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王憲僉宗吉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

登堂再拜鬢都絲,舊話方濃又別時。

滿目江花南浦賦,百年忠憤北門詩。

秋堂秉燭還疑夢,風雨兼程未謂遲。

國計正勞當寧念,五羊歸思敢先馳。

詩詞問答

問: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次韻答王憲僉宗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登堂

升上廳堂。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入門不咳,登堂無聲,二不肖也。” 唐 李賀 《感諷》詩之一:“縣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說唐》第十回:“二人攜手登堂,喜動顏色,頂禮相拜。”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現在已到門庭,請舉步入室登堂罷。”

再拜

(1) 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鄭重奉上的意思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2) 趙王再拜曰。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南浦

(1).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註:“願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唐 李賀 《黃頭郎》詩:“黃頭郎,撈攏去不歸。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別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西風晴十日,南浦別經年。”

(2).詞牌名。 唐 《教坊記》有《南浦子》曲,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 宋 人多填仄韻詞。參閱《詞譜·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縣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閣》詩:“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聶文郁 註:“本詩 南浦 ……應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詩:“ 南浦 隨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羅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長吟帝子之高樓; 白下 長乾 ,重啟 謝公 之別墅。”

(4).古水名,一名 新開港 ,在今 武漢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適來往 南浦 ,欲問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忠憤

忠義憤激。《魏書·刁沖傳》:“ 沖 乃抗表極言其事。辭旨懇直,文義忠憤。”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書說》:“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亂,作詩獨出忠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楊慎 《歲享旌忠廟碑記》:“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憤之氣,凜然千載。” 章炳麟 《雜感》詩之一:“羣公辛苦懷忠憤,尚憶‘ 揚州 十日’不?”

北門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著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乾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綬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蘊內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皋謨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眾望。” 胡三省 註:“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將。”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嘆不被遇……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斗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駟 ,《尸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秋堂

(1).秋日的廳堂。常以指書生攻讀課業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詩:“秋堂白髮先生別,古巷青襟舊伴歸。” 唐 元稹 《含風夕》詩:“夏服稍輕清,秋堂已岑寂。” 唐 李紳 《南梁行》:“故篋歲深開斷簡,秋堂月曙掩遺題。” 唐 聶夷中 《秋夕》詩:“日往無復見,秋堂暮仍學。”

(2). 十國 時 王審知 割據稱帝,國號 閩 ,每年開科取明經進士,稱為秋堂。見《宋史·世家傳六·留從效》。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兼程

指夜以繼日,加倍趕路

有意兼程去,飄然二翼輕。——錢起《送原公南遊》

國計

(1).治國的方針大計。《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後臣論》:“會 座 病, 衛君 親視之疾,且問國計。”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頓地方,豈可圖便偷安,置國計於不問。”

(2).國家的經濟,國家的財富。《荀子·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元史·世祖紀十》:“且言其國經 唆都 軍馬虜掠,國計已空。”《宦海》第一回:“總而言之,那一國之中,官吏的得人與否,關係著民生的強弱,國計的盛衰。”

當寧

(1).處在門屏之間。寧,古代宮室門內屏外之地。君主在此接受諸侯的朝見。《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孔穎達 疏:“天子當寧而立者,此為春夏受朝時也。寧者,《爾雅》云:‘門屏之間謂之寧。’ 郭 注云:‘人君視朝所寧立處。’”後以“當寧”指皇帝臨朝聽政。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酬庸報德,寂爾無聞,朕所以垂拱當寧,載慚懷悸者也。” 唐 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聖上﹞受禪當寧,而光大前烈;垂統拜璧,而慎寧後嗣。” 宋 陳亮 《論開誠之道》:“平居則何官不可為,緩急則何人不退縮!是宜陛下當寧而嘆天下人才無一之可用。”參見“ 當扆 ”。

(2).指皇帝。 唐 白居易 《畫元始天尊贊序》:“﹝皇帝﹞命設繪素,展儀形,五彩彰施,七寳嚴飾:所以表當寧之瞻仰,感在天之聖神。” 宋 陳造 《贈錢郎中》詩:“孤忠當寧知,宏圖時宰領。” 明 李東陽 《同年祭陸鼎儀文》:“疾疢嬰其志意,造化歛其形軀。當寧臨軒而嗟悼,士林掩涕而欷歔。”

