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歌·其六原文
玉洞桃花引去津,鶴聲猶似隔紅塵。
自嫌王烈無仙分,乞得素書翻與人。
詩詞問答
問:王母歌·其六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王母歌·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母歌·其六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玉洞
(1).岩洞的美稱。亦指仙道或隱者的住所。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 唐 盧綸 《尋賈尊師》詩:“玉洞 秦 時客,焚香映緑蘿。”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人間無路水茫茫,玉洞桃花空自香。”
(2).洞房的美稱。《群音類選·草廬記·玄德合卺》:“玉洞春濃,正猊爐香爇,玉盞高溶。今夕何夕,喜王孫著意乘龍。”
(3).道教語。指鼻孔。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鼻中氣陽時在左,陰時在右,亥子之交,兩鼻俱通。丹家謂玉洞雙開是也。”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引去
(1).離去;引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近世未有心膽既強,聲勢方穩,而能自引去者。”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張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一旦宦達矣,名溢於朝,祿豐於室,又相率引去以為高。”
(2).謂引兵退去。《三國志·魏志·典韋傳》:“ 布 眾退。會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新唐書·突厥傳上》:“ 李靖 與戰 靈州 ,虜引去。”《元史·太祖紀》:“ 遮別 攻 東京 不拔,即引去。”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自嫌
(1).自己不滿自己。 宋 陸游 《法雲僧房》詩:“自嫌尚有人間念,卻為春寒怯夜長。”
(2).自生疑忌;心有顧忌。《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艾 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晉書·阮籍傳》:“ 籍 嘗詣飲,醉,便臥其側。 籍 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新唐書·崔渙傳》:“收采遺逸,不以親故自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天下既定,從容訪帝,共榻之臥,足加帝腹,情義如此。 子陵 豈以匹夫自嫌,而帝豈以萬乘自居哉!”
王烈
傳說中的神仙名。傳說他常服黃精及鉛,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歷險,行步如飛。一次獨入 太行山 ,見山破,石裂數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搓之成丸,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見 晉 葛洪 《神仙傳》。 唐 王勃 《山亭興序》:“山腰半折,溜 王烈 之香膏;洞口橫開,滴 嚴遵 之芳乳。” 宋 蘇軾 《次丹元姚先生韻》:“ 王烈 亦何人, 叔夜 未可量。獨見神山開,遽飧石髓香。” 清 吳兆騫 《贈滇令巴郡葉明德》詩之四:“ 王烈 自成 遼 處士, 嚴遵 原是 蜀 遺民。”
仙分
謂成仙的素質及緣分。《南史·隱逸傳下·鄧郁》:“白日,神仙 魏夫人 忽來臨降,乘雲而至……謂 郁 曰:‘君有仙分,所以故來,尋當相候。’”
素書
(1).古人以白絹作書,故以稱書信。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詩:“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怎不仗青鸞傳素書,打疊下屠龍計,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吳偉業 《鯗鶴》詩:“ 丁令 師來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書名。舊題 漢 黃石公 撰, 宋 張商英 注。以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主旨,取 老子 之說為注釋。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為 張商英 所偽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一》:“世多指兵書《三略》為 黃石公 所傳之書。 宋 張商英 曰:‘非也。 晉 亂,有盜發 子房 塚,於玉枕中獲此書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許妄傳,世所謂素書是也。’”
(3).泛指一般道書。 宋 蘇軾 《次韻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 黃公 覓《素書》。” 清 黃鷟來 《送田月樞歸隱王屋》詩:“底事披《素書》,無暇祀 黃石 。”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素書》是用朱墨寫在白絹上的道書。”
(4).書籍。《周書·張軌傳》:“ 軌 性清素,臨終之日,家無餘財,唯有素書數百卷。” 唐 許渾 《姑熟官舍》詩:“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滿素書。” 元 汪元亨 《沉醉東風·歸田》曲:“怕纏手焚了素書,懶鑽頭拽倒茅廬。”
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 韋昭 註:“與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勢》:“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 尹知章 註:“能安危者,則與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