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室原文
香山之樹胥香林,豈藉梵宇方得號。
然而在茲難釋茲,遂教靜室稱同調。
金不博金有恆語,重儓那慮文人誚。
斯為禪室合言禪,到即不點點不到。
擲筆大笑命回輿,辭多又犯易之躁。
詩詞問答
問:香林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香林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五
參考注釋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香林
(1).花木林。 南朝 宋 沉懷遠 《南越志》:“ 盆元縣 利山 上多香林。”
(2).禪林。 唐 儲光羲 《題眄上人禪居》詩:“江流映朱戶,山鳥鳴香林。”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徘徊龍象側,始見香林花。” 劉開揚 箋註:“香林稱佛寺。” 宋 蘇軾 《贈詩僧道通》詩:“香林乍喜聞薝蔔,古井惟愁斷轆轤。”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靜室
(1).古代天子行幸,對所居宮室先派人清掃和檢查,以保持潔淨並防止意外。《後漢書·楊秉傳》:“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靜室而止。” 李賢 註:“靜室謂先使清宮也。”《三國志·魏志·王朗傳》:“夫帝王之居……靜室而後息駕,皆所以顯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
(2).清靜的屋子。《北史·列女傳·鄭善果母崔氏》:“靜室端居,未嘗輒出門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其時,山最幽僻,游者絶稀,惟 揚州 商人,構靜室數間,春秋一到而已。” 魯迅 《彷徨·傷逝》:“可惜的是我沒有一間靜室。 子君 又沒有先前那么幽靜,善於體貼了。”
(3).指寺院住房或隱士、居士修行之室。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二一:“洞靈開靜室,雲氣滿山齋。” 唐 綦毋潛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詩:“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你想 妙玉 也是帶髮修行的……姑娘執意如此,我們就把姑娘住的房子便算了姑娘的靜室。”
同調
(1) 音調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張相同的人
引為同調
有恆
有恆心,堅持不懈
持之有恆
重儓
見“ 重臺 ”。
文人
(1) 指會寫文章的讀書人
文人畫士。——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有以文人。
文人畫士之禍。
本非文人。
文人墨客
(2) ;古稱先祖之有文德者
禪室
猶禪房。佛徒習靜之所。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傍危峯,立禪室。”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禪室安閒。” 明 李贄 《答劉晉川書》:“ 吳中丞 雖好意,弟謂不如分我俸資,使我蓋得一所禪室於 武昌城 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放生池》:“ 范 嘗夢到一院,旁有禪室。”
點點
(1) 表面上的小記號;一個一個的微小的斑點
穿孔紙上透過點點的光斑
(2) 細微的跡象或輕微的痕跡
灰色中帶點點藍色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大笑
笑的動作或情況
那惹人愛的容顏變成了微笑,而微笑又變成了大笑
回輿
猶回車。《孔叢子·記問》:“ 趙簡子 使聘 夫子 , 夫子 將至焉。及 河 ,聞 竇鳴犢 與 舜華 之見殺也,迴輿而旋之 衛 。”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迴輿駐罕,岳鎮淵渟。”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詩:“迴輿入 鹹京 ,席捲六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