五羊

見“ 五羊城 ”。

歸思

回家的念頭

(離家日久)歸思甚切

詩詞推薦

  • 明發瀧頭

    楊萬里宋代〕黑甜偏至五更濃,強起侵星敢小慵。輸與山雲能樣嬾,日高猶宿夜來峰。
  • 偈頌七十六首

    釋師範宋代〕九日重陽節,東籬賞菊花。歌歡公子事,淡薄野僧家。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猗嗟

    佚名先秦〕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
  • 已亥雜詩 297

    龔自珍清代〕蒼生氣類古猶今,安用冥鴻物外吟。不是九州同急難,尼山誰識憮然心。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問鶴

    白居易唐代〕烏鳶爭食雀爭窠,獨立池邊風雪多。盡日踏冰翹一足,不鳴不動意如何?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喜雨

    王之道宋代〕雷聲翻海電光紅,濯濯薔薇一夜空。雲氣共看淵躍{左蟲右戾},雨祥曾驗葉生蟲。佇期多稼千箱富,先慶來麰百
  • 郊意境格二首

    釋普聞宋代〕十里沙堤水滿湖,著霜牙冷未全枯。曉來細雨藏鷗鷺,何處人間有畫圖。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自普照游二庵

    蘇軾宋代〕長松吟風晚雨細,東庵半掩西庵閉。山行盡日不逢人,浥浥野梅香入袂。居僧笑我戀清景,自厭山深出無計。我雖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五福堂玉蘭花長歌志懷

    乾隆清代〕御園中斯最古堂,其年與我相伯仲。清暉閣松及此花,當時庭際同植種。松遭回祿花獨存,癸未夏月曾具論。忽忽
  • 青玉案

    劉一止宋代〕馬頭雙鵲飛來喜。惜凝望、音書至。一掬離懷千萬事。綠窗深夜,短箋封就,應也尋人寄。春風鬢畔疏梅蕊。映妝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竹煙

    張玉孃宋代〕數枝瀟漬碧溪寒,水氣冥冥日欲昏。青玉案前雙翡翠,紫絲帳裹萬琅玕。湘江舊事迷歸夢,陸海春陰無羽翰。晚來
  • 和劉誼老君岩韻·其一

    齊諶宋代〕巨石何年此結成,老君肖像亦強名。以身為患言猶在,謾使時人分重輕。
  • 詠史上皇甫嵩

    陳普宋代〕幾多孟德總欺孤,底事山頭獨望夫。不聽閻忠聽梁衍,未應魏闕便當塗。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憶秦娥(甲戌賞春)

    王炎宋代〕胭脂點。海棠落盡青春晚。青春晚。少年遊樂,而今慵懶。春光不可無人管。花邊酌酒隨深淺。隨深淺。牡丹紅透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釋智朋宋代〕桃花爛熳紅,靈雲眼中血。不是斷腸人,此恨向誰說。
  • 江漲

    曾幾宋代〕霧裡江流欲到天,旅人合眼夢歸船。雨聲竹屋曉來急,誤喜全家蓬底眠。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
  • 掃花游(用清真韻)

    周密宋代〕柳花颺白,又火冷餳香,歲時荊楚。海棠似語。惜芳情燕掠,錦屏紅舞。怕里流芳,暗水啼煙細雨。帶愁去。嘆寂
  • 為李總戎題畫二首·其二

    江源明代〕寄傲雲泉一丈夫,清時巢許是吾徒。坐觀山色心何累,管領春風興不孤。度歲厭看新甲子,掃門惟愛舊奚奴。功名
  • 沁園春(歸田作)

    趙必宋代〕看做官來,只似兒時,擲選官圖。如瓊崖儋岸,渾么便去,翰林給舍,喝采曾除。都一擲間,許多般樣,輸了還贏
  • 泛松溪

    李新宋代〕浪激冰花潄大堤,山回雲影照寒溪。一生懷抱無人見,又躍蘆梢困馬蹄。
次韻答王憲僉宗吉原文_次韻答王憲僉宗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