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先母原文
慈母殷勤歲月多,一門百口賴調和。
堂前香暖雙姑饌,燈下聲寒五夜梭。
釜祿方期延壽考,桑田忽訝變滄波。
徒將富貴成哀感,罔極深恩可奈何。
詩詞問答
問:追思先母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追思先母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追思先母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慈母
古謂父嚴母慈,故稱母為慈母;古稱撫育自己成人的庶母為慈母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一門
(1).一道門戶。《左傳·定公十年》:“每出一門, 郈 人閉之。”《漢書·申屠嘉傳》:“ 錯 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2).一條門路;一個途徑。《商君書·說民》:“塞私通以窮其志,啟一門以致其欲。”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丈夫在富貴,豈必守一門。”《朱子語類》卷三九:“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可仕,所以 顏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韓非子·八經》:“下不一門,大臣不擁。”《漢書·李尋傳》:“將軍一門九侯,二十朱輪。” 唐 杜甫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詩:“ 京兆 先時傑,琳瑯照一門。”《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 清 鄭燮 《與江賓谷江禹九書》:“ 曹 氏父子, 蕭 家骨肉,一門之內,大小殊軌。”
(4).一個來源。《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5).猶言一類。 晉 張華 《遊獵篇》:“榮辱渾一門,安知惡與美。” 清 劉毓崧 《古謠諺序》:“ 臧 氏 懋循 之《詩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語》,則謡諺並收,然皆以謡諺各列一門,而非以謡諺特編一集。”
(6).一種風格;一個派別。《南齊書·劉繪傳》:“ 繪 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 張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緩韻, 顒 辭致綺捷, 繪 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 劉繪 貼宅,別開一門。’”《西遊記》第二回:“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
(7).一件,一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一門親事,十分指望著九。”《紅樓夢》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門正經親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東西。” 老舍 《正紅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決定自己也去學一門手藝。”
(8).方言。一直;一個勁兒。 梁斌 《紅旗譜》十三:“ 二貴 離不得哥哥,他們自小兒在一塊長大,這一去,說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只是一門裡哭。”
百口
(1).全家;近親一族。《列子·說符》:“人有濱 河 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後漢書·趙岐傳》:“闔門百口,埶能相濟。”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誰雲經艱難,百口無夭殤。”《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勸 椿 ( 楊椿 )出亡, 椿 曰:‘吾內外百口,何所逃匿!正當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贈吳事衍》詩:“百口長悲殉亂離,一身何幸還鄉里。”
(2).一百人。《北史·楊素傳》:“ 仁壽 初,代 高熲 為尚書左僕射,賜良馬十匹,牝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滿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邑令拘鄰保,血膚取實,究無端緒,惟媒媼述相謔之詞,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眾多的嘴。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結果是辦事的人成為眾矢之的,謠言和讒謗,百口也分不清。”
調和
(1) 調解使和好
調和對立的觀點
(2) 配合得適當;和諧
色彩調和
(3) 折中;妥協
(4) 混和;攙和
(5) 調味
非調和之有異。——清· 周容《芋老人傳》
(6) 調味品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下聲
低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謝公 ( 謝安 )熟視 殷 ( 殷顗 )曰:‘ 阿巢 故似 鎮西 。’於是 庾 ( 庾恆 )下聲語曰:‘定何似?’”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 子良 又問:‘既靈聖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數年不?’帥曰:‘下聲!傍人聞。’”
五夜
(1).即五更。《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衛宏 《漢舊儀》:“晝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黃門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燈昏被冷若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五夜鐘初動,千門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陽鍾歌》:“萬鈞猛虡懸雲陛,五夜蒲牢驚翠幬。”
壽考
年高;長壽
富貴壽考
桑田
(1).種植桑樹與農作物的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説於桑田。”
(2).也專指植桑之田。 唐 韋應物 《聽鶯曲》詩:“伯勞飛過聲跼促,戴勝下時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慶 去巡閲,他便説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3).指桑田滄海的相互變化。 明 楊珽 《龍膏記·遊仙》:“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清 吳偉業 《海戶曲》:“遂使 相如 夸陸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參見“ 桑田滄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傳·僖公二年》:“ 虢公 敗 戎 於 桑田 。” 楊伯峻 註:“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靈寶縣 之 稠桑驛 。”
滄波
碧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閲喬嶽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昭昭 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明 秦夔 《同金廣信宗器游番湖》詩:“汀州遠近迷雲樹,東去滄波急如注。” 趙朴初 《水仙子》詞:“問歸船載著情多重?托滄波訊息通。”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哀感
(1).謂悲傷感動他人。 晉 張華 《元皇后哀策文》:“孰雲不懷,哀感萬夫。”《南史·劉杳傳》:“﹝ 劉杳 ﹞十三丁父憂,每哭,哀感行路。”
(2).悲傷的感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喪家朔望,哀感彌深。” 唐 韓愈 《憲宗崩慰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難勝。” 葉聖陶 《線下集·潘先生在難中》:“生離死別的哀感湧上心頭。”
罔極
(1).無窮盡。《詩·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鄭玄 箋:“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澤罔極。”《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顏師古 註:“罔亦無也。極,盡也。”《晉書·成公綏傳》:“何滋育之罔極兮,偉造化之至神。”
(2).《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朱熹 集傳:“言父母之恩,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後因以“罔極”指父母恩德無窮。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終懷《蓼莪》罔極之哀。”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極。”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序》:“《罷宴》,思罔極也。”
(3).指人子對於父母的無窮哀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陛下聖恩齊於哲王,罔極過於 曾 閔 。”《北史·周紀下·武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贈國子博士鞠君墓碣銘》:“豈惜一言,不慰罔極之心乎?”
(4).不正。《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罔極。” 鄭玄 箋:“罔,無。極,中。無中,所行不得中正。”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5).《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謂讒人之言不止,則二人不和。後因以“罔極”指讒言或讒人。《後漢書·李杜傳贊》:“道亡時晦,終離罔極。”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罔極泰甚,古今同途。”
深恩
大恩。 唐 王勃 《秋日別王長史》詩:“別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又叩著頭道:‘若得如此玉成, 滿 某即粉身碎骨,難報深恩。’”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地球,我的母親……我要怎么樣才能夠報答你的深恩?”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奉行三盡令,問訊十分春曹彥約《出郊偶成呈府判知縣三丈二首》
- 江湖慰寂寞,一紙故人書李石《周參政惠書唁及亡兒開二首》
- 贏取開懷吟嘯曹冠《西江月(秋香閣)》
- 從橫事捭闔,揣摩相抵巇李廌《蔡澤廟》
- 共疑天下召,更欲水邊招
- 諫草頻尊主,緋花與顯親馬廷鸞《挽徐朝奉》
- 遶陣看狐跡江總《雨雪曲》
- 無力事耘耛,長吁返蓬室釋文珦《衰病》
- 白衣蒼狗無常態,璞玉渾金有定姿
- 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追思先母原文_追思先母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