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都白

作者:張觀光 朝代:元代

忽都白原文

兄弟哎我也曾有那往日的家緣。舊日的莊田。

如今折罰的我無片瓦根椽。大針麻線。

著甚做細米也那白面。厚絹也那薄綿。

兄弟哎你則看俺一雙父母的顏面。怕到那冷時節有甚么替換下的舊襖子兒。

你便與我一領兒穿也波穿。老千戶云:哥哥若不說呵。你兄弟怎生知道。我就著人打開駝垛。將一領綿團襖子來。與哥哥禦寒。正末唱:不是我絮絮叨叨。

咶咶煎煎。兩淚漣漣。

霍不了我心頭怨。趁不了我平生願。

詩詞問答

問:忽都白的作者是誰?答:張觀光
問:忽都白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忽都白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張觀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張觀光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虎頭牌 第二折

參考注釋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也曾

曾經。 唐 元稹 《贈崔元儒》詩:“最愛輕欺杏園客,也曾辜負酒家胡。”《西遊記》第八八回:“雖不曾重報師恩,卻也曾渡水登山,竭盡心力。”《說岳全傳》第四十回:“太太先前也曾請箇飽學先生,教他讀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這口寶劍,末將也曾聽說,確是一口好劍。”

往日

過去的日子;從前

往日無冤,近日無讎:從未有過冤仇

家緣

(1).家業;家產。 唐 呂岩 《沁園春》詞之二:“限到頭來,不論貧富,著甚千忙日夜憂,勸年少,把家緣棄了,海上來游。”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夜擁孤衾三幅布,晝欹單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緣。”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攜宅眷,撇家緣,圖一個苟活偷全。”《西遊記》第二三回:“我倒是個真心實意,要把家緣招贅汝等,你倒反將言語傷我。”

(2).猶家務。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三折:“念 竇娥 從前已往幹家緣,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爺無娘面。”

(3).指妻子。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索元》:“他行蹤杳然,他行蹤杳然。有了俏家緣,風聲兒落誰店?”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五折:“幾番要丟了這樁道路,爭奈沒甚么養活家緣。”

舊日

過去的日子;從前;往日

舊日並無深交

莊田

(1) 專門設莊管理而大規模租給佃戶耕種的田地

(2) 泛指田畝土地

一片莊田綠油油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折罰

報應;懲罰。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三折:“我想當初做吏人時,扭曲作直,瞞心昧己,害眾成家,往日罪過,今日折罰。” 明 高明 《琵琶記·代嘗湯藥》:“我甘受折罰,任取屍骸露。”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造物忌才名,數奇示折罰。”《天雨花》第八回:“因此他恐自家造孽,折罰到 秀貞 ,不萌此念了。”

針麻

用針刺穴位施行麻醉的方法

著甚

猶言憑什麼,用什麼。 宋 蘇軾 《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

猶言憑什麼;用什麼。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縱然酬得今生志,著甚支吾此夜長。睡不著如翻掌。”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你們乾請了皇家俸,著甚的分破帝王憂?”

做細

做細作,探聽情報。《蕩寇志》第九一回:“做細的稟道:‘探得他糧草從 青龍汎 、 高梁屯 運解,不經 長城嶺 。’”

也那

(1).嘆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塞鴻來也那!塞鴻來也那!”

(2).疑問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你早睡也那?你睡得著?”

(3).襯詞,無義。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待去來呵,長街上列著兵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殺羊也那宰馬,每日裡笑恰,飛觥也那走斝。” 清 楊潮觀 《李衛公替龍行雨》:“猛見那一帶連山也那萬里遙,高也么高,凸更凹。”

白面

(1) 用小麥磨成的粉

(2) 現亦指 * ,用 * 制的 *

一雙

(1).用於成對的兩人或兩物。《禮記·少儀》:“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史記·項羽本紀》:“我持白璧一雙,欲獻 項王 ,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 。” 唐 李賀 《唐兒歌》:“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 元 張國賓 《薛仁貴》楔子:“一雙父母在堂,我不肯做莊農的生活。” 老舍 《正紅旗下》一:“那是一雙何等毫無道理的眼睛啊!見到人……她的眼總是瞪著。”

(2). 唐 時 南詔 耕地,五畝為一雙。見《新唐書·南詔傳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稱地為雙》引《雲南雜誌》:“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而後驅之。犁一日,為一雙,約有中原四畝地。”

(3).佛教稱兩年半為一雙。《法苑珠林》卷三:“三月為一時,兩時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兩行為一年,兩年半為一雙。”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顏面

(1) 面部;臉色

顏面擦傷

(2) 名譽;體面;面子

顏面掃地

時節

(1) 季節;時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秋收時節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甚么

什麼。 唐 呂岩 《贈江州太平觀道士》詩:“不知甚么漢,一任輩流嗤。” 元 劉唐卿 《蔡順奉母》第二折:“要我這婆婆好,不問要甚么,都得捨。”《水滸傳》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鳥好,教眾人喝采!’”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對江煙火更大,江橋被煙包圍著,甚么也看不見。”

