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破二見原文
咄咄愚痴子,云何不自觀。
鞭屍真倒置,禮骨自欺瞞。
善惡由心造,佛魔著眼看。
蹈翻煩惱海,生死不相干。
詩詞問答
問:沙門破二見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沙門破二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沙門破二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咄咄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備或驚詫
咄咄怪事
愚痴
(1).愚昧痴呆。 漢 王充 《論衡·論死》:“五藏不傷則人智慧,五藏有病則人荒忽,荒忽則愚痴矣。”《百喻經·飲木筩水喻》:“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痴,無有智慧。”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你道他無聰明智慧,折莫他便魯坌愚痴。” 老舍 《趕集·微神》:“愚痴給我些力量,我決定自己去見她。”
(2).佛教語。三毒之一。謂無通達事理之智明。《瑜伽師地論》卷八六:“痴異名者……亦名愚痴,亦名無明,亦名黑闇。”《法華經·譬喻品》:“愚痴暗蔽,三毒之火。”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鞭屍
見“ 鞭屍 ”。
亦作“ 鞭屍 ”。《史記·伍子胥列傳》:“及 吳 兵入 郢 , 伍子胥 求 昭王 。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後遂以“鞕屍”謂對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憤的典實。 唐 元稹 《楚歌》之三:“豈料奔 吳 士,鞭屍 郢 市門。” 清 顧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屍辨》:“而《季布傳》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蓋止於鞭墓,而傳者甚之以為鞭屍,使後代之人,蔑棄人倫,讐對枯骨。”參見“ 鞭墓 ”。
倒置
顛倒位置、次序或關係
骨自
猶兀自。 宋 王逐客 《憶黃梅》詞:“大家拚便做東風,總吹交零亂,猶骨自輸我鴛鴦一半。”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六出:“一盞明燈照神道,買油骨自少三文。”
欺瞞
欺騙矇混
期瞞眾人
善惡
好壞;褒貶。《楚辭·離騷》:“世幽昧以眩曜兮,孰雲察余之善惡。”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 朱熹 註:“褒貶。”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之三:“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
由心
任憑心意。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爵賞由心,刑戮在口。”
眼看
(1) 馬上,在很短的時間之內
暴風雨眼看就要來了
(2) 聽憑(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或發展)
哪能眼看著他走邪道不管呢
煩惱海
佛教語。謂煩惱既深且廣,擾亂身心,猶如大海無邊,興風作浪。 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鑽智慧火,乾煩惱海。理不吾吾,而一貫生生。”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不相干
(1).不相犯;不相干擾。《淮南子·兵略訓》:“前後不相捻,左右不相干。”
(2).不相關涉。 漢 王充 《論衡·問孔》:“智與仁,不相干也。有不知之性,何妨為仁之行?” 宋 劉克莊 《再次竹溪韻》之一:“縱有閒愁天樣大,此翁爛醉不相干。”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還不肯在不相干的大人前,披露我的弱點。”
(3).不要緊,沒有關係。 宋 范成大 《次韻孫長文泊姑蘇館》:“聞道扁舟春共載,雪雲雖冷不相干。”《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不相干。這書斷然寫不得。” 茅盾 《鍛鍊》二:“總而言之,不相干,腿上擦傷了一點。”