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簪原文
汗隨低首沛如淋,散髻斜橫得此簪。
冰箸玲瓏清吹入,月痕依約墨雲深。
孤標不作附炎態,虛腹寧無利物心。
微眇棄餘能適用,何殊敝帚直千金。
詩詞問答
問:通簪的作者是誰?答:王禎
問:通簪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通簪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低首
(1).低頭。恭順貌。《史記·平準書》:“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
(2).低頭。羞愧貌。 明 張萱 《疑耀·三十六奉朝請》:“ 陶宏景 與從兄書:仕宦四十左右,作尚書郎……余今將五十矣,始作尚書郎,仰望古人,殊為低首。”
(3).低頭。折服貌。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十:“有婦人女子,村氓淺學,偶有一二句,雖 李 、 杜 復生,必為低首者。”
(4).低頭。亦指佩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時火氣,不許今人低首古人,何嘗為解經講學起見。”
散髻
即解散髻。 南朝 齊 王儉 所作的髮式。 清 洪亮吉 《解散髻》詩:“一代風流比 謝安 ,插簪散髻解朝冠。”自註:“ 王儉 為國子祭酒,作解散髻斜插簪,嘗謂人曰‘ 江 左風流宰相,惟有 謝安 ’,意以自比。”參閱《南齊書·王儉傳》。
玲瓏
(1) 精巧細微
小巧玲瓏
(2) 靈活敏捷
嬌小玲瓏
(3) 形容玉相撞擊的聲音
清吹
猶清風。《初學記》卷三十引 南朝 梁 徐勉 《鵲賦》:“逢翳薈而翔集,乘清吹而西東。” 唐 張喬 《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詩:“石窗清吹入,河漢夜光流。”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二九》:“水濱以曠而氣舒,魚鳥風雲,清吹遠目,自與知者之氣相應。”
清越的管樂,如笙笛之類。 晉 陶潛 《述酒》詩:“王子愛清吹,日中翔 河 汾 。”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一:“不見 栢梁 銅雀 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送遠曲》:“一為清吹激,潺湲傷別巾。”
月痕
(1).月影;月光。 宋 陸游 《曉寒》詩:“雞唱欲闌聞井汲,月痕漸淺覺窗明。”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趁碧桃樹兒映纖纖月痕,繞蒼苔逕兒步微微露痕,濕香羅袖兒搵行行淚痕,這其間夜正深,更將盡,那琴聲卻在何處相聞。”《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一線月痕和著星光,雖不甚明白,也微微看得見。”
(2).比喻女子的妝痕。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段成式》:“妓有醉毆者, 溫飛卿 曰:‘若狀此,便可以疻面對捽胡。’ 成式 乃曰:‘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依約
(1).依據;沿襲。《隋書·王劭傳》:“採民間歌謡,引圖書讖諱,依約符命,捃摭佛經,撰為《皇隋靈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謹依約廟則,每歲以二至、二分暨正旦,與宗 積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書考異》:“出 孔 壁中者,盡後儒偽作,大抵依約諸經《論》《孟》中語,並竊其字句而緣飾之。”
(2).仿佛;隱約。 唐 劉兼 《登郡樓書懷》詩:“天際寂寥無雁下,雲端依約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詞:“風流妙舞,櫻桃清唱,依約駐行雲。”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詩:“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約兩行書。” 胡懷琛 《與仲兄夜話》詩:“隔江依約聞絲竹,往事悽辛話亂離。”
(3).大約;大概。 唐 元稹 《和樂天示楊瓊》詩:“腰身瘦小歌圓緊,依約年應十六七。” 宋 蘇軾 《江神子》詞之三:“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 湘靈 。”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四章:“ 馮均 依約早到大半個時辰,他不知道開什麼會。”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遜 《感皇恩》詞:“誰道小窗蕭索?青燈相伴我,情依約。” 明 吳承恩 《千秋歲》詞:“芳草閒愁遠,情依約,寸心剛被春拘管。”
孤標
(1).指山、樹等特出的頂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涑水》:“東側磻溪萬仞,方嶺雲迥,奇峯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羣山之表。” 唐 李山甫 《松》詩:“孤標百尺雪中見,長嘯一聲風裡聞。”
(2).形容人品行高潔。《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粹孕靈岳之秀,精明涵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雲間獨步。”《紅樓夢》第三八回:“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郭沫若 《今昔集·題畫記》:“問余何所愛,二子皆孤標。”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附炎
比喻依附權勢。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向火乞兒》:“因 祿山 之亂,附炎者皆罪累族滅,不可勝數。” 宋 陸游 《燕》詩:“去來要是知時節,常怪人嘲作附炎。”
利物
(1).益於萬物。《易·乾》:“利物足以和義。” 孔穎達 疏:“言君子利益萬物,使物各得其宜。” 唐 李翱 《祭中書韋相公文》:“利物之至,宜乎得政。” 明 無名氏 《四賢記·構釁》:“浪跡江湖,濟人利物。”
(2).競賽的獎品、彩頭。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明晃晃擺著利物,齊臻臻列著這士卒。”《水滸傳》第九回:“這錠銀子,權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紅樓夢》第七五回:“必須立了罰約,賭個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
(3).錢財。《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某非為口腹利物,不過遊戲試技耳。”《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那布商因為稽遲了 呂玉 的歸期,加倍酬謝。 呂玉 得了些利物,等不得布商收貨完備,自己販了些粗細絨褐,相別先回。”
微眇
亦作“ 微渺 ”。1.精微要妙;幽微杳遠。《管子·水地》:“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 宋 葉適 《鄭景元墓志銘》:“獨 景元 與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會。” 清 惲敬 《五宗語錄刪存序》:“其精博之説,微渺汪洋,神生智出,道藏視之,蓋瞠乎復矣。” 王闓運 《<墨子校注>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無所注。”
(2).細小;微末。《大戴禮記·禮察》:“貴絶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夫 泰山 之為大,弗察弗見,而況微眇者乎!”眇,一本作“ 渺 ”。 宋 秦觀 《序篇》:“春則倉庚鳴,夏則螻蟈鳴,秋則寒蟬鳴,冬則雉鳴。此數物者,微眇矣。”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偶見》:“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過院來。” 清 孫枝蔚 《白紵詞》:“白紵雖微渺,取意請前陳:淡如古時交,輕如山上雲。”
(3).卑下;低賤。 唐 賈島 《欲游嵩岳留別李少尹益》詩:“微眇此來將敢問,鳳凰何日定歸池?”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團練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詞》:“顧惟微眇之資,叨荷裁成之澤。克逢昌運,累冒寵榮。”
(4).輕細微弱。 梁斌 《播火記》五:“她走著走著,偶然聽到大楊樹上的葉子在響,風很少,葉子也響得那么微渺。”
適用
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適合套用
這個新的種植法對我們這個地區很適用
何殊
猶何異。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
敝帚
亦作“ 敝箒 ”。1.破舊的掃帚。喻無用之物。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靜恭盧相》:“只眄高車而激切,空持敝箒以屏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辭昧體要,真材不足以勝;謏聞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東鄰墓》:“吾子與吾孫,慎勿當敝帚。”
(2).指像對破掃帚一樣,不予重視。《明史·孟養浩傳》:“陛下不惟不聽,且從而罰之,是坐忍元子失學,而敝帚宗社也。”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兒。用於稱他人的女兒,有尊貴之意
(3) 指很多錢,形容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