替換

更替調換;倒換

下的

見“ 下得 ”。

襖子

即襖。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宮人披襖子》:“蓋袍之遺象也。 漢文帝 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綉羅為之,或以錦為之,始有其名。 煬帝 宮中有雲鶴金銀泥披襖子, 則天 以赭黃羅上銀泥襖子以燕居。”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小叔叔,辛苦了也,將一個襖子來與小叔叔穿。” 沉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著半臂婦女》:“ 漢 樂府詩形容採桑女子 羅敷 的衣著,有‘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為人熟習的詩句,指的應當就是這種短襖子式樣的裙襦。”參見“ 襖 ”。

一領

(1).表數量。用於衣甲、席、氈等,猶言一件、一張。《戰國策·秦策一》:“西攻 脩武 ,踰 羊腸 ,降 代 、 上黨 。 代 三十六縣, 上黨 十七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民,皆 秦 之有也。”《晉書·盧志傳》:“帝悅,賜 志 絹二百匹,綿百斤,衣一襲,鶴綾袍一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 從 會稽 還, 王大 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 恭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唐 白居易 《風雪中作》詩:“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氊。”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題明春岩圖照》詞:“不羨羊裘大澤,那用緑簑西塞,一領水紋衫。”

(2).謂稍一領會。《朱子語類》卷一一六:“吾友看文字忒快了,卻不沉潛見得他子細意思。莫要一領他大意,便去摶摸。”

也波

襯詞。無義。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莫不是前世里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 明 康海 《村里迓鼓·春遊》套曲:“調愈精,聽轉清,歌情曲盡景中情,丹崖翠壁音相應。再也波聽,渾疑鼓瑟下湘靈。” 清 蔣士銓 《香祖樓·懷驛》:“離別情如何,征袍上一樣淚痕多。想家人也波,念家鄉也波。”

千戶

(1).即千戶侯。《戰國策·秦策五》:“ 秦王 大悅, 賈 封千戶,以為上卿。”

(2).古代武官名。《宣和遺事》利集:“掌騎吏千戶,姓 幽西 ,名 骨碌都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同里有個姓 繆 的千戶,與他從幼往來相好。”參見《續文獻通考·職官七》。

(3).特指富農。《革命民歌集·百戶跟我走》:“‘萬戶’欠我錢,‘千戶’不管閒,‘百戶’跟我走,月月八塊錢。” 蕭三 註:“萬戶指地主,千戶指富農。”

哥哥

(1) 稱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長的男子。對同輩男子的尊稱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兒”。對年輕人的稱呼

那捉笊籬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說》

(4) 對父親的稱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來。(正旦雲)…你哥哥這其間未是他來時節,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樸《牆頭馬上》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發生一次衝突,這一天是過不去的

怎生

(1) 怎樣;怎么

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2) 務必;無論如何

小生有一簡,怎生煩小娘子送去

知道

(1) 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

(2) 認識道路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晉· 乾寶《搜神記》

(3) 曉得,謂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知道了發生過的情況

著人

猶言討人喜歡。 元 無名氏 《爭報恩》楔子:“我見你這小的,生的乾浄濟楚,委的著人。”

打開

(1)

(2) 改變關閉狀態(如一扇門或一隻蓋子)

打開門

(3) 開口子

打開古代一些帝王的陵墓

(4) 揭開;開拓

打開局面

(5)

(6) 拆散某些火器的機械裝置

打開獵槍,把兩個槍管都裝上 *

(7) 鬆開,解開

打開他的枷鎖

(8) 使處於一種展開的或伸展的狀態

把中桅帆打開

(9) 使流動;使運行

打開收音機

打開龍頭

打開閥門

(10) 擴大…的範圍

打開眼界

駝垛

即馱垛。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二折:“我就著人打開駝垛,將一領綿團襖子來,與哥哥禦寒。”《 * 詞話》第二回:“次日,領了知縣禮物,金銀駝垛,討了腳程,起身上路。”

子來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臺,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絮絮叨叨

形容說話囉嗦

盡言詞絮絮叨叨。——《元曲選·梧桐雨》

咶咶

多言貌。 元 李五 《虎頭牌》第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咶咶煎煎,兩淚漣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的爹娘,兀自哭哭啼啼,絮絮咶咶的不住。”

象聲詞。流水聲。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九章·懷沙》:“浩蕩的 沅水 、 湘水 呵,咶咶地翻波涌浪。”

煎煎

憂苦貌。 宋 蘇洵 《憶山送人》詩:“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

淚漣漣

形容不斷流淚的樣子。

不了

(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莊公二四年》“ 郭公 ” 晉 杜預 註:“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沒完。《晉書·庾純傳》:“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雖不知這些情頭,曉得冤債不了,驚怖恍惚成病,不多時,兩個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時照顧不到,就溜到外邊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氣不了。”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會議一共開三天半,老人又是聽報告,又是準備發言,和大家一樣忙個不了。”

(3).常置動詞後,強調動作的不可能。 唐 韋應物 《溫泉行》:“作官不了卻來歸,還是 杜陵 一男子。” 張天翼 《最後列車》:“不乾鬼子咱們活不了!”

(4).謂不能了結。 清 薛福成 《與法蘭西立約通商保護越南議》:“夫壹意欲戰,則將使彼不能轉圜,兵連禍結,致成不了之局。”

心頭

胸口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詩詞推薦

忽都白原文_忽都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