍講使荊

作者:沈自邠 朝代:明代

送徐洪陽侍講使荊原文

送別青門外,雙旌去路賒。

楚天高擁傳,江瀨隱浮槎。

赤社開王胙,金莖憶帝家。

上林新賦就,雲夢未應誇。

詩詞問答

問:送徐洪陽侍講使荊的作者是誰?答:沈自邠
問:送徐洪陽侍講使荊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徐洪陽侍講使荊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六十一

參考注釋

送別

送遠行的人啟程,跟他告別

送別同學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雲一帶。”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二:“不畏西風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雲魂。” 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 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後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 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 姚文燮 註:“《青門》,曲名。”

雙旌

(1). 唐 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2).泛指高官之儀仗。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辭之第,早建雙旌。” 徐炯 註:“雙旌唯節度領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劉忠之 《太常引·送郭復齋》詞:“何處望雙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冊封蜀藩》詩:“玉檢金泥出大庭,雙旌萬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徵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參見“ 雙節 ”。

去路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擋住敵人的去路

楚天

古代楚國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為楚天

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毛 * 《水調歌頭·游泳》

擁傳

謂出使。因使用驛站的車馬,故云。 唐 杜審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擁傳鹹翹首,稱觴競比肩。” 唐 張眾甫 《送李司直使吳》詩:“使臣方擁傳,王事遠辭家。”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 昆明池 水靜無波,擁傳新從 僰 道過。”

江瀨

江灘上的急流。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菊散芳於山椒,鴈流哀於江瀨。” 宋 蘇軾 《和張昌言喜雨》:“禁林夜直鳴江瀨,清 洛 朝回起縠紋。” 清 潘耒 《贈杜於皇》詩:“一葉翩然下江瀨, 青邱 、 方壺 不可期。”

浮槎

(1).槎,同“ 查 ”。木筏。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陽 千種花,潤 梁園 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阻隔著 黃河 雪浪,那怕他天漢浮槎。”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韋應物 《龍潭》詩:“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的回憶·序詩》:“ 東亞 風雲大陸沉,浮槎東渡起雄心。”

赤社

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徵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賜南方諸侯,使歸而立社建國。《史記·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 湯 廟立子 胥 為 廣陵王 。曰:‘於戲,小子 胥 ,受茲赤社!朕承祖考,維稽古建爾國家,封於南土,世為 漢 藩輔。’”後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南朝 齊 王融 《贈族叔衛軍》詩:“建茲赤社,俾侯 南昌 。” 元 黃鎮成 《投贈鄭守光遠三十韻》:“赤社分南服,清都拱北辰。”

金莖

(1).用以擎承露盤的銅柱。《文選·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李善 註:“金莖,銅柱也。”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 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香飄玉鼎晴煙細,日照金莖麗影移。”

(2).指承露盤或盤中的露。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潑陽烏放威剛此時,渴病爭如是。傾將石髓流,勝卻金莖賜。” 清 姚弘緒 《送閻荊州終養歸中州》詩:“霞觴味並金莖賜,綵袖香從玉殿分。” 清 金農 《東岡臥病》詩:“久別金莖分草露,頓忘碧海守蹄涔。”

帝家

京都。亦用以指皇宮。 唐 李商隱 《隋宮》詩:“ 紫泉 宮殿鎖煙霞,欲取 蕪城 作帝家。” 宋 歐陽修 《千葉紅梨花》詩:“從來奇物產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

上林

(1).古宮苑名。 秦 舊苑, 漢 初荒廢,至 漢武帝 時重新擴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戶縣 界。《三輔黃圖·苑囿》:“ 漢 上林苑 ,即 秦 之舊苑也。《漢書》云:‘ 武帝 建元 三年,開 上林苑 ,東南至 藍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長楊 、 五柞 ,北繞 黃山 ,瀕 渭水 而東,周袤三百果。’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

(2).古宮苑名。 東漢 光武帝 時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 漢 魏 洛陽 故城西。 東漢 永平 十五年冬,車騎校獵 上林苑 ,即此。

(3).古宮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蘇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見《宋書·孝武帝紀》。

(4).泛指帝王的園囿。 宋 岳飛 《從駕游內苑應制》詩:“勒報游西內,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何處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煙雨蕭條。”

(5).指 司馬相如 的《上林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相如 《上林》,繁類以成艷。” 唐 李白 《大獵賦》:“《上林》云:左 蒼梧 ,右 西極 。”

雲夢

亦作“ 雲瞢 ”。1.古藪澤名。 漢 魏 之前所指 雲夢 範圍並不很大, 晉 以後的經學家才將 雲夢澤 的範圍越說越廣,把 洞庭湖 都包括在內。《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 荊州 ,其山鎮曰 衡山 ,其澤藪曰 雲瞢 。” 鄭玄 註:“ 衡山 在 湘 南, 雲瞢 在 華容 。”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韓信》:“ 淮陰 總 漢 兵, 燕 齊 擅遠聲……所悲 雲夢澤 ,空傷狡兔情。” 唐 李頻 《湘口送友人》詩:“去雁遠衝 雲夢 雪,離人獨上 洞庭 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 洞庭 ,蒼蒼 雲夢 ,控西南之險,當 江 漢 之衝。”

(2).借指古代 楚 地。 唐 陸龜蒙 《慶封宅古井行》:“一朝 雲夢 圍兵至,胸陷鋒鋩腦塗地。”

未應

(1).猶不須。 宋 王安石 《評定試卷》詩:“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宋 陸游 《遣興》詩:“老去可憐風味在,未應山海混漁樵。”

(2).猶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園吟》:“ 東山 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宋 張綱 《臨江仙》詞:“年方強仕未應遲。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

(3).猶不曾。 唐 李白 《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唐 王維 《聽宮鶯》詩:“遊子未應返,為此始思鄉。” 宋 蔡伸 《念奴嬌》詞:“雲浪鱗鱗,蘭舟泛泛,共載一輪月。五湖當日,未應此段奇絶。”

(4).不應當。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四:“晨興步庭除,足弱幾不持;論年未應爾,胡為遽如斯?”

詩詞推薦

送徐洪陽侍講使荊原文_送徐洪陽侍講使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