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斂齋舟中即事

作者:杜玉林 朝代:清代

和王斂齋舟中即事原文

老驥歸來識舊途,雁飛求侶鎮相呼。

五更畫角催鴉陣,兩岸蘆花釀雪圖。

東郡方余遊子恨,南池還有故人無。

蓴絲鱸膾秋風裡,畢竟輸君長五湖。

詩詞問答

問:和王斂齋舟中即事的作者是誰?答:杜玉林
問:和王斂齋舟中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和王斂齋舟中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老驥

年老的駿馬。多喻年老而壯志猶存之士。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老驥思千里,飢鷹待一呼。” 宋 歐陽修 《送張生》詩:“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逾新。” * 《自題近照絕句》:“百年贏得十之八,老驥仍將萬里行。”參見“ 老驥伏櫪 ”。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五更

(1)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畫角

古管樂器。傳自 西羌 。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南朝 梁簡文帝 《折楊柳》詩:“城高短簫發,林空畫角悲。” 唐 陳子昂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水滸傳》第十二回:“將臺兩邊左右列著三五十對金鼓手,一齊發起擂來,品了三通畫角,發了三通擂鼓,教場裡面誰敢高聲。” 廖仲愷 《青玉案·泉州道中紀見》詞:“西風畫角悲征戍,人意也消何處?”

鴉陣

鴉群。 宋 陸游 《湖中暮歸》詩:“乍起鷺行橫野去,欲棲鴉陣暗天飛。”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蘆花

蘆葦的白色花毛

釀雪

空中水蒸氣逐漸凝聚而形成為雪。 宋 范成大 《過鄱陽湖次遊子明韻》:“春工釀雪無端密,大塊囊風不肯收。” 宋 楊萬里 《答廣東憲趙山父書》:“某伏以天意釀雪,寒威政力。”

東郡

(1).郡名。 秦 置, 漢 因之。約當今 河南省 東北部和 山東省 西部部分地區。 東漢 以後,廢置無常。《史記·魏世家》:“ 景湣王 元年, 秦 拔我二十城,以為 秦 東郡 。”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補輯,表行 東郡 ,領 袞州 刺史。” 唐 韓愈 《齪齪》詩:“ 河 堤決 東郡 ,老弱隨驚湍。”

(2).泛指京師以東諸郡。 唐 杜甫 《野老》詩:“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朱鶴齡 註:“東郡,概指京東諸郡。”

(3).特指 夷陵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東郡 時題壁,南湖日扣舷。” 朱鶴齡 註:“ 夷陵郡 ,在 夔州 之東,故曰東郡。”一說,指 江陵縣 。 錢謙益 註:“ 江陵 , 漢 舊縣,屬 南郡 。史記: 江陵 ,故郡都,西通 巴 巫 ,在 巴 巫 之東,故曰東郡。”

遊子

久居他鄉或異國之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效《遊子吟》

浮雲蔽白曰,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

浮雲遊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蓴絲

蓴菜。 唐 杜甫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詩:“豉化蓴絲熟,刀鳴鱠縷飛。” 宋 蘇軾 《送劉攽卒海陵》詩:“秋風昨夜入庭樹,蓴絲未老君先去。” 清 納蘭性德 《摸魚兒·送別德清蔡夫子》詞:“且笑煮鱸魚,趁著蓴絲碧。”

鱸膾

亦作“ 鱸鱠 ”。鱸魚膾。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勞思。” 元 朱希晦 《和韻簡天則上天》:“故鄉鱸鱠牽歸思,近砌蛩聲攪夜眠。” 明 王世貞 《送顧舍人使金陵還松江》詩:“汝豈因鱸膾,吾曾識鳳毛。”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當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娛親請尚方。”參見“ 鱸魚膾 ”。

秋風

秋天的風

畢竟

(1) 終歸;終究;到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亞洲畢竟是原料豐富的大陸

(2) 堅持

卜良畢竟要說明, 趙尼姑便附耳低言。——《初刻拍案驚奇》

君長

(1) 君主

(2) 部落的首領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詩詞推薦

和王斂齋舟中即事原文_和王斂齋舟中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