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澄觀齋原文
觀者目之用,澄者心之體。
體用實相資,一二二一耳。
然使心弗澄,目觀斯亂矣。
又當澄為主,則觀鹹中理。
聖題惠迪吉,亦如是而已。
詩詞問答
問:題澄觀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澄觀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三
2. 去聲
參考注釋
體用
(1).本體和作用。語本《參同契》卷下:“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制云:朕自東朝之歸,方知南面之樂,宜時懿戚,同此體用。” 嚴復 《原強》:“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其間體用功能,實無異於生物之一體,大小雖殊,而官治相準。”
(2). 中國 古代哲學亦以“體用”指事物的本體、本質和現象。
實相
(1).佛教語。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法華經·方便品》:“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支遁》:“追蹤 馬鳴 ,躡影 龍樹 ;義應法本,不違實相。” 宋 王安石 《寄國清處謙》詩:“我欲相期談實相, 東林 何必謝 劉 雷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話説人生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認為實相。”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佛不壞假名而説實相。” 呂澂 《中國佛教源流略講》第五講:“實相是佛教的 * 觀。”
(2).真相。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此正 滿洲 行政之實相也。”
一二二一
一即二,二即一。謂名異而實同。《景德傳燈錄·菩提達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戒行。”
目觀
(1).從外表看。《國語·楚語上》:“﹝ 章華 之臺﹞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 韋昭 註:“於目則美,於德則不美。”
(2).猶目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墢土,耘一株苗。”
為主
放在首要位置
以自力更生為主
中理
猶正理。《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
(1).切合事理。《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説;必當義,然後議。”《後漢書·李固傳》:“其言有中理,即時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北齊書·文襄帝紀》:“ 神武 試問以時事得失,辨析無不中理。”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
(2).符合腠理。 漢 桓寬 《鹽鐵論·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橫以手而離也。”
迪吉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 孔 傳:“迪,道也。順道吉,從逆凶。”後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 * 詞話》第三九回:“一門長叨均安,四序公和迪吉。” 明 李東陽 《奉謙齋徐先生書》:“ 趙中書 回,知尊候迪吉,足慰下懷。” 清 朱之瑜 《與三木高之書》之六:“歸鄉之後,屢詢興居,知闔宅迪吉,可勝欣慰。”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