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嘯台有作原文
太行秀迤蘇門山,宜為隱者所盤桓。
我來深秋氣蕭霽,曠懷以上千年間。
辭騎屧步陵崇巒,憩藉猗靡之皋蘭。
謖謖天風吹鳳鸞,即遇公和相周旋。
清激嘯旨我不解,慷慨嘯理我或閒。
嗣宗猖狂豈能攀,詩留片石飄乎仙。
詩詞問答
問:登嘯台有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嘯台有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輝縣 西北。又名 蘇嶺 、 百門山 。 晉 孫登 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 孫登 。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阮籍 之見 蘇門 ,止聞鸞嘯。” 唐 龐德公 《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 峴亭 清夜月,與君長嘯學 蘇門 。”參見“ 蘇門嘯 ”。
盤桓
徘徊;逗留住宿
悵盤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賦》
盤桓數日
盤旋環繞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呂氏春秋·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一:“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七:“秋氣蕭條 宋玉 悲,西風唯有雁相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曠懷
豁達的襟懷。 唐 白居易 《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 宋 陸游 《龜堂獨酌》詩:“曠懷與世元難合,幽句何人可遣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
以上
(1)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前面的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猗靡
1.隨風飄拂貌。《文選·枚乘<七發>》:“眾芳芬鬱,亂於五風;從容猗靡,訊息陽陰。” 李善 註:“林木茂盛,隨風披靡。”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嬋娟。”
2.婀娜貌。《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 鄭 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扶輿猗靡,翕呷萃蔡。” 張銑 註:“言美人等披麗服,扶 楚王 之輿,倚靡相隨貌。”《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言夫人之顏色的然盛美,雖在風中縹姚,愈益端嚴也。”《文選·潘岳<西征賦>》:“較面朝之煥炳,次後庭之猗靡。” 呂向 註:“猗靡,美貌。”
3.猶 * 。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猗靡哀思之音發,愁怨偷薄之亂興,則人後有縱慾奢侈之意,人後有內顧自奉之心。” 唐 李白 《感遇》詩之一:“可憐 浮丘公 ,猗靡與情親。”
皋蘭
亦作“皐蘭”。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 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戰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蘭 下。” 南朝 梁元帝 《鄭眾論》:“況復風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皋蘭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試出塞》詩:“辛苦 皋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皋蘭縣 。 清 姚鼐 《<停雲堂遺文>序》:“ 皋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傑士也。”
謖謖
(1) 形容挺勁有力;挺拔
謖謖長松
(2) 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
謖謖風來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吹鳳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又《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後因以“吹鳳”指吹奏笙簫等樂器。 唐 顧雲 《華清詞》詩:“隔煙遙望見雲水,彈璈吹鳳清瓏瓏。” 元 郯韶 《寄熊自得》詩:“思爾簫聲當靜夜,時時吹鳳碧山頭。”
相周
見“ 相賙 ”。
清激
(1).水流清澈湍急。 唐 韓愈 《南溪始泛》詩之三:“拕舟入其間,溪流正清激。” 明 文徵明 《宜興善權寺古今文錄敘》:“谷巖幽窅,流瀨清激。”
(2).謂清明自勵。《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或沉淪其無所達兮,或清激其無所通。” 洪興祖 補註:“此言沉淪於世俗者,困而不能達。清激以自厲者,介而不能通。”
(3).聲音清亮激越。 三國 魏 曹丕 《答繁欽書》:“揚蛾微眺,芳聲清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引聲喉囀,清激慷慨。”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嗣宗
三國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詩:“ 嗣宗 諸子姪,早覺 仲容 賢。”參見“ 七賢 ”。
猖狂
(1) 慌亂不整的樣子
人馬猖狂
(2) 肆無忌憚
猖狂的反撲
豈能
怎能;哪能
我豈能反對?
片石
(1).孤石;一塊石頭。 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片石孤峯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新五代史·唐莊宗皇后劉氏傳》:“吾有毒龍五百,當遣一龍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魚鱉也。”
(2).指石碑。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先聖先師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為贊。” 清 吳偉業 《春日小園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韻》:“新詩片石留題在,採蕨烹葵數往還。”
(3).指片狀的石料。 滕代遠 《為降低工程造價而奮鬥》:“在隧道設計上,邊牆襯砌用的料石,應以片石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